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僅靠工資致富嗎?
“年度財經圖書大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告訴我們,現代社會致富的基本途徑是“股權致富”。因此,必須以公正而完善的法治保護產權,信息自由流動以加強市場平衡,完善金融市場以促進資源配置!
你能僅靠工資致富嗎?為什麼現代社會出現了那麼多“富可敵國”的富豪?他們致富靠的是什麼?
本書告訴我們,現代社會致富的基本途徑是“股權致富”。股權能通過金融市場放大自己的價值,把未來的利潤變成現在的財產,使得財富數額不斷擴大。因此,必須以公正而完善的法治保護產權,信息自由流動以加強市場平衡,完善金融市場以促進資源配置!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們的財富才能越來越多。
陳志武︰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長江商學院訪問教授。金融學和金融資產定價領域最具有創造力和最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獎等多項重大獎勵。2000年,在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中,名列第202位(在前1000名中,僅有19人來自中國)。2006年,被《華爾街電訊》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1990年獲得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1995年獲聘為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1998年創辦Value Engine(價值引擎)公司,2001年與兩個合伙人創辦了Zebra對沖基金公司。
先後出版了《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奮》、《金融的邏輯》、《24堂財富課》、《陳志武說中國經濟》等著作,其中《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獲年度財經圖書大獎,並被多家媒體推薦為當年最值得珍藏的財經圖書。
主要研究方向︰市場監管、資本市場、證券投資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與組織戰略、股票定價等。
目錄
自序
金融與財富
中國人為什麼愛存錢?
證券市場發展與共同富裕
美國基金公司為何比銀行創造的富豪更多?
股市與財富
如何評價股市的貢獻?
中國股市質量變差了嗎?
股市半桶水
安然之謎
非理性亢奮——世界通信的故事
股市泡沫的危害——解讀美國股市危機
證券投資的風險管理
從人的行為偏差談“指數投資法”
媒體與財富
中國經濟前景為何離不開新聞自由?
開放的新聞媒體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制度機制
經濟學與媒體是如何互動發展的?
媒體和市場對公司治理的監管效率——從安危事件談起
從訴訟案例看媒體言論的法律困境
法律與財富
立法,立法,再立法?
證監會、法院與人大——如何分管證券市場?
“判例法”的優勢
集體訴訟是保護股民的有效方法
美國如何對待內幕交易?
追查“東京究”
致謝
金融與財富
中國人為什麼愛存錢?
證券市場發展與共同富裕
美國基金公司為何比銀行創造的富豪更多?
股市與財富
如何評價股市的貢獻?
中國股市質量變差了嗎?
股市半桶水
安然之謎
非理性亢奮——世界通信的故事
股市泡沫的危害——解讀美國股市危機
證券投資的風險管理
從人的行為偏差談“指數投資法”
媒體與財富
中國經濟前景為何離不開新聞自由?
開放的新聞媒體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制度機制
經濟學與媒體是如何互動發展的?
媒體和市場對公司治理的監管效率——從安危事件談起
從訴訟案例看媒體言論的法律困境
法律與財富
立法,立法,再立法?
證監會、法院與人大——如何分管證券市場?
“判例法”的優勢
集體訴訟是保護股民的有效方法
美國如何對待內幕交易?
追查“東京究”
致謝
序
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就,來得很快,似乎也來得容易。打開國門、放開私人創業的手腳,還給老百姓投資、生產、定價、運輸和銷售的權利,就可以帶來這麼快的增長,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就能得到這麼快、這麼大的提升,這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這種政策不早幾年、早幾十年推出,非得等到經歷1958年後的大饑荒、“文革”十年浩劫之後才推出呢?這麼簡單的政策舉措就能帶來這麼大的效果,似乎來得有點太容易了。其實,這種成功的背後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有一趟“列車”已經等待了些許年月——中國只要決定乘上這一列車,就能迅猛發展。這趟列車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全球化,就是歷經兩百多年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成果和有利于跨國貿易的國際秩序。
然而,正因為成就來得太快,也來得相對輕松,所以可能會帶來非理性亢奮,得出錯誤結論,把成績歸功于自己,甚至得出諸如“發展跟法治無關”、“經濟增長跟產權保護無關”、“民主憲政只是少數知識分子的抽象訴求”等短視性結論。不可否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1978年時,中國才具備數量巨大的工人和科技人才群體,也才建立起相當規模的工業基礎。所以,一旦中國自己選擇市場化方向並對外開放,很快,僅僅通過模仿現代工業、依賴西方世界建立的國際貿易秩序,中國的經濟就能騰飛。現代技術和全球化秩序帶來的潛力實在太大,給像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讓後發國家僅僅通過模仿也能一夜暴富。
客觀地講,一個封閉多年、人口眾多的計劃經濟國家,當它重新走市場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時,積壓多年的後發潛力在初始時期必然會快速發揮,經濟會迅猛增長,就像摘果子,沉甸甸的果子位置最低,理所當然一下子就能摘到手。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就是那些位置最低的沉甸甸的果子,但不能因為摘到了這些位置最低、最容易摘的果子,我們從此就認定摘果子不需要高梯子了。實際情況是︰越往高位,果子就越難摘,越需要高梯子。
為什麼中國最近30多年的經歷不能說明“發展跟法治無關”、“經濟增長跟產權保護無關”呢?為了集中討論,我們就以致富方式為例。從“無商不富”到“無股權不大富”
蓋茨、戴爾、李彥宏、江南春等億萬富翁有多麼富,是這些年談論得最多、也最令人興奮的話題之一。蓋茨的個人財產有600多億美元!而且蓋茨、戴爾是在二十幾歲,李彥宏、江南春是在三十幾歲就成了億萬富翁!相比于傳統社會,這些數字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2008年,中國一般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000元左右。那麼,李彥宏14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就相當于65萬城鎮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而蓋茨的個人財富等于2760萬城鎮居民的年收入。不管對傳統社會,還是對今天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天文數字!
