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史上市舶司的長官——市舶太監,其興衰與市舶制度相始終。市舶太監最早出現于廣州,並最後終結于廣州、福州。粵地市舶太監常駐廣州,對廣州口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就粵閩浙三市市舶司而言,粵地產生最早,結束最晚,存續時間最長,對清粵海關影響最大;就朝代而言,唐宋明均置市舶太監,尤以明代發展形態最完整,表現最典型。以明代廣東市舶太監為中心,可以揭示市舶太監制度的興衰過程及其在廣州口岸史乃至南海貿易中的歷史作用。
目錄
新世紀新開始(代序)
第一章 明代廣東市舶太監研究的回顧
第二章 明代以前的市舶太監制度
第一節 “市舶太監”詞義辨析
第二節 市舶太監在唐代嶺南之產生
第三節 唐宋時代市舶太監制度之發展
第四節 市舶太監與明代以前南海貿易
第三章 明代市舶事務中的太監特權
第一節 明代廣東海外交通的大勢
第二節 明代廣東市舶司
第三節 明代太監出掌市舶司
第四節 明代市舶事務中的太監特權
第四章 廣東市舶太監個案研究之一——韋眷
第一節 十五世紀廣東市舶態勢與韋眷的特權
第二節 韋眷與“暹羅國使臣”
第三節 韋眷與明代番商三大案
第四節 廣州韋眷墓出土的海國銀幣
第五節 韋眷“出海通番”與陳、高冤獄
第六節 韋眷個案的意義
第五章 廣東市舶太監個案研究之二——李鳳
第一節 萬歷“貪財”與李鳳之出任
第二節 李鳳與西洋海商
第三節 李鳳“截海商”與粵東民變
第四節 “二李”競相進奉與粵東之爭
第五節 李鳳與佛道之交及澳門媽祖信仰
第六節 李鳳與韋眷之比較
第六章 明代廣東市舶太監制度的終結
第一節 十五至十七世紀中西基本態勢之巨變
第二節 市舶太監是中央帝王與封建王朝的聚斂工具
第三節 市舶太監是市舶制度的破壞者
第四節 廣東市舶太監制度之衰亡
第五節 廣東市舶太監在南海貿易史中之地位
第六節 結語
附錄一 明代廣東市舶年表
附錄二 參考文獻書目
後記
第一章 明代廣東市舶太監研究的回顧
第二章 明代以前的市舶太監制度
第一節 “市舶太監”詞義辨析
第二節 市舶太監在唐代嶺南之產生
第三節 唐宋時代市舶太監制度之發展
第四節 市舶太監與明代以前南海貿易
第三章 明代市舶事務中的太監特權
第一節 明代廣東海外交通的大勢
第二節 明代廣東市舶司
第三節 明代太監出掌市舶司
第四節 明代市舶事務中的太監特權
第四章 廣東市舶太監個案研究之一——韋眷
第一節 十五世紀廣東市舶態勢與韋眷的特權
第二節 韋眷與“暹羅國使臣”
第三節 韋眷與明代番商三大案
第四節 廣州韋眷墓出土的海國銀幣
第五節 韋眷“出海通番”與陳、高冤獄
第六節 韋眷個案的意義
第五章 廣東市舶太監個案研究之二——李鳳
第一節 萬歷“貪財”與李鳳之出任
第二節 李鳳與西洋海商
第三節 李鳳“截海商”與粵東民變
第四節 “二李”競相進奉與粵東之爭
第五節 李鳳與佛道之交及澳門媽祖信仰
第六節 李鳳與韋眷之比較
第六章 明代廣東市舶太監制度的終結
第一節 十五至十七世紀中西基本態勢之巨變
第二節 市舶太監是中央帝王與封建王朝的聚斂工具
第三節 市舶太監是市舶制度的破壞者
第四節 廣東市舶太監制度之衰亡
第五節 廣東市舶太監在南海貿易史中之地位
第六節 結語
附錄一 明代廣東市舶年表
附錄二 參考文獻書目
後記
序
越過蜀水巴山來到南粵濱海地域,我攻讀、工作于寅老最後三十年棲居的康樂園,福分匪淺。不覺之間,“炎方已是十年留”(借寅老《丙申六十七歲初度,曉瑩置酒為壽,賦此酬謝》詩改)。進入新世紀了,偶爾回首來路。喜乎,悲乎,似乎兼而有之。
“人必須是有所克服的”,一位歐洲哲人如是說。這位讓我們那時代不少人曾為之心醉神迷的思考者,也一度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如今雖已過了那個醉迷的年代。但有所克服才能有所作為的道理仍被我視為圭臬。
再回首,已是三十有三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輕詠著岳武穆之名句,反芻著每個字的涵義,我不覺慨嘆系之︰人生在世,能夠做一兩件自己願意做的事,足矣。而無論這一兩件事算不算“功”,能否有“名”。我這樣認為,也願意這樣干下去。
壬辰(1952)端午,“瑯殲館主”洗玉清為晉齋詞人《歲寒詞隱圖》所題《調寄浣溪沙》有目“三十功名似錦時,等閑莫老鬢邊絲,鄂王詞意耐尋思”,半百歲月轉瞬即逝,五十年後重溫館主故句,我的感想是︰冼子詞意耐尋思,是非直曲終有時。瑯殲劫灰浪淘盡,寒柳春回或未遲。
展望將來,趁“鬢邊絲”尚未老,撇開塵與土,馳騁于八千里路,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既是我對于康樂先賢的追思、對自己過去的回顧,更是對將來的自勉。
“人必須是有所克服的”,一位歐洲哲人如是說。這位讓我們那時代不少人曾為之心醉神迷的思考者,也一度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如今雖已過了那個醉迷的年代。但有所克服才能有所作為的道理仍被我視為圭臬。
再回首,已是三十有三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輕詠著岳武穆之名句,反芻著每個字的涵義,我不覺慨嘆系之︰人生在世,能夠做一兩件自己願意做的事,足矣。而無論這一兩件事算不算“功”,能否有“名”。我這樣認為,也願意這樣干下去。
壬辰(1952)端午,“瑯殲館主”洗玉清為晉齋詞人《歲寒詞隱圖》所題《調寄浣溪沙》有目“三十功名似錦時,等閑莫老鬢邊絲,鄂王詞意耐尋思”,半百歲月轉瞬即逝,五十年後重溫館主故句,我的感想是︰冼子詞意耐尋思,是非直曲終有時。瑯殲劫灰浪淘盡,寒柳春回或未遲。
展望將來,趁“鬢邊絲”尚未老,撇開塵與土,馳騁于八千里路,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既是我對于康樂先賢的追思、對自己過去的回顧,更是對將來的自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