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錄南懷瑾先生的著作24種。南懷瑾先生熟習經史子集,貫通東西文化,學識淵博,著作等身。特別是他用「經史合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峽兩岸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南懷瑾(1918—2012),是多年來享譽海內外,特別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他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目錄
·金剛經說些什麼·
出版說明
前言
再版說明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實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
無堅不摧
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佛這樣說
那個時候
舍衛國的講堂
千二百五十人
世間與大千世界
吃飯穿衣
乞土生活威儀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善現須菩提
如來 菩薩
六祖和《金剛經》
善護念
尋愁覓恨
金剛眼和發心
無權威 無主宰
此心如何住
止住的持名念佛
百千三昧的定境
二步曲
如何住和無所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一切眾生
譚子《化書》
有色無色的眾生
有想無想的眾生
紅福 清福
羅漢的捏槃
佛的涅槃
四相和我的觀念
三輪體空布施
快樂痛苦皆無住
轉化十二類生
說三十二品偈頌
第一品偈頌
第二品偈頌
第三品偈頌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一等和次等
無所住
不住色
不住聲香味
內觸妙樂的菩薩
雁過長空
功德和福德
東方佛西方佛
阿育王的沙子
周利盤陀伽的掃帚
第四品偈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非相和空
法報化體相用
蓮花生
身相的執著
第五品偈頌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喜和文殊
燒佛像的和尚
五百年后
善行 功德 智慧
凈信和無所住
真 非真
何處是岸
第六品偈頌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得什麼 說什麼
程度的差別
入世出世平等
聖賢之別
第七品偈頌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一切佛與《金剛經》
佛法非佛法
第八品偈頌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見 思 惑
誰不瞋 誰不痴慢疑
話說再來人
不來行嗎
三界的天人
解結去惑
初果的羅漢
迦葉起舞 畢陵慢心
二果三果作什麼
羅漢的前途
世上的第一名
第九品偈頌
小偷與越獄的人
第十品 庄嚴凈土分
心空及第歸
庄嚴佛土在哪里
打火機
因師而瞎的眼
第十品偈頌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不可數的福
受持四句偈
資糧
第十一品偈頌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放《金剛經》的地方
《金剛經》放在何處
第十二品偈頌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再說大智慧
黃山谷與晦堂
黃山谷與黃龍死心悟新
微塵 外色塵 內色塵
你我的三十二相
夾山大師
夾山見船子
大的功德
第十三品偈頌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解悟 喜極而泣
信心清凈
希有的功德
誰是五百年后希有人
為什麼我不是我
如何見佛
難得的人
什麼是忍辱
忍辱的榜樣
達摩與蘇格拉底
忍辱的功夫
無所住的心
如何布施
佛怎麼說話
無實亦無虛
無量無邊的功德
第十四品偈頌
第十五 品持經功德分
最難的布施
老人的救生圈
信心不逆的福報
如來說給誰
你喜歡小法嗎
第十五品偈頌
第十六品 能凈業障分
被輕賤的前因后果
誠敬努力的人
不可思議的果報
第十六品偈頌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發什麼願
然燈佛所得什麼
然燈佛為什麼授記
一切都是佛法
什麼都沒有的菩薩
無我的菩薩
第十七品偈頌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眼者心之機
天眼是什麼
慧眼 法眼 佛眼
無量數的宇宙世界
無數量的心
你的心
永遠得不到的心
第十八品偈頌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福德不可得
無人希罕的福
第十九品偈頌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大丈夫相
世上的肉身菩薩
第二十品偈頌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什麼都沒說
迦葉笑了
須菩提與佛對答
頑石點頭為什麼
眾生與佛
第二十一品偈頌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一指禪
第二十二品偈頌
第二十三品 凈心行善分
修一切善法
南山高北山低
第二十三品偈頌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修資糧
受持讀誦
真教化的功德
第二十四品偈頌
第二十五 品化無所化分
有教無類
自己的解脫
無我以后
第二十五品偈頌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見佛與觀佛
