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當代中國發展語境,結合當今社會中面臨的正義共識困境,較為深入地挖掘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義思想,並和當代西方學者關于正義共識的理論展開批判性對話,在當代中國新現代性語境中界定了正義和正義共識的概念及特征;立足交往實踐觀,考察了正義共識的現實根基——交往實踐;初步探討了多元主體間形成正義共識的路徑︰事實向度的意識形態建制和規範向度的交往整合。
王文東︰1970年生,漢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碩士、博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教師,哲學與宗教學系研究生導師,從事古代禮學、倫理史、民族宗教倫理學的教學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教化》(專著),《價值、義務與元倫理》(譯著)、《全球環境倫理學》、《生活質量》(合譯),《救世才士——墨子》、《“以德治國”與道德建設》(合著),參加撰著《中國精神文明建設二十年》、《西方倫理思想史》、《社會倫理學》、《以德治國論》。《人與自然》、《二十一世紀世界民族宗教問題預警研究》、《環境哲學導論》、《中華美德大典》等。
目錄
序
導論
第一節 研究正義共識的意義
一、有利于調整利益關系
二、有利于維持社會穩定
三、有利于整合多元價值的沖突
四、和諧社會構建的內在要求
五、與當代西方正義共識觀對話的需要
第二節 正義共識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存在根源
二、意識形態紛爭是導致正義共識困境的價值觀念原因
第一章 何謂正義
第一節 正義的面相
一、作為秩序的正義
二、作為平等的正義
三、作為公平的正義
四、作為自由的正義
五、作為效率的正義
六、作為美德的正義
七、作為安全的正義
八、作為交往權利的正義
九、作為與生產方式適應的正義
第二節 語境轉換與正義的重建︰走向當代中國新現代性的正義觀
一、當代中國發展實踐與正義的訴求
二、正義概念的界定及原則
三、正義的特征
第二章 正義共識
第一節 正義共識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
二、國內研究現狀
第二節 共識
一、共識概念的界定
二、理解與共識
第三節 正義共識的內涵
一、正義共識概念的界定
二、正義共識的特征
第三章 正義共識的根基
第一節 根基與正義共識的關系
一、根基的哲學內涵
二、根基的特征
三、根基與正義共識的關系
第二節 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的根基考察
一、宗教信仰根基
二、經驗人性根基
三、先驗理性根基
第三節 後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根基檢視
一、公共理性︰重疊共識的根基
二、交往理性︰商談共識的根基
三、社群︰社群主義尋求正義共識的平台
四、認識型︰知識相似性的根基
第四節 交往實踐觀視域中的正義共識根基探討
一、非馬克思主義正義共識根基觀的缺陷
二、正義共識與生產方式
三、交往實踐︰正義共識的深層根基
第四章 正義共識的實現機制
第一節 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的懸擱
一、灌輸與教化︰價值壟斷的共識
二、契約建構︰正義的“自我”認同
第二節 後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的理想追求
一、重疊共識︰主體的獨白
二、商談共識︰主體間的虛擬對話
三、協同共識︰主體間的合理商談
第三節 當代中國發展語境中正義共識的形成機制探討
一、正義共識的形成條件
二、正義共識的可行性
三、意識形態建制︰正義共識的事實性路徑
四、交往整合︰正義共識的規範性路徑
結語 正義共識︰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核心
一、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核心
二、和諧社會與差異正義
三、從差異正義到綜合正義
參考文獻
後記
導論
第一節 研究正義共識的意義
一、有利于調整利益關系
二、有利于維持社會穩定
三、有利于整合多元價值的沖突
四、和諧社會構建的內在要求
五、與當代西方正義共識觀對話的需要
第二節 正義共識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存在根源
二、意識形態紛爭是導致正義共識困境的價值觀念原因
第一章 何謂正義
第一節 正義的面相
一、作為秩序的正義
二、作為平等的正義
三、作為公平的正義
四、作為自由的正義
五、作為效率的正義
六、作為美德的正義
七、作為安全的正義
八、作為交往權利的正義
九、作為與生產方式適應的正義
