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向華、滕晶主編的《精神萎靡狀態辨治析要:現代中醫心理視角下的精神萎靡狀態理論及實踐》分為七章,從現代中醫心理學角度,通過挖掘整理中醫古籍及臨床研究,系統闡述了對精神萎靡狀態的認識,以及精神萎靡狀態的病因病機、臨床辨識、常見病證、辨證論治、預防調護、病案分析。
《精神萎靡狀態辨治析要:現代中醫心理視角下的精神萎靡狀態理論及實踐》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內容翔實,論據充足,具前瞻性和指導性,可供各級中醫業者、醫學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章 認識精神萎靡狀態 1
第一節 「萎靡」相關概念的梳理 1
一、有關「萎」的論述 2
二、有關「靡」的論述 3
三、有關「怠、惰、懶」的論述 4
四、有關「恍惚」的論述 7
第二節 現代心理學對「萎靡」的相關研究 7
一、現代心理學關於「萎靡」的概念 8
二、心理活動及心理結果 8
三、異常心理的判斷 9
第三節 中醫心理紊亂狀態概述 10
一、心理活動與心理狀態 10
二、中醫正常心理狀態 12
三、中醫心理紊亂狀態 13
第四節 精神萎靡狀態內涵 17
一、精神萎靡狀態的定義 17
二、精神萎靡狀態內涵要素分析 18
三、精神萎靡狀態的分類 20
第五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現代醫學研究 22
一、慢性疲勞綜合征 23
二、抑郁症缺乏動力型 25
三、亞健康 27
四、神經衰弱 29
五、過勞死 30
第二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病因病機 32
第一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病因 32
一、感受外邪 33
二、飲食失宜 33
三、情志內傷 33
四、久病/勞倦體虛 34
五、稟賦不足 35
第二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病機 35
一、精神萎靡狀態五神病機學說 35
二、精神萎靡狀態氣機紊亂病機學說 39
第三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預后轉歸 43
第三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臨床辨識 47
第一節 四診合參在診察心理性疾病中的優勢 47
一、望診 47
二、聞診 49
三、問診 49
四、切診 49
第二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臨床表現 50
一、心理情緒 50
二、軀體表現 51
三、社會支持 52
第三節 精神萎靡狀態特色診察手段——舌診與脈診 53
一、舌診 53
二、脈診 54
第四節 精神萎靡狀態量化評定體系的構建 56
一、失眠症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的意義 56
二、失眠症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的研制 57
三、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調查數據分析 61
四、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特色分析 63
第五節 精神萎靡狀態相關量表的現代研究概況 65
一、疲勞量表-14 65
二、疲勞自評量表 66
三、抑郁自評量表 67
附表 68
第四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常見病證 72
一、眩暈 72
二、頭痛 74
三、心悸 77
四、中風 80
五、不寐 83
六、郁證 87
七、虛勞 89
八、胃痛 92
九、痞滿 95
十、便秘 97
十一、噎膈 99
十二、汗證 101
十三、淋證 103
十四、癭病 105
十五、痿病 107
十六、月經過少 110
十七、帶下 111
十八、乳癖 113
十九、黃褐斑 115
二十、濕疹 117
第五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辨證論治 121
第一節 治療原則與方法 121
一、治療總則 121
二、具體治法 122
第二節 方藥輯要 124
一、古今方劑輯要 124
二、古今中藥輯要 139
三、方藥運用規律探討 162
第三節 非藥物治療 169
一、心理療法 169
二、音樂療法 172
三、中醫經絡療法 173
第六章 預防調攝 175
第一節 飲食有節 175
一、節制食欲 175
二、節律飲食 176
三、飲食忌宜 176
第二節 起居有常 177
一、順四時 177
二、適寒溫 178
三、節勞逸 178
第三節 精神萎靡的預防調護 179
一、精神內守 179
二、修德養性 180
三、陶冶情操 180
第七章 精神萎靡狀態病案分析 182
