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原本是美學和文學理論中的範疇,安克斯密特將之引入關于歷史敘述的討論,其意在于“提議從美學的觀點看歷史編纂”。在這一意義上,歷史敘述就像肖像畫,它不是有關對象的攝影反映,卻是人物風神的豐富表現。作者在《歷史表現》中從“史學理論”,“歷史意識”,“史學理論家”三個層次,系統討論了歷史表現理論。
《歷史表現》充分認識到,歷史寫作在滿足理性的、科學的探究要求的同時,審美也是其內在固有的要素。為了恰當理解歷史寫作的性質,應該區分表現與描述,並且以表現概念為核心,重新來定義諸如意義、真理和指稱等傳統的語義學工具。
《歷史表現》的目的,是要在歷史研究的文學進路之鋪張與實證研究之節制中間界定並探尋某種中道。這一思路導向了歷史研究的一種理性主義美學,在重申歷史寫作的審美維度的同時,也再次肯定了歷史學科之合理性。
安克斯密特(Frarlklin Rudolf
Ankermit),荷蘭人,1945年生,現任格羅寧根大學思想史與史學理論教授,當代最著名的歷史哲學家之一。主要研究領域是美學、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著述多種並被翻譯為十幾種語言。主要著作有︰《敘述的邏輯》(1983)《歷史與轉義》(1994)《美學的政治學》(1997)《歷史表現》(2001)《政治表現》(2001)《崇高歷史經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