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效投資‧正確應對‧理性抉擇。在特立獨行的中國股市中,你應相信哪些規律,恪守什麼信條?
傳統金融理論已成明日黃花,新興的“行為金融學”更符合真實的人性。
如果您需要讀一本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專業水準的行為金融學本土經典,《投資信條:你不可不知的行為金融學》會是最佳的選擇。
《投資信條:你不可不知的行為金融學》告訴您——如何識破黑嘴、黑莊和謠言,甄別股票價值的4種方法,識別股市里的6種傻瓜,揭秘莊家操縱股市的7種手法。
本書用通俗的語言解讀行為金融學,並以此對投資所應遵循的定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行為金融學融入了心理學、金融學、行為學等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關注的是人們在金融領域的真實行為,特別是人們的心理如何影響投資決策、公司行為和金融市場。希望這本行為金融學的白話讀本對讀者的投資行為有所助益。
目錄
第1章 博傻游戲——股市里的6種傻瓜
“完美派”投資客
“大意派”投資客
“勤奮派”投資客
“靈通派”投資客
“直覺派”投資客
“專注派”投資客
散戶選股的常見誤區
避開散戶容易陷入的10大誤區
第2章 心理黑洞——行為金融學的幾個前沿理論
錨定理論
心理賬戶理論
前景理論
懊悔理論
過度自信理論
金融學的劃時代轉折
第3章 無間股市——散戶心理全景透視
錯過翻19倍的機會
近乎絕望的被套經歷
散戶虧損和贏利之後的心理路程
“小數法則”與“賭徒謬誤”
追求自豪,害怕後悔
弄清自己的投資習慣
第4章 問道于盲——有效市場VS金融異象
大猩猩為何比專家更高明
基金經理的忽悠模式
“賭徒謬誤”與“熱手效應”
“機會之魔”的紙牌
“有效市場”假設
“有效市場”PK“魔鬼紙牌”
醉鬼漫游
行為金融VS隨機漫步
金融異象
第5章 明日黃花——搖搖欲墜的傳統金融理論
坍塌的華爾街之牆
偶像的黃昏
應運而生的行為金融學
第6章 金融博弈——博弈論之于股市
押寶與押寶的藝術
選美與選股
格林厄姆大戰“市場先生”
烏合之眾
蘇必克博傻
與莊家博弈
機構博弈
游資重倉股的特點
恐懼驅動︰非理性蕭條
貪婪驅動︰非理性繁榮
龐氏圈套與麥道夫騙局
第7章 多角人性——炒股就是炒心理
認知失諧
當預言不靈時
酸葡萄VS甜檸檬
寧願保持現狀
情緒定輸贏
成功投資客的特征
第8章 紙上富貴——樓市亂象與財富幻覺
貨幣幻覺
財富幻覺
樓市“只漲不跌”的神話
紙上富貴,終是浮雲
過度反應理論
過度自信
從眾效應
次貸與房奴
第9章 代理吊詭——職業經理人的決策偏差
行為決策中的偏差
代理成本
索尼的一個失敗案例
沉沒成本
群體蓄積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
公司外部的行為阻礙
如何考量上市公司的人才戰略
其他細節
第10章 自知之明——投資者的自省與自律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特韋斯基的圈套
致命的自負
謹慎短線交易
合理止盈和止損
不要輕易打完手里的子彈
看透技術分析的本質
我的股票我做主
永遠做市場的小學生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完美派”投資客
“大意派”投資客
“勤奮派”投資客
“靈通派”投資客
“直覺派”投資客
“專注派”投資客
散戶選股的常見誤區
避開散戶容易陷入的10大誤區
第2章 心理黑洞——行為金融學的幾個前沿理論
錨定理論
心理賬戶理論
前景理論
懊悔理論
過度自信理論
金融學的劃時代轉折
第3章 無間股市——散戶心理全景透視
錯過翻19倍的機會
近乎絕望的被套經歷
散戶虧損和贏利之後的心理路程
“小數法則”與“賭徒謬誤”
追求自豪,害怕後悔
弄清自己的投資習慣
第4章 問道于盲——有效市場VS金融異象
大猩猩為何比專家更高明
基金經理的忽悠模式
“賭徒謬誤”與“熱手效應”
“機會之魔”的紙牌
“有效市場”假設
“有效市場”PK“魔鬼紙牌”
醉鬼漫游
行為金融VS隨機漫步
金融異象
第5章 明日黃花——搖搖欲墜的傳統金融理論