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創業者會這麼富?他們的財富機器跟傳統商人的有什麼差別?如果把這些富翁的“財富機器”都稱為“現代財富機器”的話,那麼,憲政法治、產權保護體系在中間又起了什麼作用?或者說,在現代法治社會出現之前,是否有可能培植出這種規模的現代財富機器?
我知道,有兩種說法歷來流行,其一是剝削論,說資本家是靠剝削獲得這種超額財富的。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具建設性的解釋,就好比看到任何事情時只說一句“事出有因”,然後不再細究原因,不管了;見到財富就以一句“剝削”定論,到最後,我們什麼也沒學到,沒讓自己或者他人增加見識。如果說微軟、戴爾、百度、阿里巴巴的員工待遇不如其他公司,那可以去具體調查這些公司的待遇,去調查比較,去基于事實下結論。否則,更具建設性、對社會更有益的做法就是去回答︰為什麼同樣是普通家庭出身的蓋茨、戴爾、李彥宏、馬雲可以成為億萬富翁,而其他人卻沒有?他們的成功對廣大社會的正面啟示是什麼?決策者應該做什麼才能讓更多普通人也有機會“步共後塵”?
其二是“他們拿絕對大頭,我們拿小頭的小頭”,這種說法還是只停留在事實陳述,把數據重說了一遍,就像剝削論那樣沒有建設性。為什麼我們只能拿小頭?如果他們沒有政府權力當頭,如果他們公司跟客戶的買賣是自願交易而不是強制性的,那麼,就不存在不公平。更有建設性的是去回答︰為什麼他們有這種定價權而我們不一定有?怎樣做能讓我們也能擁有這種“賺大頭”的地位?抱怨很重要,但不一定有建設性。
俗話說,“無商不富”。這話說得有道理,只是傳統的“商”最多只能帶來小富。現在是“無股權不富”,至少是無股權難以“大富”。差別在哪里呢?傳統商業都是以制造產品、賣產品、賣服務來賺當前的錢為特點,這樣你得一天一天地去賺、去積累,但畢竟人的實際生命有限,每天的買賣賺得再多,一輩子就只有這麼多天,而且還要考慮生病、節假日等因素。
但是,有了股權交易市場,比如股票市場之後,財富增長的空間就根本改變了,因為在正常情況下,股權價格是未來無限多年的利潤預期的總貼現值,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辦成功了而且職業化管理也到位,讓公司享有獨立于創始人、大股東的“法人”人格,那麼,這家公司就具有無限多年生存經營下去的前景,擁有這家公司的股權就等于擁有了這種未來無限多年收入流的權利。當你賣掉這種股權時,等于是在賣出未來無限多年的利潤流的總貼現值,這就是為什麼靠股權賺錢遠比靠傳統商業利潤賺錢來得快、財富規模來得大的原因!你想,一個人靠自己一天天累積利潤,靠自己的長壽來最大化個人財富,怎麼能跟一個通過股權交易能把未來無限多年的利潤今天就變現的人比呢?後者的未來利潤總和是不受自然人的壽命限制的,是無限的。
這就是蓋茨、李彥宏、施正榮等能在二十幾、三十幾歲就成為億萬富翁的核心原因,在歷史上沒有過。
……
然而,正因為成就來得太快,也來得相對輕松,所以可能會帶來非理性亢奮,得出錯誤結論,把成績歸功于自己,甚至得出諸如“發展跟法治無關”、“經濟增長跟產權保護無關”、“民主憲政只是少數知識分子的抽象訴求”等短視性結論。不可否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1978年時,中國才具備數量巨大的工人和科技人才群體,也才建立起相當規模的工業基礎。所以,一旦中國自己選擇市場化方向並對外開放,很快,僅僅通過模仿現代工業、依賴西方世界建立的國際貿易秩序,中國的經濟就能騰飛。現代技術和全球化秩序帶來的潛力實在太大,給像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讓後發國家僅僅通過模仿也能一夜暴富。
客觀地講,一個封閉多年、人口眾多的計劃經濟國家,當它重新走市場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時,積壓多年的後發潛力在初始時期必然會快速發揮,經濟會迅猛增長,就像摘果子,沉甸甸的果子位置最低,理所當然一下子就能摘到手。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就是那些位置最低的沉甸甸的果子,但不能因為摘到了這些位置最低、最容易摘的果子,我們從此就認定摘果子不需要高梯子了。實際情況是︰越往高位,果子就越難摘,越需要高梯子。
