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謠言》由呂宗力所著,「謠言」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社會文化現象,在任何歷史時期、任何社會文化形態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各種類型的謠言。現代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觀察發現,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對種種謠言或類謠言作出反應,與之互動。在現代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傳播學、市場學中,謠言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范疇。許多膾炙人口、傳誦千古的傳奇、神話故事,其原型都是來自「謠言」;在軍事、政治斗爭中兵不厭詐地使用的大量「詐偽」之言,亦可說是「謠言」;朝廷種種言不由衷的宣言,御史的風聞言事,廟堂、民間的種種傳聞,即使被載入正史,仍然可能是「謠言」。漢代史籍記載的流言、訛言、妖言、謠言、讖言等,多發生、流傳於西漢成、哀、平,東漢桓、靈之世,以及兩漢之際、漢魏之際。對歷史文獻所記載的流言、訛言或「謠言」及其相關語境進行認真考察和研究,將有助於歷史學者提示官式文本、主流思維之外的另類真相或史觀,解讀特定歷史時空中的群體心態和社會心理氛圍,描繪出更多維、多層、多彩的歷史圖像,對此類信息的「歷史真實性」及其與特定歷史語境之間的關系作出更完整的解讀。
《漢代的謠言》漢代史籍記載的流言、訛言、妖言、謠言、讖言等,多發生、流傳於西漢成、哀、平,東漢桓、靈之世,以及兩漢之際、漢魏之際。對歷史文獻所記載的流言、訛言或「謠言」及其相關語境進行認真考察和研究,將有助於歷史學者提示官式文本、主流思維之外的另類真相或史觀,解讀特定歷史時空中的群體心態和社會心理氛圍,描繪出更多維、多層、多彩的歷史圖像,對此類信息的「歷史真實性」及其與特定歷史語境之間的關系作出更完整的解讀。
呂宗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碩士(1982)、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系哲學博士(1995)。專攻秦漢與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史、制度史、文化史、社會史,以及民間信仰和古典文獻。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戰國秦漢研究室副主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人文學部署理主任,北京大學一香港科技大學一弗吉尼亞大學聯合學院執行院長。主要著作包括《中國民間諸神》(合著)、《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主編)、《日知錄集釋》(合編)、《陔余叢考》(合編)、《困學紀聞》(合編)、Power
of the Words:Chen Pro一phecy in Chinese Politics,AD 265—518,等等。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流言與訛言
第一節 流言
一、「管蔡流言」
二、眾人流傳之言
三、「流言惑眾」
第二節 訛言
一、詐偽,訛誤,變化,流動之言
二、怪誕,妖異之言
三、災異,社會危機與訛言
第三節 漢代官方對流言、訛言的態度及其理論背景
第二章 妖言
第一節 「妖」字在先秦秦漢文獻中的語義
第二節 「妖言」在秦漢歷史論述中的語義
第三節 秦漢史中的妖言案例
一、秦諸生「為訞言以亂黔首」案
二、淮南王劉安「熒惑百姓,妄作妖言」案
三、張壽王「誦不詳之辭,作祆言欲亂制度」案
四、眭弘,夏侯勝等的讖言式妖言案
五、楊惲「作為妖言」案
六、甘忠可「漢當更受命」案
七、楚王英造作圖讖妖惡大故案
八、以妖言惑眾的「妖巫」「妖賊」
第四節 漢朝當局對「妖言」的因應之道
一、西漢的嚴刑峻法
二、東漢層出不窮的「妖惡禁錮」案與當局的四次特赦令
第五節 兩漢思想界解構「妖言」污名的論述策略
一、顛覆論述策略
二、歷史敘事中的論述策略
三、神秘主義論述策略
第三章 謠言
第一節 歌謠是漢代社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節 民間歌謠在漢代政治思想論述中的獨特定位
第三節 民間歌謠作為輿論在政治實踐中的影響與功用
一、傾聽歌謠,順應民意
二、善用歌謠,操控民意
三、歌謠的政治影響力與局限性
第四節 民間輿論與兩漢的輿論監督
一、漢代中央對地方行政的監督機制
二、西漢丞相「問疾苦」,刺史采「訛言」,特使「觀風俗」
三、東漢的「舉謠言」
第四章 讖言和讖謠
第一節 讖言
一、什麼是讖言?
