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望和實際情況之間的沖突,為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放下自我重要感,穿越幻相,以看到真正的自己,無疑需要很大的勇氣,而這正是我們修行的道路。本書二十一章的內容,是吉噶•康楚仁波切針對學生修行中所遇到問題的解答。吉噶•康楚仁波切認為,所有的修行,都要從自我省思開始。而自我省思的練習重點,就是清晰地去體驗事情本身,不要妄圖改變或控制,而使事情變得更復雜。我們的心其實就像一部電影,外在世界林林總總的現象和內在世界紛飛的念頭情緒,都是投射于其上的幻影。一旦能看穿現象的流動本質,讓妄念之心自然來去,我們就可以像看電影般地看待自己的生命,放松心情,欣賞演出。
吉噶•康楚仁波切(Dzigar Kongtrul
Rinpoche),1964年出生于印度北部一個藏族家庭,九歲時被認證為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活佛轉世,接受了完整而嚴格的藏傳佛教訓練,並獲得頂果欽哲法王親自傳授龍欽心髓。1989年與家人赴美定居。1990年起在位于科羅拉多州的那洛巴學院擔任佛教哲學教授五年。後來搬到科羅拉多州西部,並在山上成立了龍欽吉美禪定林。目前,仁波切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這所禪修中心帶領弟子閉關修行,其余時間則在世界各地弘法。以開示語言簡潔優美、清新幽默而深具影響力,佩瑪•丘卓、馬修•李卡德都是他的學生。
目錄
推薦序 心的蘇醒
推薦序 取出心中的石塊
自序 讓修行融入生活
第一部 自我省思的練習
第一章 鏡中修行
第二章 我們的心好比一部電影
第三章 自心的寶藏
第四章 對一切心存感激
第五章 老師有如明鏡
第二部 無懼的自我省思
第六章 勇氣的訓練
第七章 尋找皈依
第八章 虛空,讓一切都有可能
第九章 迷惑的沖力
第十章 讓自己慢下來
第十一章 不勾招世界
第十二章 存在于當下
第十三章 超越自我重要感
第十四章 區別朋友與敵人
第十五章 心的延展
第十六章 幽默感
第三部 在世界上尋找自己的位置
第十七章 行動和意願
第十八章 在醒時及睡夢中醒覺
第十九章 優美與典雅
第二十章 創造
第二十一章 偉大的可能性
推薦序 取出心中的石塊
自序 讓修行融入生活
第一部 自我省思的練習
第一章 鏡中修行
第二章 我們的心好比一部電影
第三章 自心的寶藏
第四章 對一切心存感激
第五章 老師有如明鏡
第二部 無懼的自我省思
第六章 勇氣的訓練
第七章 尋找皈依
第八章 虛空,讓一切都有可能
第九章 迷惑的沖力
第十章 讓自己慢下來
第十一章 不勾招世界
第十二章 存在于當下
第十三章 超越自我重要感
第十四章 區別朋友與敵人
第十五章 心的延展
第十六章 幽默感
第三部 在世界上尋找自己的位置
第十七章 行動和意願
第十八章 在醒時及睡夢中醒覺
第十九章 優美與典雅
第二十章 創造
第二十一章 偉大的可能性
序
對快樂的渴求是普世的,而在生命中尋求快樂及意義之外,大多數的人都想成為一個美好而高尚的人;但諷刺的是,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苦苦掙扎著希望能夠達到那些欲求。對于該如何做我們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們總是發現,自己踫撞到自己的懷疑、恐懼及不安全感。
在心靈的道路上,我們談到覺醒;但是當我們照鏡子時,又是如何調解覺醒與鏡中所見?倘若我們努力覺醒卻罔顧自己的迷惑,我們的禪定就依然與自己即刻的經驗絕緣。然而,當我們只專注于自己的慣性傾向,我們就又深陷于自我沉溺及痛苦中。
努力調解我們對覺醒的觀念以及自己的迷惑,這一份掙扎便是修行之道的起點。這表達出我們對解脫及快樂的深刻渴望,同時也指出心意的偉大潛能,而這正是我們所有人都具足的。但我們具足偉大潛能的事實並不意味著我們全然地高貴,或者一開始就能夠覺醒。我們也許有迷惑,但是與其逃避或是與自己的迷惑對抗,不如善用它。要學會讓我們的偉大潛能和自己的神經質並存,是需要某些成熟度的。通過自我省思的練習,我們可以建立這種成熟度。
