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劉樹勇等的《中國古代物理學史》在內容上,它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待中國古代物理學的發展,不但勾繪了中國古代物理知識發展的整體形貌,而且對古代物理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做了梳理,給出了古代物理發展的歷史分期和與不同歷史階段相應的重要成果。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創新。因為傳統上認為中國古代物理發展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科體系,知識分布比較零散,這種情況下要梳理出其發展脈絡,歸納出其發展階段,總結出其發展特征,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它需要做大量的文獻分析整理工作,需要將文獻與出土文物進行比較釋證,還需要對中外文化傳統進行比較分析,工作量是巨大的。此外,要完成這項任務,還要求作者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有高屋建瓴的整體把握能力。本書作者成功地做到了這些,對古代物理學發展的歷史階段做了自己的解說。其解說是否完全成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作者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古代物理發展的步伐
第二節 中國古代物理學史的特點和學習目的與方法
第二章 獨特的物質本原理論
第一節 元素與原子的觀點
第二節 元氣學說的發展
第三章 力學的發展
第一節 時間、空間和運動的理論
第二節 《墨經》中的力學研究
第三節 《考工記》中的力學知識
第四節 《淮南子》和《論衡》中的力學知識
第五節 簡單機械的發展
第六節 形變的認識和應用
第四章 光學的發展
第一節 光學理論的進展
第二節 鏡史
第三節 光的應用
第四節 大氣光象和色散研究
第五節 清代光學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熱學的發展
第一節 火的利用和火器的發明
第二節 熱脹冷縮和物態變化的認識
第三節 溫度的測量與熱本質的認識
第六章 電學和磁學的發展
第一節 靜電和雷電的知識
第二節 磁石的性質
第三節 磁學的應用
第七章 聲學的發展
第一節 律學的發展
第二節 聲音性質的研究
第三節 物體振動的研究
第四節 聲音的應用
第八章 物理計量的發展
第一節 度量衡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物理計量思想及其計量標准的探索
結束語
附錄
后記
第一節 中國古代物理發展的步伐
第二節 中國古代物理學史的特點和學習目的與方法
第二章 獨特的物質本原理論
第一節 元素與原子的觀點
第二節 元氣學說的發展
第三章 力學的發展
第一節 時間、空間和運動的理論
第二節 《墨經》中的力學研究
第三節 《考工記》中的力學知識
第四節 《淮南子》和《論衡》中的力學知識
第五節 簡單機械的發展
第六節 形變的認識和應用
第四章 光學的發展
第一節 光學理論的進展
第二節 鏡史
第三節 光的應用
第四節 大氣光象和色散研究
第五節 清代光學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熱學的發展
第一節 火的利用和火器的發明
第二節 熱脹冷縮和物態變化的認識
第三節 溫度的測量與熱本質的認識
第六章 電學和磁學的發展
第一節 靜電和雷電的知識
第二節 磁石的性質
第三節 磁學的應用
第七章 聲學的發展
第一節 律學的發展
第二節 聲音性質的研究
第三節 物體振動的研究
第四節 聲音的應用
第八章 物理計量的發展
第一節 度量衡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物理計量思想及其計量標准的探索
結束語
附錄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