坍塌的華爾街之牆
偶像的黃昏
應運而生的行為金融學
第6章 金融博弈——博弈論之于股市
押寶與押寶的藝術
選美與選股
格林厄姆大戰“市場先生”
烏合之眾
蘇必克博傻
與莊家博弈
機構博弈
游資重倉股的特點
恐懼驅動︰非理性蕭條
貪婪驅動︰非理性繁榮
龐氏圈套與麥道夫騙局
第7章 多角人性——炒股就是炒心理
認知失諧
當預言不靈時
酸葡萄VS甜檸檬
寧願保持現狀
情緒定輸贏
成功投資客的特征
第8章 紙上富貴——樓市亂象與財富幻覺
貨幣幻覺
財富幻覺
樓市“只漲不跌”的神話
紙上富貴,終是浮雲
過度反應理論
過度自信
從眾效應
次貸與房奴
第9章 代理吊詭——職業經理人的決策偏差
行為決策中的偏差
代理成本
索尼的一個失敗案例
沉沒成本
群體蓄積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
公司外部的行為阻礙
如何考量上市公司的人才戰略
其他細節
第10章 自知之明——投資者的自省與自律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特韋斯基的圈套
致命的自負
謹慎短線交易
合理止盈和止損
不要輕易打完手里的子彈
看透技術分析的本質
我的股票我做主
永遠做市場的小學生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序
避開投資中的“心理黑洞”
投資並非是智商為160的人就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的游戲。
——沃倫‧巴菲特
一群“驢友”在野外徒步跋涉,他們發現了一座懸索橋,通過這座懸索橋可以大大縮短他們回到駐地的路程。
然而,這座懸索橋又高又窄而且晃晃悠悠。
于是“驢友”們在過橋前準備了繩子、安全帶和其他的保護性措施。
但是當他們平安到達橋對面時,卻發現一頭饑餓的老虎正在那里恭候他們的到來。
傳統金融理論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這頭餓虎的出現令其進退維谷,這已經超出了傳統金融學研究的範圍。
“經濟人”死了,市場失效了
傳統經濟學曾將經濟學領域里所設定的虛擬人物稱為“經濟人”。這個虛構的“經濟人”如果處身于實際生活中,將是六親不認、毫無情感,一切行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準則。因此,他不會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錯誤,花的每一文錢、用的每一份精力,都經過仔細的盤算。
傳統金融學同樣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
事實證明.這種假設基本上等于空談。
正所謂“56個民族56朵花,還有一群炒股的大傻瓜”。在股市里“找死”的人,並不比在股市里“謀生”的人少。
傳統金融學是假設人們是理性的,市場是有效的,並告訴大家應該如何使自己的資產最大化,基于這一思想,產生了套利定價理論、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期權定價模型等。
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個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也無法完全符合“有效市場”的條件。
理性世界只是經濟學家一相情願的烏托邦。按照進化論的學說,適度的非理性,甚至是人類種族得以延續的基礎。而絕對的理性只能導致崩潰。
一門新興學科——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應運而生,它宣布︰“經濟人”已經滅絕很久了,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效。
“死本能”與博傻心理
弗洛伊德認為,人有兩種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
換句話說,人類就是一種游走在理性與瘋狂邊緣的物種,“求生”與“找死”都是與生俱來的欲望。
巴菲特說過,要贏得好的聲譽需要20年的時間,而要毀掉它,5分鐘足矣!
