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為立足點,記錄了八十年代前後不同藝術團體、藝術家各自的或相呼應的實驗、實踐、態度和觀點,重新挖掘和厘定了他們工作的意義。
它並不能概括當時蓬勃於中國各處的美術運動和新興藝術的全部,但是上海的這一段藝術小史,確曾為這座城市乃至中國社會提供了勃發而出的藝術能量。
趙川,60年代出生,在海外生活多年,現居上海。創作跨越文學、評論、戲劇、電影和視覺藝術等領域。
目錄
導言
公開民間探索的開始
抽象和新繪畫
觀念和行動的挑戰
挫折和轉型的暗喻
西方真的來了及阿大之死
後記
附錄
附錄一:1980年草草社「八十年代畫展」序
附錄二:1986年「創造行動宣言」
附錄三:1986年「M觀念藝術表演展」前言
附錄四:1988年「最後的晚餐——上海第二屆凹凸展」宣傳簡介
附錄五:1991年宋海東與楊旭關於「車庫藝術展’’91」的通信
附錄六:九十年代丁乙、余友涵與薄小波的通信
公開民間探索的開始
抽象和新繪畫
觀念和行動的挑戰
挫折和轉型的暗喻
西方真的來了及阿大之死
後記
附錄
附錄一:1980年草草社「八十年代畫展」序
附錄二:1986年「創造行動宣言」
附錄三:1986年「M觀念藝術表演展」前言
附錄四:1988年「最後的晚餐——上海第二屆凹凸展」宣傳簡介
附錄五:1991年宋海東與楊旭關於「車庫藝術展’’91」的通信
附錄六:九十年代丁乙、余友涵與薄小波的通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