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變得看似連續,但是無法串起完整的意義。只為今天而存在,過一天算一天,工具性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們用具體的生命行為抽空了我們的生命內容,失去在生命和死亡之上實現“我”的可能。“我”不復是“我”,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里去。對生命的超越變得越來越像夢想。生命內容在追尋其意義和價值的過程中變得空洞了。
楊慧瓊,1976年生于湖北。畢業于湖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並分別在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修完新聞學碩士和文藝學博士。現為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師。
目錄
緒論從切近的漂泊談開去
第一節 漂泊/家園的現代分離
第二節 漂泊和無根的現代性
第三節 現代性體驗
第四節 生活體驗研究方法
第五節 漂泊的構形和對根/家園的追尋︰本體性安全的問題
第六節 一個關鍵的理論︰本體性安全
第一章 中國社會的現代性漂泊和漂泊敘事
第一節 古典的漂泊及其體驗
第二節 1840~1894年︰漂泊的現代轉向
第三節 1949~1977年︰艱難的“建魅”之路
第四節 新時期的漂泊及漂泊敘事︰延展以往,復有新義
第二章 空間體驗
第一節 地面視角的城市體驗
第二節 無根體驗
...............
第四章 流動的性別
第一節 性別的現代性悖論
第二節 前進還是倒退?並置的社會性別範式
第三節 性別作為家園的意義序列︰從固守到漂泊
結語漂而泊︰“尋根”而超越
第一節 漂而難泊︰對無根命運的體驗和反抗
第二節 從空間出發︰漂而泊的超越
參考文獻
第一節 漂泊/家園的現代分離
第二節 漂泊和無根的現代性
第三節 現代性體驗
第四節 生活體驗研究方法
第五節 漂泊的構形和對根/家園的追尋︰本體性安全的問題
第六節 一個關鍵的理論︰本體性安全
第一章 中國社會的現代性漂泊和漂泊敘事
第一節 古典的漂泊及其體驗
第二節 1840~1894年︰漂泊的現代轉向
第三節 1949~1977年︰艱難的“建魅”之路
第四節 新時期的漂泊及漂泊敘事︰延展以往,復有新義
第二章 空間體驗
第一節 地面視角的城市體驗
第二節 無根體驗
...............
第四章 流動的性別
第一節 性別的現代性悖論
第二節 前進還是倒退?並置的社會性別範式
第三節 性別作為家園的意義序列︰從固守到漂泊
結語漂而泊︰“尋根”而超越
第一節 漂而難泊︰對無根命運的體驗和反抗
第二節 從空間出發︰漂而泊的超越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