在我們的經驗中所生起的一切,我們不帶任何分別判斷,誠實地看著,這就是自我省思的精神及練習。但這很難做到,我們的習慣就是︰逃避不愉快的經驗,追逐快樂的經驗。修行自我省思並不是要我們在自己的經驗之外去體驗,這點正是自我省思這個修行獨有的美及善。沒有偏見的注視,可以把心的偉大潛能與我們的迷惑帶入我們本有的智力中,如此一來,就可以改變我們長久以來與自心的掙扎,將此掙扎轉化為覺醒之道的基礎。
自我省思的修行,是貫穿所有佛法修行的傳統及傳承。將生命力注入法教,可以保護我們的修行不走樣,同時也讓修行更生活化。
我的學生們在將真實的法教融入生活時踫到許多問題,這些開示是因著他們所提的問題以及需要而作的。雖然這所有的開示都根源于傳統法教,也是我從自己上師那兒所得到的開示;但是,我並不把它們當作傳統的法教,反而比較是我自己對法教的思惟及內觀。這些開示企圖鼓勵學生們,能夠喜悅以及誠實地自我省思,以此來深化他們對心靈道路的了解。一切傳統或非正式的法教最終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減低自我重要感,讓實相有空間顯現。
本書源自于我和學生們的一系列談話,這些談話都是通過每周的電話連線。我稱這些談話為“個人化的聯系”,因為它可以讓我們保持長久而有系統的聯絡;同時也讓我們直接與見解、修行相連。
如果在此書中有任何的錯誤,願傳承上師、空行母以及大學問者們原諒我。在此我鼓勵各位讀者,任何您認為有用的,請采用它。
在心靈的道路上,我們談到覺醒;但是當我們照鏡子時,又是如何調解覺醒與鏡中所見?倘若我們努力覺醒卻罔顧自己的迷惑,我們的禪定就依然與自己即刻的經驗絕緣。然而,當我們只專注于自己的慣性傾向,我們就又深陷于自我沉溺及痛苦中。
努力調解我們對覺醒的觀念以及自己的迷惑,這一份掙扎便是修行之道的起點。這表達出我們對解脫及快樂的深刻渴望,同時也指出心意的偉大潛能,而這正是我們所有人都具足的。但我們具足偉大潛能的事實並不意味著我們全然地高貴,或者一開始就能夠覺醒。我們也許有迷惑,但是與其逃避或是與自己的迷惑對抗,不如善用它。要學會讓我們的偉大潛能和自己的神經質並存,是需要某些成熟度的。通過自我省思的練習,我們可以建立這種成熟度。
在我們的經驗中所生起的一切,我們不帶任何分別判斷,誠實地看著,這就是自我省思的精神及練習。但這很難做到,我們的習慣就是︰逃避不愉快的經驗,追逐快樂的經驗。修行自我省思並不是要我們在自己的經驗之外去體驗,這點正是自我省思這個修行獨有的美及善。沒有偏見的注視,可以把心的偉大潛能與我們的迷惑帶入我們本有的智力中,如此一來,就可以改變我們長久以來與自心的掙扎,將此掙扎轉化為覺醒之道的基礎。
自我省思的修行,是貫穿所有佛法修行的傳統及傳承。將生命力注入法教,可以保護我們的修行不走樣,同時也讓修行更生活化。
我的學生們在將真實的法教融入生活時踫到許多問題,這些開示是因著他們所提的問題以及需要而作的。雖然這所有的開示都根源于傳統法教,也是我從自己上師那兒所得到的開示;但是,我並不把它們當作傳統的法教,反而比較是我自己對法教的思惟及內觀。這些開示企圖鼓勵學生們,能夠喜悅以及誠實地自我省思,以此來深化他們對心靈道路的了解。一切傳統或非正式的法教最終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減低自我重要感,讓實相有空間顯現。
本書源自于我和學生們的一系列談話,這些談話都是通過每周的電話連線。我稱這些談話為“個人化的聯系”,因為它可以讓我們保持長久而有系統的聯絡;同時也讓我們直接與見解、修行相連。
如果在此書中有任何的錯誤,願傳承上師、空行母以及大學問者們原諒我。在此我鼓勵各位讀者,任何您認為有用的,請采用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58折$98
-
二手書7折$118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