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編著的《孔子的智慧》共分11章,其中《孔子傳》首次把孔子的傳記譯成英文,這是孔子最早的傳記,也是孔子惟一的傳記,依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英譯;《中庸》給儒學系統一個完整適當的基礎;《大學》雖然在倫理與政治之間,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國家世界之間的立論未必允當,文字則是前后一貫的論辯;經過重新排列重新選錄的《論語》文本,大體而論,是《孔子的智慧》最為雋永有味的一章。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和語言學家。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起先后赴美國、德國研究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先后任教於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著有《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武則天傳》、《蘇東坡傳》等作品。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 導言
孔子思想的特性
孔子的品格述略
本書的取材及計划
第二章 孔子傳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世系,童年,青年
三十歲至五十歲
掌大權時期
五年漂泊
厄於陳蔡
再度漂泊
孔子之治學與生活習慣
孔子逝世
附:《孔子世家》白話翻譯
第三章 《中庸》
(原為《禮記》第三十一章 )
第四章 《大學》
第五章 《論語》
第六章 論以六藝施教
(《禮記》——《經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問》
第八章 理想社會
(《禮記》第九——《禮運》)
第九章 論教育
(《禮記•學記》)
第十章 論音樂
(《禮記•樂記》)
第十一章 《孟子》
(《告子》篇)(原為《禮記》第三十一章 )
第四章 《大學》
第五章 《論語》
第六章 論以六藝施教
(《禮記》——《經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問》
第八章 理想社會
(《禮記》第九——《禮運》)
第九章 論教育
(《禮記•學記》)
第十章 論音樂
(《禮記•樂記》)
第十一章 《孟子》
(《告子》篇)
第一章 導言
孔子思想的特性
孔子的品格述略
本書的取材及計划
第二章 孔子傳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世系,童年,青年
三十歲至五十歲
掌大權時期
五年漂泊
厄於陳蔡
再度漂泊
孔子之治學與生活習慣
孔子逝世
附:《孔子世家》白話翻譯
第三章 《中庸》
(原為《禮記》第三十一章 )
第四章 《大學》
第五章 《論語》
第六章 論以六藝施教
(《禮記》——《經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問》
第八章 理想社會
(《禮記》第九——《禮運》)
第九章 論教育
(《禮記•學記》)
第十章 論音樂
(《禮記•樂記》)
第十一章 《孟子》
(《告子》篇)(原為《禮記》第三十一章 )
第四章 《大學》
第五章 《論語》
第六章 論以六藝施教
(《禮記》——《經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問》
第八章 理想社會
(《禮記》第九——《禮運》)
第九章 論教育
(《禮記•學記》)
第十章 論音樂
(《禮記•樂記》)
第十一章 《孟子》
(《告子》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