聲色與邪道
轉輪聖王
十地菩薩與轉輪聖王
第二十六品偈頌
懸崖撒手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三界六道之外
斷滅見
不說斷滅相
第二十七品偈頌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愛布施的菩薩
一切法無我
定與忍
張拙的故事
有求就有住嗎
第二十八品偈頌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無來亦無去
如來的境界
第二十九品偈頌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碎為微塵之后
什麼是合相
第八識和種性
心念如暴流
真空如何生妙有
第三十品偈頌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見不是見
知即無明本
如是知見
我們自己的法相
我要過去 你過來
第三十一品偈頌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應化非真
內聖外王菩提心
學佛的懶人
離經的四句偈
夢幻中如如不動
第三十二品偈頌
總結論
后記
·楞伽大義今釋·
出版說明
敘言
凡例
楞嚴大義指要
第一章 心性本體論
問題的開始
心靈存在七點認識的辨別
真心與妄心體性的辨認
心性自體的指認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宇宙萬有自性本體的認識
自性和物理現象界的八種分析
客觀的物理世界與自性能見的主觀無二無別
自性本體超越自然與因緣和合
個別際遇與共同遭遇的原因
第三章 心理與生理現狀為自性功能發生的互變
心理與生理的五陰作用經驗的分析
心理與生理的六根作用(五官與意識)經驗的分析
身心與外界作用(十二處)經驗的分析
身心與外界之間(十八界)經驗的分析
第四章 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同為自性功能的顯現
地水火風空五大種性的剖視
心意識精神領域的透視
物理世間物質的形成
眾生世界生命的成因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
個人解脫成佛與群體的關系
自性真心證悟的法則與原理
解脫宇宙時空與物理世間束縛的法則與原理
修證自性的法則與原理
修證自性解脫的總綱
二十五位實地修持實驗方法的自述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
學佛修行入門的基本戒行
修學佛法進度程序的指示
五十五位修行的聖位和境界的含義
地獄天堂的有無與人生精神心理的因果關系
十種仙道與天人間精神心理的關系
第七章 修習佛法定慧中的錯誤和歧路
性空正覺的基本認識
色陰區宇———生理與心理互變范疇的魔境
受陰區宇———感覺變幻范疇的魔境
想陰區宇———想念中精神幻覺范疇的魔境
行陰區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動與對宇宙心物認識的偏差
識陰區宇———唯識境界中所生的偏差
解脫五陰和直指明心見性的結論
楞嚴法要串珠
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
跋楞嚴大義今釋
后記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再版說明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實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
無堅不摧
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佛這樣說
那個時候
舍衛國的講堂
千二百五十人
世間與大千世界
吃飯穿衣
乞土生活威儀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善現須菩提
如來 菩薩
六祖和《金剛經》
善護念
尋愁覓恨
金剛眼和發心
無權威 無主宰
此心如何住
止住的持名念佛
百千三昧的定境
二步曲
如何住和無所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一切眾生
譚子《化書》
有色無色的眾生
有想無想的眾生
紅福 清福
羅漢的捏槃
佛的涅槃
四相和我的觀念
三輪體空布施
快樂痛苦皆無住
轉化十二類生
說三十二品偈頌
第一品偈頌
第二品偈頌
第三品偈頌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一等和次等
無所住
不住色
不住聲香味
內觸妙樂的菩薩
雁過長空
功德和福德
東方佛西方佛
阿育王的沙子
周利盤陀伽的掃帚
第四品偈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非相和空
法報化體相用
蓮花生
身相的執著
第五品偈頌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喜和文殊
燒佛像的和尚
五百年后
善行 功德 智慧
凈信和無所住
真 非真
何處是岸
第六品偈頌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得什麼 說什麼
程度的差別
入世出世平等
聖賢之別
第七品偈頌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一切佛與《金剛經》
佛法非佛法
第八品偈頌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見 思 惑
誰不瞋 誰不痴慢疑
話說再來人
不來行嗎
三界的天人
解結去惑
初果的羅漢
迦葉起舞 畢陵慢心
二果三果作什麼
羅漢的前途
世上的第一名
第九品偈頌
小偷與越獄的人
第十品 庄嚴凈土分
心空及第歸
庄嚴佛土在哪里
打火機
因師而瞎的眼
第十品偈頌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不可數的福
