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差距是中國發展中面臨的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是改革的一個突破口,要通過城鄉一體化突破城鄉的二元結構來推動改革。正確處理城鄉關系,不僅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也為城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從我國現實情況看,城鄉差距擴大已成為制約城鄉經濟良性循環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現為市場的制約和人力資源的制約。一方面,由于大量農村人口收入水平低,使國內巨大的潛在市場挖掘不出來,制約城市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人口滯留在經濟落後的農村,勞動者素質長期難以提高,經濟發展中最急需的、有一定勞動技能和知識水平的勞動者供給不足,不少城市都出現-技術工人短缺現象,增加了城市經濟增長的人力成本。
“三農”問題歷來是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三農”問題的形成,歸根結底是由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體制造成的。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從體制上進行創新和突破,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通過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用更大力量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走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本書是繼《中國城鄉統籌發展報告(2011)》後的又一本年度性報告,分為實踐篇和理論篇,客觀地總結了各地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中的經驗,詳細論述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基礎,從多個角度對新時期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全書客觀地總結了各地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中的經驗,詳細論述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基礎,從多個角度對新時期加快我國城鄉統籌發展進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本書的一大亮點在于︰加大了實踐篇在全書中的比例,總結了當前各地探索的經驗,力求探尋城鄉統籌的制度創新機制和具體的政策體系,得出了很多有意義的結論。
☆收入差距包括個人收入差距、城鄉收入差距和地區收入差距。這三種收入差距通常是相互結合在一起的,它們有共同的原因。為了尋找縮小這些收入差距的對策,我們要從三種資本概念和三種資本配置的非均衡談起。
☆開放改革創新是一個地區、一個社會加快發展不竭的動力,過去三十多年中國靠改革開放創新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今後三十年中國也同樣要依靠改革開放創新,來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向更高層次、更深層次發展。
☆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這對現階段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將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程志強,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董輔初先生和厲以寧教授,曾榮獲“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稱號,並擔任第十九屆北京博士後聯誼會理事長,目前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聯合會主席。主持和參與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長期從事農業產業化、資源開發和能源保障等領域的研究,並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在經濟管理類學術雜志上發表了大量關于資源地區發展的論文,並已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破解富饒的貧困悖論》、《資源繁榮與發展困境》、《農業產業化與土地制度創新》等多本著作。
潘晨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口學會理事、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央組織部《全國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專家組成員等。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人才與人力資源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多次參加中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課題研究。主編《中國人才發展報告》、《中國城鄉統籌發展報告》、《中國人才發展60年》、《中國人才前沿》、《社會科學前沿問題思考》、《中國博士後學術報告》等著作。同時,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內部參閱中發表論文、調研報告等若干篇。
蔣承,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博士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青年教師。曾獲“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目前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課題六項。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已在《北京大學教育評論》、《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人口研究》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