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定價:221
NT $ 192
  • 作者:朱永新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133576
  • ISBN13:9787300133577
  • 裝訂:平裝 / 33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理想的教育該是什麼樣的?

朱永新教授從十個方面闡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並從這十個方面,分別探討了如何才能實現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以及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作者通過這十個教育理想,描摹出一幅理想的教育藍圖,對在21世紀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作者也探討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十大趨勢、中國課程改革的趨勢及特征、中國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展望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意義的課題。

這是一部充滿激情與理想的教育著作,印刷多達20余版次,暢銷高達30多萬冊,被全國廣大教師稱為“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名著”。


朱永新,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永新是中國新教育改革的發起人,被評為中國教育60年60人(2009)、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教育風雲人物”(2008)、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2007)、中國十大教育英才(2006)等。他先後求學于江蘇師範學院(今蘇州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學。曾任蘇州大學教務處長、蘇州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常委。20多年來,在國內外發表有關教育的論文400余篇,出版了30多部論著。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懷和創新精神,為中國教育改革建言獻策。他創辦的教育在線網站,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的精神家園,他倡導的新教育實驗,正在改變著中國的教育。他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激情,感動著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其作品《我的教育理想》、《中國新教育》等,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學暢銷作品,印刷均超過20余片次,在觀念和實踐層面,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目錄

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卷首詩)
上篇
第一章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一、重視讓學生在自然活動中養成德性
二、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
三、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
四、注重用真實、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勵學生
五、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
六、重視心靈的溝通,建立溫馨的對話場景
七、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八、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
第二章 我心中的理想智商
一、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
二、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
三、尊重個性,因材施教,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四、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五、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六、重視實踐,使學生關注生活和社會
七、讓課堂充滿活力、情趣與智慧
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智商途徑
第三章 我心中的理想體育
一、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
二、磨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和愛國情操
四、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學會公正、公平
五、培養學生坦然面對競爭,養成健全的心理素質
六、讓學生注重體能訓練的同時,感受力與美的和諧
七、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現自我,享受自我
八、有機融合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使體育社會化、生活化、終身化
第四章 我心中的理想美育
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懷
二、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三、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強者
四、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藝術,並具有一定的才藝
五、樹立大美育觀,構建濃郁的美育氛圍
六、依靠具有審美素養的教師,突出“示範美育”
七、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擁有美的心靈
八、在美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第五章 我心中的理想勞技教育
一、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和態度
二、鼓勵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增強勞動的智力含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培養學生的勞技特長
五、注重勞技教育與德智體美的聯系,培養學生的道德和心理素質
六、注重個性和年齡差異,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七、加強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合力作用,構建“大勞育”的教育體系
八、建設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具有實用性、特色性的課程教材
第六章 我心中的理想學校
第七章 我心中的理想教師
第八章 我心中的理想校長
第九章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
第十章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
下篇
第十一章 教育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
第十二章 教育創新與創新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第十四章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教育改革
第十五章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
第十六章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第十七章 中國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第十八章 中國道德教育的創新與未來
第十九章 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的未來前景
第二十章 中國教育的未來展望
附錄︰顯展“本真”——印象中的朱永新 尹艷秋
初版後記
修訂本後記
增補本後記
第四版後記
 

朱永新教授的作品集出版在即,他要我寫一篇序,大概是因為他看到我對教育也很關注,又不時地發表點看法吧,或者因為他和我都是馬敘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等民進前輩的後來人——我們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成員,不管他是怎麼想的,我出于對他學術成就的敬佩,也出于對年輕學者的喜愛和對教育的興趣,便答應了,盡管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不過這樣也好,以一個時時關心業內情況的外行人眼光說說對這套作品集和作者的看法,或許能更冷靜些,更客觀些。

我曾經說過,中國的教育人人可得而道之。因為教育問題太復雜,中國的教育問題尤甚。且不說中國以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強的實力在辦著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單是中國處于轉型期,城鄉、東西部間嚴重的不平衡和幾個時代思想觀念的相互摩擦、激蕩,就可以說是當今世界絕無僅有的了。隨著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對教育發表評論的人當然也越來越多,多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時常議論,這樣就給有關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許多也許在別的國家並不突出的問題。我認為其中有兩個問題最為要緊︰一個是教育的事牽一發而動全身,既不能就教育論教育,更不能只論教育的某一部分而不顧及其他,要區別于人們日常的談論;另一個是教育學如何走出狹小的教育理論界圈子,讓更多的人理解、評論、實踐,也在更大範圍內檢驗自己的理論是否能為群眾所接受,以免專家和社會難以搭界朱永新教授的這套作品集,恰好在這兩個問題上都給了我很大的欣慰。

在這套作品集中,作者從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古往今來的廣闊視野來考察、思索中國的教育問題;他的論述幾乎遍及受救育者所經歷的整個教育過程;大到教育的理念、原則,小到課程的改革、課外的活動,他部認真思考、系統調查、認真實驗,隨時提升到理論層面;與教育學密切關聯的心理學,在研究中國教育同時展開的對國外教學的認識和分析,也是他涉及的範圍。

朱永新教授並不是一位“純”學者,雖然教育理論研究永遠是他進行多頭工作時在腦子里盤旋的核心。他集教師、官員和研究者三種角色于一身,隨著張子的降t和成長,他又多了一個家長的身份這就使他下可能只觀察研究教育體系中的某一段或某一方面,必須做全方位、多角度、分層次的研究他現在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作為同事,我見過他極度疲勞時的狀況,心里曾經想過,這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考驗,還是他“命”當如此,不得不然?其實,這正是給他提供了他人很難得到的絕好的研究環境和條件︰時時轉換角色,就需要時時轉換思維的角度和方法,宏觀與微觀自然而然地結合,積以時日,于是造就了他獨特的研究方法和風格。

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研究,如果只有理性的驅動,而沒有基于對事物深刻認識所生發出來的極大熱情,換言之,沒有最博大的摯愛,是難以創造性地把事情做得出色的、朱永新教授對教育進行研究的特點之一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身,有那三種角色和一種身份,自然佔據了他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心,是不可見的,但貫穿在他所有工作、表現在他所有論著中的鮮明愛心,則是最好的證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