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的民間組織雖然整體上增長乏力且公信力成為社會質疑的焦點,但隨著社會管理創新成為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長期制約和束縛民間組織發展的雙重管理體制在實踐探索中已經獲得實質性的重大突破。從中央到地方關于民間組織發展理念、制度和實踐創新的各種探索和巨大合力,正逐步推動民間組織從單一類型和個別地區的小範圍改革邁向整體突破的重大改革。指導思想和具體實踐都已經被全面突破的雙重管理體制,只待最後一步“三個條例”的修訂,從而予以確認並全面推廣。
社會管理創新賦予民間組織社會治理主體地位,民間組織被政府納入政府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民間組織地位在發生重大轉變的同時,資源環境狀況也得到極大的改善,開始步人全面推進、整體發展的新階段。民間組織在被賦予重任的新發展時代,公益慈善類組織公信力危機和各種斂財亂象所敲響的警鐘,都要求民間組織今後邁人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時代。
本書是第四本民間組織研究報告,參與撰寫的專家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地方社會科學院、政府實務部門和高等院校。整個研究報告共30余萬字,除總報告外,專題研究篇主要探索了民間組織孵化器建設、農村民間組織發展和中介組織的腐敗等問題。地方發展篇選取了河北和重慶,域外鏡鑒篇對德國、法國和東南亞的民間組織進行了探索和分析。
☆本書是第四本民間組織研究報告,參與撰寫的專家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和地方民間組織管理部門和部分高校。
☆本報告共約30萬字。總報告指出隨著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工作的深入推進,長期制約和束縛民間組織發展的雙重管理體制在指導思想和具體實踐上已經被全面突破,在點面結合、上下互動的改革策略下,民間組織管理邁出了從單項推進到整體突破的重大改革步伐;總報告認為中國民間組織已經實質上步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並預測今後民間組織將呈現十大發展趨勢。專題研究篇中非營利組織孵化器研究一文是國內第一篇深入系統研究非營利組織卯化器發展情況的專題報告,另外兩篇則研究了廣受關注的中介組織腐敗治理和農村民間組織發展問題。地方發展篇選擇了中部的河北與西部的重慶作為分析個案。域外鏡鑒篇詳細分析了德國和法國兩個發達國家以及東南亞等諸多發展中國家的民間組織發展情況。
黃曉勇︰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間組織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能源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等。自20世紀80年代起,主要研究日本企業經營戰略與曰本的產業政策,後重點研究曰美經濟貿易及中日經濟比較與合作等問題。先後三次共計三年在日本明治大學、東京大學、愛知大學經營(經濟)學部從事客座研究和講學。主要著譯(含主編)有︰《中國民間組織藍皮書》(系列)、《公共政策與社會保障案例分析》、《再論日本名列第一》、《日本的產業政策》、《日本概覽》、《簡明日本百科全書》、《中日流通業比較》、《日本的經驗與中國的改革》等。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任《要報》主編期間,結合國家重大外交活動與政策需要,先後組織院內外國際研究學科的專家學者召開專題研討會、座談會等,組織撰寫了大批重大國際問題研究的專題報告,上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和高度重視。現主要研究領域為民間組織、世界經濟、國際能源安全等。
潘晨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出國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林牧漁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口學會理事、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央組織部《全國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專家組成員等。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人才與人力資源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主持完成國家“十一五”信息化專項規劃重大研究課題“我國信息化人才戰略研究報告”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國情調研項目“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中國農村人才與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等。多次參加中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課題研究。主編《中國人才發展報告》藍皮書、《中國人才前沿》系列、《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學術文庫》系列叢書,以及《社會科學前沿問題思考》、《中國博士後學術報告》等。同時,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內部參閱中發表論文、調研報告等若干篇。
蔡禮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法學博士後。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間組織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MPA教育中心執行副主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社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目前主要致力于公共政策、民間組織等領域的研究。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民間組織與公共服務供給的實證研究”(項目批準號︰10CCL082)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課題“民間組織與公共治理轉型研究”。承擔天津市濱海新區委托的重大課題“社會組織管理創新研究”,並作為政策咨詢專家參與社會組織改革政策的設計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