為什麼中國最近30多年的經歷不能說明“發展跟法治無關”、“經濟增長跟產權保護無關”呢?為了集中討論,我們就以致富方式為例。從“無商不富”到“無股權不大富”
蓋茨、戴爾、李彥宏、江南春等億萬富翁有多麼富,是這些年談論得最多、也最令人興奮的話題之一。蓋茨的個人財產有600多億美元!而且蓋茨、戴爾是在二十幾歲,李彥宏、江南春是在三十幾歲就成了億萬富翁!相比于傳統社會,這些數字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2008年,中國一般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000元左右。那麼,李彥宏14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就相當于65萬城鎮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而蓋茨的個人財富等于2760萬城鎮居民的年收入。不管對傳統社會,還是對今天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天文數字!
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創業者會這麼富?他們的財富機器跟傳統商人的有什麼差別?如果把這些富翁的“財富機器”都稱為“現代財富機器”的話,那麼,憲政法治、產權保護體系在中間又起了什麼作用?或者說,在現代法治社會出現之前,是否有可能培植出這種規模的現代財富機器?
我知道,有兩種說法歷來流行,其一是剝削論,說資本家是靠剝削獲得這種超額財富的。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具建設性的解釋,就好比看到任何事情時只說一句“事出有因”,然後不再細究原因,不管了;見到財富就以一句“剝削”定論,到最後,我們什麼也沒學到,沒讓自己或者他人增加見識。如果說微軟、戴爾、百度、阿里巴巴的員工待遇不如其他公司,那可以去具體調查這些公司的待遇,去調查比較,去基于事實下結論。否則,更具建設性、對社會更有益的做法就是去回答︰為什麼同樣是普通家庭出身的蓋茨、戴爾、李彥宏、馬雲可以成為億萬富翁,而其他人卻沒有?他們的成功對廣大社會的正面啟示是什麼?決策者應該做什麼才能讓更多普通人也有機會“步共後塵”?
其二是“他們拿絕對大頭,我們拿小頭的小頭”,這種說法還是只停留在事實陳述,把數據重說了一遍,就像剝削論那樣沒有建設性。為什麼我們只能拿小頭?如果他們沒有政府權力當頭,如果他們公司跟客戶的買賣是自願交易而不是強制性的,那麼,就不存在不公平。更有建設性的是去回答︰為什麼他們有這種定價權而我們不一定有?怎樣做能讓我們也能擁有這種“賺大頭”的地位?抱怨很重要,但不一定有建設性。
俗話說,“無商不富”。這話說得有道理,只是傳統的“商”最多只能帶來小富。現在是“無股權不富”,至少是無股權難以“大富”。差別在哪里呢?傳統商業都是以制造產品、賣產品、賣服務來賺當前的錢為特點,這樣你得一天一天地去賺、去積累,但畢竟人的實際生命有限,每天的買賣賺得再多,一輩子就只有這麼多天,而且還要考慮生病、節假日等因素。
但是,有了股權交易市場,比如股票市場之後,財富增長的空間就根本改變了,因為在正常情況下,股權價格是未來無限多年的利潤預期的總貼現值,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辦成功了而且職業化管理也到位,讓公司享有獨立于創始人、大股東的“法人”人格,那麼,這家公司就具有無限多年生存經營下去的前景,擁有這家公司的股權就等于擁有了這種未來無限多年收入流的權利。當你賣掉這種股權時,等于是在賣出未來無限多年的利潤流的總貼現值,這就是為什麼靠股權賺錢遠比靠傳統商業利潤賺錢來得快、財富規模來得大的原因!你想,一個人靠自己一天天累積利潤,靠自己的長壽來最大化個人財富,怎麼能跟一個通過股權交易能把未來無限多年的利潤今天就變現的人比呢?後者的未來利潤總和是不受自然人的壽命限制的,是無限的。
這就是蓋茨、李彥宏、施正榮等能在二十幾、三十幾歲就成為億萬富翁的核心原因,在歷史上沒有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