人性中仿佛有一種自我毀滅的程序,無意識中整出一些傻事兒,讓自己功虧一簣,然後問自己,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這種投資領域的“死本能”,就是“心理黑洞”。
人們常常因為過度自信、貪婪、盲目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投資者是介于理智與瘋狂邊緣的群體。
因此,一旦出現“非理性”投資人與“非理性繁榮”市場,傳統經濟學、金融學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行為金融學的興起
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尼曼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以表彰他們在結合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人們的決策行為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此舉引起人們對行為金融學的極大興趣。
行為金融學是行為經濟學成果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它揭示的是金融市場里的種種非理性的“心理黑洞”。
行為金融學關注的是人們在金融領域的真實行為,特別是人們的心理如何影響投資決策、公司行為和金融市場。
行為金融學融人了心理學、金融學、行為學等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行為金融學距離一個成熟的學科還有些距離。
行為金融學本質上是一種“理論警察”,一組“工具箱”,迄今為止,它還沒能整合成一個系統的理論,許多學者自說自話,理論較為分散,而且理論的張力明顯不夠,這是行為金融學的軟肋所在。
關于本書
與西方證券市場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仍然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在許多方面尚未成熟,所以.“股市里的傻瓜”也就特別多。
當然,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傻瓜”,只是犯傻的時機不同而已。如何少犯錯誤,如何不在關鍵時刻犯錯誤,就顯得尤為重要。
格雷厄姆時代,股市里的“傻瓜”多,于是格雷厄姆的智慧型投資成功了。巴菲特時代,大家都很聰明,于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成功了。
投資並非是智商為160的人就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的游戲。有時它就是一場“博傻游戲”。
在一個充斥著瘋子、傻子和騙子的市場,行為金融學所研究的投資者非理性課題,這無疑是非常有用的。希望這本行為金融學的白話讀本對讀者有所助益。
投資並非是智商為160的人就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的游戲。
——沃倫‧巴菲特
一群“驢友”在野外徒步跋涉,他們發現了一座懸索橋,通過這座懸索橋可以大大縮短他們回到駐地的路程。
然而,這座懸索橋又高又窄而且晃晃悠悠。
于是“驢友”們在過橋前準備了繩子、安全帶和其他的保護性措施。
但是當他們平安到達橋對面時,卻發現一頭饑餓的老虎正在那里恭候他們的到來。
傳統金融理論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這頭餓虎的出現令其進退維谷,這已經超出了傳統金融學研究的範圍。
“經濟人”死了,市場失效了
傳統經濟學曾將經濟學領域里所設定的虛擬人物稱為“經濟人”。這個虛構的“經濟人”如果處身于實際生活中,將是六親不認、毫無情感,一切行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準則。因此,他不會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錯誤,花的每一文錢、用的每一份精力,都經過仔細的盤算。
傳統金融學同樣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
事實證明.這種假設基本上等于空談。
正所謂“56個民族56朵花,還有一群炒股的大傻瓜”。在股市里“找死”的人,並不比在股市里“謀生”的人少。
傳統金融學是假設人們是理性的,市場是有效的,並告訴大家應該如何使自己的資產最大化,基于這一思想,產生了套利定價理論、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期權定價模型等。
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個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也無法完全符合“有效市場”的條件。
理性世界只是經濟學家一相情願的烏托邦。按照進化論的學說,適度的非理性,甚至是人類種族得以延續的基礎。而絕對的理性只能導致崩潰。
一門新興學科——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應運而生,它宣布︰“經濟人”已經滅絕很久了,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效。
“死本能”與博傻心理
弗洛伊德認為,人有兩種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
換句話說,人類就是一種游走在理性與瘋狂邊緣的物種,“求生”與“找死”都是與生俱來的欲望。
巴菲特說過,要贏得好的聲譽需要20年的時間,而要毀掉它,5分鐘足矣!
人性中仿佛有一種自我毀滅的程序,無意識中整出一些傻事兒,讓自己功虧一簣,然後問自己,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這種投資領域的“死本能”,就是“心理黑洞”。
人們常常因為過度自信、貪婪、盲目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投資者是介于理智與瘋狂邊緣的群體。
因此,一旦出現“非理性”投資人與“非理性繁榮”市場,傳統經濟學、金融學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行為金融學的興起
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尼曼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以表彰他們在結合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人們的決策行為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此舉引起人們對行為金融學的極大興趣。
行為金融學是行為經濟學成果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它揭示的是金融市場里的種種非理性的“心理黑洞”。
行為金融學關注的是人們在金融領域的真實行為,特別是人們的心理如何影響投資決策、公司行為和金融市場。
行為金融學融人了心理學、金融學、行為學等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行為金融學距離一個成熟的學科還有些距離。
行為金融學本質上是一種“理論警察”,一組“工具箱”,迄今為止,它還沒能整合成一個系統的理論,許多學者自說自話,理論較為分散,而且理論的張力明顯不夠,這是行為金融學的軟肋所在。
關于本書
與西方證券市場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仍然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在許多方面尚未成熟,所以.“股市里的傻瓜”也就特別多。
當然,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傻瓜”,只是犯傻的時機不同而已。如何少犯錯誤,如何不在關鍵時刻犯錯誤,就顯得尤為重要。
格雷厄姆時代,股市里的“傻瓜”多,于是格雷厄姆的智慧型投資成功了。巴菲特時代,大家都很聰明,于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成功了。
投資並非是智商為160的人就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的游戲。有時它就是一場“博傻游戲”。
在一個充斥著瘋子、傻子和騙子的市場,行為金融學所研究的投資者非理性課題,這無疑是非常有用的。希望這本行為金融學的白話讀本對讀者有所助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