第二節 語境轉換與正義的重建︰走向當代中國新現代性的正義觀
一、當代中國發展實踐與正義的訴求
二、正義概念的界定及原則
三、正義的特征
第二章 正義共識
第一節 正義共識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
二、國內研究現狀
第二節 共識
一、共識概念的界定
二、理解與共識
第三節 正義共識的內涵
一、正義共識概念的界定
二、正義共識的特征
第三章 正義共識的根基
第一節 根基與正義共識的關系
一、根基的哲學內涵
二、根基的特征
三、根基與正義共識的關系
第二節 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的根基考察
一、宗教信仰根基
二、經驗人性根基
三、先驗理性根基
第三節 後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根基檢視
一、公共理性︰重疊共識的根基
二、交往理性︰商談共識的根基
三、社群︰社群主義尋求正義共識的平台
四、認識型︰知識相似性的根基
第四節 交往實踐觀視域中的正義共識根基探討
一、非馬克思主義正義共識根基觀的缺陷
二、正義共識與生產方式
三、交往實踐︰正義共識的深層根基
第四章 正義共識的實現機制
第一節 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的懸擱
一、灌輸與教化︰價值壟斷的共識
二、契約建構︰正義的“自我”認同
第二節 後形而上學時代正義共識的理想追求
一、重疊共識︰主體的獨白
二、商談共識︰主體間的虛擬對話
三、協同共識︰主體間的合理商談
第三節 當代中國發展語境中正義共識的形成機制探討
一、正義共識的形成條件
二、正義共識的可行性
三、意識形態建制︰正義共識的事實性路徑
四、交往整合︰正義共識的規範性路徑
結語 正義共識︰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核心
一、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核心
二、和諧社會與差異正義
三、從差異正義到綜合正義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在差異性社會,當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種因素造就利益差異化濫觴之際,呼喚公平和正義就成為社會底層反抗的必然呼聲。這一呼聲可以自大地深處撕裂山巒,直達雲霄,叩響哲學的大門。何謂正義以及如何在差異性社會實現社會正義,對這一重大問題的解答召喚政治哲學的重新出場。塵封數百年的形而上學幽靈重新復活︰從羅爾斯到哈貝馬斯,從新保守主義到社群主義,從分配正義到生產正義,幾乎所有研究政治哲學的著名學者都在重新關注和探討正義,眾聲喧嘩又用無數差異之聲將正義之本真意義遮蔽起來。于是,重新打開正義的本質性視域,需要一種歷史的譜系探索;揭穿正義意識形態的迷霧,需要經過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批判。它像剝筍一般,去浮華之魅,彰顯本色;又像思想礪石,磨去層層銹殼,凸顯利劍精華。王文東博士的《當代中國發展語境中的正義共識研究》,就是這打磨正義利劍的思想礪石。
作為博士論文,該著作的文字和寫作方式帶有“學院風格”,但這並不妨礙它探索主題的重要性、分析邏輯的嚴謹性和思想批判的犀利性。作為導師,應邀作序,欣然命筆,覺得該書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其一,歷史譜系與問題分析的視域融合。正義思想的歷史幾乎與人類史一樣源遠流長。當年,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論》中以正義觀念的變遷為例,闡述了正義觀念和標準從早期的血親復仇、同態復仇、財物補償到司法判處等形態。人類正義觀念經歷了漫長歲月,各個社會、各個階級都有自己的正義觀念。全面梳理並不等于面面俱到,而是應當結合論題,以問題為中心,作深度穿透和反思。任何理論都是問答邏輯。“哲學中的問題”總是來源于“問題中的哲學”。任何正義思想的出場,都是為了解答一定時代的問題,維護一定階級的利益。正義從來就沒有價值懸擱。因此,將正義思想的底板掀開,我們就能發現正義的歷史本質和階級向度。對抗性階級之間的正義思想何以可能具有共識?作者對共識本身的歷史性和交往整合性研究表明︰所謂“共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定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的社會滲透和覆蓋效應。許多被統治階級在沒有能力造就自己的獨立意識形態話語時,總是利用統治階級的某些現成的意識形態話語因素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
