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代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代表作,系針對當代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問題——焦慮而寫。作者檢視了不同的焦慮理論,從哲學、生物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多角度分析了焦慮發生的心理本質及其積極意義。作者挑戰“精神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流行觀念,發現了適切的焦慮與人的活力、與創造性成就的內在關聯。作者進而根據未婚媽媽等大量的臨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慮的方法和途徑。本書對當代深陷焦慮之中的各界人士極有參考價值。
羅洛‧梅(RolloMay)美國存在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也是存在心理治療的代表人物之一。1909年生,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長期擔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教授,並曾擔任懷特學院的主任分析師。與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Adler)、蘇利文(HarryStackSullivan)、弗洛姆(ErichFromm)、存在主義神學家田立克(PaulTillich)等交往過密。羅洛‧梅曾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杰出貢獻獎、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出版著作有《人的自我尋求》、《愛與意志》、《焦慮的意義》、《權力與無知︰尋求暴力的根源》、《創造的勇氣》、《自由與命運》、《存在之發現》和《哭喊神話》等二十余部。《焦慮的意義》為其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