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生態相比,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和社會文化的復雜多樣性都有賴于人類的語言天賦。卡西爾說,人是符號的動物。人類正是借助于符號(特別是語言)這個“寶貴的技術助力”實現了不同于自然界其他動物的高級認知能力,如概念能力、邏輯推理、計劃、決策、解釋等。然而在語言思維之外,自然界中還廣泛存在人和動物共同具有的其他形式的認知活動,如知覺一行動能力、分類、記憶、注意、情緒、學習、判斷、信號交流等。認知科學就是在探究生物的心智活動以及人工地實現心智能力的某些方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人類理解心智及其活動的努力可以追溯到文明的早期,但對心智和智能的系統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認知革命”,而認知科學的建制是在20年代中期形成的,當時認知科學學會(Cognitire Science
Society)在美國成立,一些專門面向認知研究的科學雜志相繼發行。自那以後,北美和歐洲的六十多所大學有了認知科學研究規劃,出現了一些知名的認知科學研究機構,1986年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認知科學系。認知科學從其誕生之初就是一個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領域,其最初的推動主要來自哲學認識論、早期的人工智能、理論語言學、認知和發展心理學,隨後又進一步涉及認知人類學和認知神經科學。過去的半個世紀是認知科學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在這短短的半個世紀中,認知科學中涌現了許多杰出的開拓性人物,如George
Miller、Noam chomskv、John Mc.(Carthy、MarVin Minsky、A1len Newell、Herbelt Simon等。在這個時期,人們的認知觀也經歷了兩個重要的研究範式,形成了兩代認知科學。
中國的認知科學研究總體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國內相繼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以認知心理學和腦研究等為重點的研究機構和實驗室,特別是國家“985”工程的實施,推動了認知科學綜合研究的全方位進展。浙江大學的語言與認知國家創新基地就是在“985”工程二期中啟動的一個項目。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國家創新基地將認知科學的所有基礎科學凝聚其中,探索在新的科研運行機制下實現多學科的實質交叉和真正的學科會聚。今天,科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學科的交叉整合和技術集成,許多重大的創新突破來源于學科交叉中的“邊緣”問題。人類的認知既是生物的、個體的現象,也是文化的、社會的現象,因此只有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的互補研究中,人類認知的深層統一性才有可能最終揭示出來。
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國家創新基地根據浙江大學的學科特色,整合校際的相關資源凝練了七個不同側重面的研究方向。基地啟動一年來,七個方向的研究項目正在穩步有序地向前開展。在國內目前缺少面向認知的綜合研究的刊物的情況下,基地將以叢書的方式分輯推出基地和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以期有助于國內認知的跨學科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