其二,差異和交往關系的有機分析。階級對抗和利益差異,造就差異性和對抗性的正義,而每一個社會又有佔主導地位、統治地位的正義觀念,這一正義觀念往往被統治階級說成是全社會的共識。那麼,這一意識形態假象何以可能?作者深度闡釋了一個交往整合的社會模型。這一闡述應當說具有獨特的見解,對我們理解一個社會的正義意識形態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
其三,闡述方式的“一體兩翼”格局。所謂“一體”,就是對正義問題的現實根據的反思,這是研究的根本;所謂“兩翼”,一是對馬克思文本中正義思想資源的挖掘,二是與中西方正義思想史的對話。這一格局,就是我所倡導的博士生研究應當做到的基本標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鑒于國內某些博士生培養中的一些弊端。比如做“正義思想史研究”,有些博士論文僅僅將西方某一或某些思想家的思想文本梳理一番、闡述一番,就此止步。究竟此一思想與歷史、現實的關系如何,則不在論文的視域中,其結果就是所謂的客觀描述,學術登場而思想退場。有些論文則相反,僅僅闡述馬克思文本思想,既沒有與西方思想的對話,也沒有與現實聯系,純粹一本本主義。而真正好的著作,應當是對現實問題的正確理論反思,而這一反思既在馬克思文本中赫然有據,也能與西方思想展開對話,積極榨取其合理思想資源,成就一個科學解答的理論。于此,王文東的此部著作應當說是努力為之的。盡管讀者可能會不滿足于其中某些分析結論的完整性、分析邏輯的勾聯性、分析理論的或缺性,但是其基本分析框架還是較為科學的。
我真誠地希望作者繼續沿著這一思路走下去,繼續深挖主題,取得更多成果。
是為序。
作為博士論文,該著作的文字和寫作方式帶有“學院風格”,但這並不妨礙它探索主題的重要性、分析邏輯的嚴謹性和思想批判的犀利性。作為導師,應邀作序,欣然命筆,覺得該書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其一,歷史譜系與問題分析的視域融合。正義思想的歷史幾乎與人類史一樣源遠流長。當年,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論》中以正義觀念的變遷為例,闡述了正義觀念和標準從早期的血親復仇、同態復仇、財物補償到司法判處等形態。人類正義觀念經歷了漫長歲月,各個社會、各個階級都有自己的正義觀念。全面梳理並不等于面面俱到,而是應當結合論題,以問題為中心,作深度穿透和反思。任何理論都是問答邏輯。“哲學中的問題”總是來源于“問題中的哲學”。任何正義思想的出場,都是為了解答一定時代的問題,維護一定階級的利益。正義從來就沒有價值懸擱。因此,將正義思想的底板掀開,我們就能發現正義的歷史本質和階級向度。對抗性階級之間的正義思想何以可能具有共識?作者對共識本身的歷史性和交往整合性研究表明︰所謂“共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定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的社會滲透和覆蓋效應。許多被統治階級在沒有能力造就自己的獨立意識形態話語時,總是利用統治階級的某些現成的意識形態話語因素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
其二,差異和交往關系的有機分析。階級對抗和利益差異,造就差異性和對抗性的正義,而每一個社會又有佔主導地位、統治地位的正義觀念,這一正義觀念往往被統治階級說成是全社會的共識。那麼,這一意識形態假象何以可能?作者深度闡釋了一個交往整合的社會模型。這一闡述應當說具有獨特的見解,對我們理解一個社會的正義意識形態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
其三,闡述方式的“一體兩翼”格局。所謂“一體”,就是對正義問題的現實根據的反思,這是研究的根本;所謂“兩翼”,一是對馬克思文本中正義思想資源的挖掘,二是與中西方正義思想史的對話。這一格局,就是我所倡導的博士生研究應當做到的基本標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鑒于國內某些博士生培養中的一些弊端。比如做“正義思想史研究”,有些博士論文僅僅將西方某一或某些思想家的思想文本梳理一番、闡述一番,就此止步。究竟此一思想與歷史、現實的關系如何,則不在論文的視域中,其結果就是所謂的客觀描述,學術登場而思想退場。有些論文則相反,僅僅闡述馬克思文本思想,既沒有與西方思想的對話,也沒有與現實聯系,純粹一本本主義。而真正好的著作,應當是對現實問題的正確理論反思,而這一反思既在馬克思文本中赫然有據,也能與西方思想展開對話,積極榨取其合理思想資源,成就一個科學解答的理論。于此,王文東的此部著作應當說是努力為之的。盡管讀者可能會不滿足于其中某些分析結論的完整性、分析邏輯的勾聯性、分析理論的或缺性,但是其基本分析框架還是較為科學的。
我真誠地希望作者繼續沿著這一思路走下去,繼續深挖主題,取得更多成果。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折$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