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集”系列叢書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躍在學術界和文化領域的著名學者與知識分子。他們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對于他們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並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里,他們執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涌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超越性的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這里的每一本書所記錄的就正是他們自己三十年來的心路歷程,他們的經歷、感受、體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姿態。
這是他們個人的獨特道路,也是我們時代的獨特風貌。
本書是雷頤的《精神的年輪》。
雷頤,祖籍湖南長沙,1956年8月出生于湖北武漢,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當數年農民,然後當兵,後又復員當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1982年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1985年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同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近代史研究》副主編,現為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取靜集》《時空游走︰歷史與現實的對話》《雷頤自選集》《經典與人文》《被延誤的現代化》《薩特》《歷史的裂縫》《歷史的進退》《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歷史︰何以至此》《歷史透鏡看今天》等,譯有《中國現代思潮中的唯科學主義》《在傳統與現代之問》《胡適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選擇》等。
目錄
自序
一九七八—一九八一
辛亥革命前夕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
十月革命的啟示
一九八二—一九八四
從馮桂芬到鄭觀應——洋務思想家試析
一九八五—一九八九
傳統文化的“虛文”與“實利”
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五四時期對傳統倫理批判的再認識
從“科玄之爭”看“五四”後科學思潮與人本思潮的沖突
論五四愛國精神
一九九—一九九一
近代中國自由主義的困境——30年代民主與專制論戰透視
傅斯年思想矛盾試析
“出山要比在山清”——漫話丁文江
一九九二—一九九四
文人還會被尊敬麼?
一九九五—一九九七
背景與錯位——也談中國的“後殖民”與“後現代”
“白”與“黑”——伊朗的兩種“革命”
警惕“真理”
“洋涇 學風”舉凡
今天非常“法蘭克福”——對一種“理論透支”的分析
一九九八—二
“日常生活”的歷史
義和團的悲劇
“天國”悲劇
警惕法西斯
二一—二六
淚為誰流——海涅的一次心靈震蕩
“無社會”的悲劇——“巴格達之劫”的聯想
“拯救美國”的“扒糞運動”
“女性主義”、“第三世界女性”與“後殖民主義”
“後現代批評”與“中國國情”
扶貧的根本是給農民“國民待遇”
二七—二一
測謊器的哲學原理
“聲音”故事
清廷“制造”革命黨
“萬歲”故事
有關“太陽”的故事
尊孔背後的歷史隱喻
附錄一︰“閱讀社會”與我的思想啟蒙
附錄二︰ 雷頤主要著述簡表
一九七八—一九八一
辛亥革命前夕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
十月革命的啟示
一九八二—一九八四
從馮桂芬到鄭觀應——洋務思想家試析
一九八五—一九八九
傳統文化的“虛文”與“實利”
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五四時期對傳統倫理批判的再認識
從“科玄之爭”看“五四”後科學思潮與人本思潮的沖突
論五四愛國精神
一九九—一九九一
近代中國自由主義的困境——30年代民主與專制論戰透視
傅斯年思想矛盾試析
“出山要比在山清”——漫話丁文江
一九九二—一九九四
文人還會被尊敬麼?
一九九五—一九九七
背景與錯位——也談中國的“後殖民”與“後現代”
“白”與“黑”——伊朗的兩種“革命”
警惕“真理”
“洋涇 學風”舉凡
今天非常“法蘭克福”——對一種“理論透支”的分析
一九九八—二
“日常生活”的歷史
義和團的悲劇
“天國”悲劇
警惕法西斯
二一—二六
淚為誰流——海涅的一次心靈震蕩
“無社會”的悲劇——“巴格達之劫”的聯想
“拯救美國”的“扒糞運動”
“女性主義”、“第三世界女性”與“後殖民主義”
“後現代批評”與“中國國情”
扶貧的根本是給農民“國民待遇”
二七—二一
測謊器的哲學原理
“聲音”故事
清廷“制造”革命黨
“萬歲”故事
有關“太陽”的故事
尊孔背後的歷史隱喻
附錄一︰“閱讀社會”與我的思想啟蒙
附錄二︰ 雷頤主要著述簡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