第一節 古代驗案 182
一、心悸 182
二、虛損 185
三、胃脹 187
四、發熱 188
五、眩暈 189
六、嗜睡 190
七、痿證 191
八、不寐 191
九、中風 192
十、頭痛 192
十一、郁證 192
十二、癲癇 193
十三、背疽 193
第二節 現代醫案 194
一、頭昏 194
二、眩暈 196
三、耳鳴 197
四、肢體麻木 197
五、疲勞 198
六、失眠症 199
七、精神症狀 200
第一節 「萎靡」相關概念的梳理 1
一、有關「萎」的論述 2
二、有關「靡」的論述 3
三、有關「怠、惰、懶」的論述 4
四、有關「恍惚」的論述 7
第二節 現代心理學對「萎靡」的相關研究 7
一、現代心理學關於「萎靡」的概念 8
二、心理活動及心理結果 8
三、異常心理的判斷 9
第三節 中醫心理紊亂狀態概述 10
一、心理活動與心理狀態 10
二、中醫正常心理狀態 12
三、中醫心理紊亂狀態 13
第四節 精神萎靡狀態內涵 17
一、精神萎靡狀態的定義 17
二、精神萎靡狀態內涵要素分析 18
三、精神萎靡狀態的分類 20
第五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現代醫學研究 22
一、慢性疲勞綜合征 23
二、抑郁症缺乏動力型 25
三、亞健康 27
四、神經衰弱 29
五、過勞死 30
第二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病因病機 32
第一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病因 32
一、感受外邪 33
二、飲食失宜 33
三、情志內傷 33
四、久病/勞倦體虛 34
五、稟賦不足 35
第二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病機 35
一、精神萎靡狀態五神病機學說 35
二、精神萎靡狀態氣機紊亂病機學說 39
第三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預后轉歸 43
第三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臨床辨識 47
第一節 四診合參在診察心理性疾病中的優勢 47
一、望診 47
二、聞診 49
三、問診 49
四、切診 49
第二節 精神萎靡狀態的臨床表現 50
一、心理情緒 50
二、軀體表現 51
三、社會支持 52
第三節 精神萎靡狀態特色診察手段——舌診與脈診 53
一、舌診 53
二、脈診 54
第四節 精神萎靡狀態量化評定體系的構建 56
一、失眠症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的意義 56
二、失眠症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的研制 57
三、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調查數據分析 61
四、精神萎靡狀態評定量表特色分析 63
第五節 精神萎靡狀態相關量表的現代研究概況 65
一、疲勞量表-14 65
二、疲勞自評量表 66
三、抑郁自評量表 67
附表 68
第四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常見病證 72
一、眩暈 72
二、頭痛 74
三、心悸 77
四、中風 80
五、不寐 83
六、郁證 87
七、虛勞 89
八、胃痛 92
九、痞滿 95
十、便秘 97
十一、噎膈 99
十二、汗證 101
十三、淋證 103
十四、癭病 105
十五、痿病 107
十六、月經過少 110
十七、帶下 111
十八、乳癖 113
十九、黃褐斑 115
二十、濕疹 117
第五章 精神萎靡狀態的辨證論治 121
第一節 治療原則與方法 121
一、治療總則 121
二、具體治法 122
第二節 方藥輯要 124
一、古今方劑輯要 124
二、古今中藥輯要 139
三、方藥運用規律探討 162
第三節 非藥物治療 169
一、心理療法 169
二、音樂療法 172
三、中醫經絡療法 173
第六章 預防調攝 175
第一節 飲食有節 175
一、節制食欲 175
二、節律飲食 176
三、飲食忌宜 176
第二節 起居有常 177
一、順四時 177
二、適寒溫 178
三、節勞逸 178
第三節 精神萎靡的預防調護 179
一、精神內守 179
二、修德養性 180
三、陶冶情操 180
第七章 精神萎靡狀態病案分析 182
第一節 古代驗案 182
一、心悸 182
二、虛損 185
三、胃脹 187
四、發熱 188
五、眩暈 189
六、嗜睡 190
七、痿證 191
八、不寐 191
九、中風 192
十、頭痛 192
十一、郁證 192
十二、癲癇 193
十三、背疽 193
第二節 現代醫案 194
一、頭昏 194
二、眩暈 196
三、耳鳴 197
四、肢體麻木 197
五、疲勞 198
六、失眠症 199
七、精神症狀 200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