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探討清代順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四朝,約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內,朝野如何通過對南明(1644-1662)興亡的評述及南明歷史人物的臧否,互動地建構了當時的社會話語,並因時制宜地塑造了對這段歷史的集體回憶。
綜觀清代頭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在爭奪對南明史的解讀權時,官、私之間實際上一直存在著一種互動的關系。清代康、雍、乾三代君主雖極渴望壟斷社會話語的領導權,但在建構對這段歷史的社會記憶過程中,他們卻無法做到完全隨心所欲,而須受到一定的社會條件所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