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概念是怎麼起源的?資本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市民社會具有什麼樣的關聯性?社會主義概念的原初內涵是什麼?社會主義與政治倫理生活的共同體具有什麼內在聯系?市民社會到底是政治(倫理)共同體還是自私自利的個人所構成的經濟組織?帶着這些問題意識,《市民社會的烏托邦》以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與邏輯演變為中心主線,對上述問題作了一個系統性的思考。
與這種思考同步發生的是,《市民社會的烏托邦》在研究方法上作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即對市民社會進行了文本、歷史與現實的三重讀解,在此基礎上,打開了一個闡釋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哲學的新空間,與此同時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也有了一個新的定義和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與「物質
」范疇根植於政治經濟學的理解、政治經濟學具有自己的歷史意識、政治立場與認識論根基、社會主義的目標與策略離不開我們的哲學、歷史意識與政治經濟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