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1712—1778),生于日內瓦一個新教徒家庭,祖輩是法國人。在他出世後不幾天,母親便去世,他隨其做鐘表匠的父親生活,由其姑母撫養。10歲時,其父因打傷一貴族而逃亡他鄉。l6歲起,他便離開了日內瓦,漂泊瑞士和法國各地,當過僕人,學徒,家庭教師。由于天資聰穎,特別是經過長期勤奮的自學和個人奮斗,獲得了廣博的知識,成了音樂教師,抄譜作曲,而且在這方面還小有名氣,受到歡迎。1741年,他來到巴黎,結識了啟蒙主義者,百科全書派的狄德羅、孔迪亞克、達朗貝爾等人,普《百科全書》寫稿。1750年,他應征第戎學院的有獎征文,寫出了第一篇著名論文《論科學與藝術》,大獲成功,聲名鵲起。1755年,他又應征該學院的征文,寫了第二篇著名文章《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在這兩篇論文里,他譴責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礎上的現代文明,論述了天賦人權和人類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歸自然”、“回歸自然人”的口號,反映了小資產階級力圖摧毀封建專制制度和特權階層,確立小私有制的要求。1756年,他離開巴黎,在蒙莫胡西過隱居生活。在此期間,他同狄德羅、伏爾豢、達朗貝爾等人因觀點分歧失和。1762年,他出版了氍社會契約論》,提出了由公民選舉領袖的共和制的政治綱領,對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的雅各賓黨人的政治觀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由于其觀點的激烈,再加上為人孤高,蔑視權貴,所以受到統治者的迫害,但這些並沒能使盧梭忘了自己的初衷︰“我在從事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業。我要把一個人的其實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通過全書,作者是在以驚人的誠實、坦率的態度描寫自己,毫不隱諱自己最下流最可恥的行為。
全書共十二章,分上下兩卷。前六章為上卷,後六章為下卷。上卷敘述盧梭于1712年出生之後到1742年來到巴黎之前的生活。其中,第一章寫他1712年到1728年,亦即十六年的生活;第二章寫1728年3月到同年12月,亦即九個月的情況.第三章是寫1
728年12月來到1750年4月底,一年半的時間;第四章是1750年4月底到1731年10月初,共十七個月;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從1731年10月初到1741年秋天,兩章共包括十年的時間。下卷主要是寫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寫他同百科全書派的關系。與他們的思恩怨怨以及他的幾部重要作品的創作。其中,第七章是寫1741年秋到1749年夏,前後共八年.第八章從1749年秋到1756年4月,共六年半;第九章從1756年4月到1757年12月末,共一年半的時間.第十章從1757年12月末到1760年12月末,前後三年.第十一章從1
760年12月末到1762年6月,共兩年半.第十二章,從1762年6月到1765年10月底,共三年半。盧梭卒于1 778年,最後的十三年沒有寫,但他繼續寫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可以視作《懺悔錄》的續篇。
《懺悔錄》是盧稜在其晚年寫成的,從1
766年,他已五十四歲的時候開始寫,一直寫到1770年,前後四年多方告完成。它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五十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教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後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印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丑惡腐朽。該書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吶喊”,並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卑賤者”傾注了深切的同情。他在書中對後人留言,囑咐他們等到1100年之後再發表這一作品,因為到那時,書中所寫到的人物都已作古。但上卷于1782年即巳出版,下卷于1789年也出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