二、讖言的載體
三、讖言的來源
四、皇朝更替,天命轉移與讖言論述
五、讖言信仰與漢代社會心態
第二節 讖謠
一、元成時期讖謠
二、兩漢之際讖謠
三、桓靈時期讖謠
四、靈獻時期讖謠
五、讖謠的來源
六、讖謠信仰論述
第三節 讖言、讖謠也是謠言
第五章 政治神話與民間傳說
第一節 政治神話
一、開國之君神話
二、繼體之君神話
三、劉邦開國神話
第二節 民間傳說
一、神君傳奇
二、「俗說」與「俗言」
第三節 神話、傳說與謠言
第六章 觀察與思考
第一節 謠言的史料和歷史價值
第二節 謠言的起源——浮浪不根,不斷流動
第三節 謠言因何而生,因何而盛?
第四節 謠言的表現形式、傳播和建構
一、謠言的表現形式
二、謠言的傳播和建構
第五節 謠言惑眾——在傳播中凝聚共識
第六節 謠言與輿論
一、謠言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
二、從民間歌謠看謠言對公眾的影響力及其局限性
三、從民間歌謠看輿論引導
四、謠言與輿論監督
第七節 信謠、傳謠心態試析
一、「天惑其意,不能自止」?
二、「謠言止於真相」?
三、「謠言止於智者」?
四、謠言憑什麼成讖?
第八節 如何消解謠言的負面影響——「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附錄一 緯書與西漢今文經學
附錄二 東漢碑刻與讖緯神學
附錄三 感生神話與漢代皇權正當性的論證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第一章 流言與訛言
第一節 流言
一、「管蔡流言」
二、眾人流傳之言
三、「流言惑眾」
第二節 訛言
一、詐偽,訛誤,變化,流動之言
二、怪誕,妖異之言
三、災異,社會危機與訛言
第三節 漢代官方對流言、訛言的態度及其理論背景
第二章 妖言
第一節 「妖」字在先秦秦漢文獻中的語義
第二節 「妖言」在秦漢歷史論述中的語義
第三節 秦漢史中的妖言案例
一、秦諸生「為訞言以亂黔首」案
二、淮南王劉安「熒惑百姓,妄作妖言」案
三、張壽王「誦不詳之辭,作祆言欲亂制度」案
四、眭弘,夏侯勝等的讖言式妖言案
五、楊惲「作為妖言」案
六、甘忠可「漢當更受命」案
七、楚王英造作圖讖妖惡大故案
八、以妖言惑眾的「妖巫」「妖賊」
第四節 漢朝當局對「妖言」的因應之道
一、西漢的嚴刑峻法
二、東漢層出不窮的「妖惡禁錮」案與當局的四次特赦令
第五節 兩漢思想界解構「妖言」污名的論述策略
一、顛覆論述策略
二、歷史敘事中的論述策略
三、神秘主義論述策略
第三章 謠言
第一節 歌謠是漢代社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節 民間歌謠在漢代政治思想論述中的獨特定位
第三節 民間歌謠作為輿論在政治實踐中的影響與功用
一、傾聽歌謠,順應民意
二、善用歌謠,操控民意
三、歌謠的政治影響力與局限性
第四節 民間輿論與兩漢的輿論監督
一、漢代中央對地方行政的監督機制
二、西漢丞相「問疾苦」,刺史采「訛言」,特使「觀風俗」
三、東漢的「舉謠言」
第四章 讖言和讖謠
第一節 讖言
一、什麼是讖言?
二、讖言的載體
三、讖言的來源
四、皇朝更替,天命轉移與讖言論述
五、讖言信仰與漢代社會心態
第二節 讖謠
一、元成時期讖謠
二、兩漢之際讖謠
三、桓靈時期讖謠
四、靈獻時期讖謠
五、讖謠的來源
六、讖謠信仰論述
第三節 讖言、讖謠也是謠言
第五章 政治神話與民間傳說
第一節 政治神話
一、開國之君神話
二、繼體之君神話
三、劉邦開國神話
第二節 民間傳說
一、神君傳奇
二、「俗說」與「俗言」
第三節 神話、傳說與謠言
第六章 觀察與思考
第一節 謠言的史料和歷史價值
第二節 謠言的起源——浮浪不根,不斷流動
第三節 謠言因何而生,因何而盛?
第四節 謠言的表現形式、傳播和建構
一、謠言的表現形式
二、謠言的傳播和建構
第五節 謠言惑眾——在傳播中凝聚共識
第六節 謠言與輿論
一、謠言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
二、從民間歌謠看謠言對公眾的影響力及其局限性
三、從民間歌謠看輿論引導
四、謠言與輿論監督
第七節 信謠、傳謠心態試析
一、「天惑其意,不能自止」?
二、「謠言止於真相」?
三、「謠言止於智者」?
四、謠言憑什麼成讖?
第八節 如何消解謠言的負面影響——「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附錄一 緯書與西漢今文經學
附錄二 東漢碑刻與讖緯神學
附錄三 感生神話與漢代皇權正當性的論證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