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與其他物種相比具有的一種明顯優勢,我們因此獲得了彼此交流知識、感情與思想的能力,並形成了複雜的社會與文化。但是,我們是如何獲得這種地球上最先進的交流方式的?在類人猿的單調號叫與人類現存的7000種語言之間,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演化過程?誰是第一個講故事的人?是誰最先說出“我愛你”?由於缺乏實物證據,關於語言的起源故事,仍然籠罩一團迷霧之中。
不同於學院中皓首窮經的語言學家,作者對美洲原始部落進行了近40年的實地考察,在對亞馬孫雨林狩獵採集者進行田野研究時,他有了驚人的發現——語言不是我們這個物種的固有屬性。
為了真正理解語言的起源,我們需要一種跨學科的方法。本書從語言學、符號學、人類學、考古學、進化論、生理學、認知科學等多學科角度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作者指出,語言並不是某一次基因突變後突然產生的本能,而且其出現時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早。語言是100多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直立人的發明,文化的發展促使他們需要這種工具來互相交流。在100多萬年中,語言和人類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進化,互相影響,最終造就了今天的人類——正是語言,讓擁有易碎骨頭和柔軟皮膚的人類,成為站上生物鏈ding端的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