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董橋七十了,與董橋一起收藏小懷舊版……散文大家董橋說,文字是肉做的。
在《記憶的腳注》中,文壇往事、藝苑軼聞、文人雅興、學者風範,董先生筆下的人、追憶的事,經他的妙筆一描畫,一點染,無不散發著迷人的風致。文字精純圓熟。在當下這個又新又冷的時代,作者甘願當一個向後看的“文化遺民”,充溢筆端的舊人舊事舊文舊書舊字畫舊掌故舊風物,展示著董先生的文化情懷。
董橋,1942年生,福建晉江人,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做研究多年,又在倫敦英國廣播電台中文部從事新聞工作。先後曾任香港公開大學中國語文顧問,《明報》總編輯,《讀者文摘》總編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主任,《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美國新聞處“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現任報社社長。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及文學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陽出版文集十多種。
著作名稱︰《沒有童謠的年代》《保住那一發青山》《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覺更好》《倫敦的夏天等你來》《從前》《小風景》《白描》《甲申年紀事》《記憶的腳注》《故事》《今朝風日好》《絕色》《青玉案》《記得》等。
目錄
楔 子
總統先生不講風水
告別老《泰晤士報》
孫多慈的寒江心影
王世襄孫兒寫情俠
書評周刊要我談讀書
五十八個人寫書房
給台灣做件嫁衣裳
張充和的傷往小令
黃永玉畫上的題記
故國如今盼此音
“汝食之何其無厭”
走過鹿港辜家祖宅
蘇珊‧桑塔注疏
余家後園牡丹盛開
四九年後的周作人
汪精衛的三個女人
別吵,哈維爾在看書
相思樹下搜神小記
宜酒食,長富貴,樂無事
百老匯熄燈送別米勒
姚克先生功力管窺
靳以、曹禺是換帖兄弟
夏志清先生的長衫
想起梅志的那句話
新聞太悶,寫點舊聞
古董鋼筆的故事
沙特一百歲冥壽
寫給徐國能的新書
揚之水筆下香事
尋找貝婁的耶路撒冷
倫敦VE Day前夕小記
Selfridges那個午飯
意大利橄欖樹的辯證
寫給湯家驊的新書
巴黎左岸喬治的書店
紀念阿赫馬托娃
白謙慎帶來了《桃花魚》
俞平伯給艾德林的信
巴黎栗子樹的迷惑
敬悼啟功先生
忽然懷念辜鴻銘
老院長于右任一瞥
倫敦遲來的平安消息
沒有哈利,只有波特
章士釗“浮”名滿天下
听說傅聰生氣了
胡適看不下去的一本書
總統先生不講風水
告別老《泰晤士報》
孫多慈的寒江心影
王世襄孫兒寫情俠
書評周刊要我談讀書
五十八個人寫書房
給台灣做件嫁衣裳
張充和的傷往小令
黃永玉畫上的題記
故國如今盼此音
“汝食之何其無厭”
走過鹿港辜家祖宅
蘇珊‧桑塔注疏
余家後園牡丹盛開
四九年後的周作人
汪精衛的三個女人
別吵,哈維爾在看書
相思樹下搜神小記
宜酒食,長富貴,樂無事
百老匯熄燈送別米勒
姚克先生功力管窺
靳以、曹禺是換帖兄弟
夏志清先生的長衫
想起梅志的那句話
新聞太悶,寫點舊聞
古董鋼筆的故事
沙特一百歲冥壽
寫給徐國能的新書
揚之水筆下香事
尋找貝婁的耶路撒冷
倫敦VE Day前夕小記
Selfridges那個午飯
意大利橄欖樹的辯證
寫給湯家驊的新書
巴黎左岸喬治的書店
紀念阿赫馬托娃
白謙慎帶來了《桃花魚》
俞平伯給艾德林的信
巴黎栗子樹的迷惑
敬悼啟功先生
忽然懷念辜鴻銘
老院長于右任一瞥
倫敦遲來的平安消息
沒有哈利,只有波特
章士釗“浮”名滿天下
听說傅聰生氣了
胡適看不下去的一本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