受持四句偈
資糧
第十一品偈頌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放《金剛經》的地方
《金剛經》放在何處
第十二品偈頌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再說大智慧
黃山谷與晦堂
黃山谷與黃龍死心悟新
微塵 外色塵 內色塵
你我的三十二相
夾山大師
夾山見船子
大的功德
第十三品偈頌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解悟 喜極而泣
信心清凈
希有的功德
誰是五百年后希有人
為什麼我不是我
如何見佛
難得的人
什麼是忍辱
忍辱的榜樣
達摩與蘇格拉底
忍辱的功夫
無所住的心
如何布施
佛怎麼說話
無實亦無虛
無量無邊的功德
第十四品偈頌
第十五 品持經功德分
最難的布施
老人的救生圈
信心不逆的福報
如來說給誰
你喜歡小法嗎
第十五品偈頌
第十六品 能凈業障分
被輕賤的前因后果
誠敬努力的人
不可思議的果報
第十六品偈頌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發什麼願
然燈佛所得什麼
然燈佛為什麼授記
一切都是佛法
什麼都沒有的菩薩
無我的菩薩
第十七品偈頌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眼者心之機
天眼是什麼
慧眼 法眼 佛眼
無量數的宇宙世界
無數量的心
你的心
永遠得不到的心
第十八品偈頌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福德不可得
無人希罕的福
第十九品偈頌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大丈夫相
世上的肉身菩薩
第二十品偈頌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什麼都沒說
迦葉笑了
須菩提與佛對答
頑石點頭為什麼
眾生與佛
第二十一品偈頌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一指禪
第二十二品偈頌
第二十三品 凈心行善分
修一切善法
南山高北山低
第二十三品偈頌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修資糧
受持讀誦
真教化的功德
第二十四品偈頌
第二十五 品化無所化分
有教無類
自己的解脫
無我以后
第二十五品偈頌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見佛與觀佛
聲色與邪道
轉輪聖王
十地菩薩與轉輪聖王
第二十六品偈頌
懸崖撒手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三界六道之外
斷滅見
不說斷滅相
第二十七品偈頌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愛布施的菩薩
一切法無我
定與忍
張拙的故事
有求就有住嗎
第二十八品偈頌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無來亦無去
如來的境界
第二十九品偈頌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碎為微塵之后
什麼是合相
第八識和種性
心念如暴流
真空如何生妙有
第三十品偈頌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見不是見
知即無明本
如是知見
我們自己的法相
我要過去 你過來
第三十一品偈頌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應化非真
內聖外王菩提心
學佛的懶人
離經的四句偈
夢幻中如如不動
第三十二品偈頌
總結論
后記
·楞伽大義今釋·
出版說明
敘言
凡例
楞嚴大義指要
第一章 心性本體論
問題的開始
心靈存在七點認識的辨別
真心與妄心體性的辨認
心性自體的指認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宇宙萬有自性本體的認識
自性和物理現象界的八種分析
客觀的物理世界與自性能見的主觀無二無別
自性本體超越自然與因緣和合
個別際遇與共同遭遇的原因
第三章 心理與生理現狀為自性功能發生的互變
心理與生理的五陰作用經驗的分析
心理與生理的六根作用(五官與意識)經驗的分析
身心與外界作用(十二處)經驗的分析
身心與外界之間(十八界)經驗的分析
第四章 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同為自性功能的顯現
地水火風空五大種性的剖視
心意識精神領域的透視
物理世間物質的形成
眾生世界生命的成因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
個人解脫成佛與群體的關系
自性真心證悟的法則與原理
解脫宇宙時空與物理世間束縛的法則與原理
修證自性的法則與原理
修證自性解脫的總綱
二十五位實地修持實驗方法的自述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
學佛修行入門的基本戒行
修學佛法進度程序的指示
五十五位修行的聖位和境界的含義
地獄天堂的有無與人生精神心理的因果關系
十種仙道與天人間精神心理的關系
第七章 修習佛法定慧中的錯誤和歧路
性空正覺的基本認識
色陰區宇———生理與心理互變范疇的魔境
受陰區宇———感覺變幻范疇的魔境
想陰區宇———想念中精神幻覺范疇的魔境
行陰區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動與對宇宙心物認識的偏差
識陰區宇———唯識境界中所生的偏差
解脫五陰和直指明心見性的結論
楞嚴法要串珠
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
跋楞嚴大義今釋
后記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