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鮑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認的「現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門讀物」,史學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鮑姆歷30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球持續暢銷的歷史傑作;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巴西前總統盧拉、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愛德華•薩義德、尼爾•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歐美著名學者隆重推薦。
霍布斯鮑姆認為,學術不該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歷時幾十年時間寫就了這部面向普羅大眾、從法國大革命一直講述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集團的解體、時間跨度達三個世紀的「年代四部曲」。
在學者熱衷於為大眾「制造困惑」的時代,霍布斯鮑姆始終直面現實,堅持明晰流暢的論述和優雅洗練的文風,以其宏大的歷史視野和饒有趣味的寫作方式,使這四部最高等級的學術著作能為普通大眾接受,進而成為歷史暢銷書。
「年代四部曲」在世界史流行之前就敘述了全球范圍的歷史,它們不僅無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義。前三部研究了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帶來的資本主義和大眾民主的發展。
《極端的年代》的主題則是20世紀的危機。
自出版以來,「年代四部曲」不斷再版重印,已成為簡明而深刻的歷史敘述的經典,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獲得了觸摸歷史的機會。
十九世紀,一個以自由主義資產階級為主軸的世紀,一個改造世界的世紀,於革命的硝煙中誕生。革命的年代是一場新舊交替的雙元大爆發,舊經濟被碾碎於工業革命的巨輪下,舊體制被送上民主斷頭台。自此,資本主義生產模式與自由主義功利政治攜手改造歐洲,從而開啟由歐洲主導的現代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也是啟迪大眾心智的思想巨匠。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盛贊他是「進步主義政治史界的巨人,影響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學術領袖」。
霍布斯鮑姆的研究時期以19世紀為主並延伸及17、18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大陸,擴至拉丁美洲。除專業領域外,霍氏也經常撰寫當代政治、社會評論、社會學理論文章,以及藝術、文化批評等。
他在勞工運動、農民運動和世界史范疇中的研究成果 堪居當代史家的頂尖之流,在學術界有很大影響;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大眾。如《新左派評論》著名編輯安德生所言:霍氏是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理性的現實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個腳踏實地的唯物主義者、提倡實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將波希米亞、土匪強盜和無政府主義者的生活寫成優美哀怨的動人故事。
真正使他榮登世界「近現代史大師」寶座的,是他的「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75~1914》《極端的年代:1914~1991》,它們結構恢弘,敘事曉暢,成為當代極為流行的歷史著作,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獲得了觸摸歷史的機會,這是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學院學者做不到的。
基於其卓越的文化貢獻,霍布斯鮑姆曾於1998年被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授予英國榮譽勛爵(Companion of Honour)稱號,也曾獲得過歐洲最受關注且獎金額最高的人文和自然科學獎項巴爾扎恩獎(Balzan Prize)。
2012年10月1日,以95歲高齡在倫敦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