論語演義(一)

論語演義(一)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劉君祖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14-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647156
  • ISBN13:9787542647153
  • 裝訂:232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為四書之首,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義理涵蓋《大學》《中庸》,並啟發后續的《孟子》思想。由於匯編的方式為語錄問答體,似無嚴謹的論述體系與結構,古今的讀者多難一以貫之。其實,孔子晚年刪定《五經》,其究竟圓融的思想在《詩經》《尚書》《禮經》《易經》《春秋》中有完整展現,尤其《易經》與《春秋》為孔學微言大義的根柢。不通《五經》,不會真正了解《論語》所言為何,孔子那些因機觸發、自然流露之語,若熟悉經旨,便可知其所謂,豁然貫通。 有鑒於此,劉君祖引《易》印證《論語》,有助於讀者全面而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真相。

《論語演義》系列的特色就是將《四書》《五經》融會貫通,尤重以《易》證論,依孔解孔。《論語演義(1)》以明白曉暢的演說方式細細講述,從《論語》章句中分析孔門諸賢言行,勾勒當時的歷史情境。同時又花不少篇幅傳述孔門人物,立意宏深,讀者的體會當更加深刻。

劉君祖,1952年生,祖籍湖南寧鄉。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台灣中華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精研儒家學說,在傳統經典中注疏現代精神,如《人物志》、《春秋繁露》、《開物成務——中國的工程》等書。尤其深修《易經》,往往將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解讀;將《易經》義理付諸實踐,從《易經》的角度解釋闡說諸如《春秋》、《尚書》、《禮記》、《四書》、《孫子兵法》等傳統經典,並旁通於佛、道,自成一派,為深奧難懂的《易經》搭建起一座方便學習的橋梁,把《易經》和現代知識巧妙融合會通,將「易學」生活化與現代化。著有《詳解易經系辭傳》、《四書的第一堂課》、《易經的第一堂課》、《易經與現代生活》等書。君祖先生講學不斷,曾為台灣政界、企業界高層的《易經》老師,在社會各團體與大學長期授課近二十年,學生遍及社會各個階層。
 

目錄

引 論
《四書》概說
《論語》的框架

第一章
學而時習之
有朋自遠方來
附:顏回其人

第二章
追求、享受學習的快樂
「子曰」與「弟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
不患人之不己知
敏於事而慎於言
道千乘之國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君子不重則不威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孝悌為仁之本
附:子貢其人

第三章
吾日三省吾身
慎終追遠
賢賢易色
溫良恭儉讓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孔門十哲
附:子路其人

第四章
回也,非助我者也
弟子孰為好學
顏淵死
克己復禮為仁
功虧一簣
語之而不惰者
見其進,未見其止
苗而不秀、秀而不實
后生可畏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各言爾志
附:閔子騫其人

第五章
從我於陳蔡者
再說孔門十哲
升堂入室
鳴鼓而攻之
柴也愚
億則屢中
附:伯牛其人

第六章
季路問事鬼神
聞斯行諸
子畏於匡
大臣與具臣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
各言其志
足食、足兵、民信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求仁得仁,又何怨
附:冉有其人

第七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
人口、富強、教化
政、事之別
行己有恥
鄉人之善者好之
衛靈公問陣於孔子
君子固窮
一以貫之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附:宰予其人

第八章
子路有聞
道不行
子路、冉求、公西華之「仁」
聞一知十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回也不改其樂
自我設限
其心三月不違仁
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
不遷怒,不貳過
曾子有疾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犯而不校
可以托六尺之孤
士不可以不弘毅
智、仁、勇三達德
子貢方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
附:仲弓其人

第九章
以經解經
禮之用,和為貴
信近於義、恭近於禮
回也不愚
溫故而知新
言寡尤,行寡悔
雖百世可知也
附:子夏其人

第十章
繪事后素
事君數
既往不咎
仁而不佞
宰予晝寢
雍也,可使南面
居敬而行簡
附:子游其人
(代后記):讓《論語》的智慧光照全世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