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長長地古代詩意生活的風俗畫圖
本書通過二十四章講述二十四個節氣的來歷,把二十四節氣以及相關民俗演變為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帶著讀者重游中國農耕文化的歷史趣味,回溯到中國悠遠農業文明源頭,並感受從遠古開始就存在於中國文明中的自然屬性。
《光陰-中國人的節氣》雖以二十四節氣結構全篇,作者申賦漁卻樂於采用一種更為感性的形式,來表達一個普通中國人,對於自己民族曾經的詩意生活,對已逝去的田園牧歌,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感。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書,還是關於美好的記憶、傳統詩意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書。插圖的鄉土美和申賦漁的文字表述相形益彰,產生了震撼的效果。這本書所映襯出來的不僅是作者、設計者的光彩,還有那些值得尊重的農民畫創造的魅力。
書中便箋筆記本樣式的溫馨設計,有利於讀者及時記錄下四季,在讀書的過程中留下光陰的故事,記錄下不同時節的心情。
申賦漁,專欄作家,南京日報著名記者。曾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報紙副刊優秀作品金、銀、銅獎及江蘇新聞獎一、二等獎等數十獎項。先後在《杭州日報》、《天津日報》、《石家庄日報》、《福州日報》、《南京日報》等開設專欄。作品被《讀者》、《青年文摘》、《人民文摘》、《海外文摘》等數十家雜志刊載。著有紀實文學集《不哭》、生態文學集《逝者如渡渡》等。《不哭》獲2008年度「中國最美的書」。《逝者如渡渡》獲得了「冰心兒童圖書獎」、「金陵文學獎」,並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2010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之一。
文摘:
立春三天前,掌管天文的太史就向天子稟告:某日立春。天子於是沐浴齋戒,恭敬地等候春天的到來。
最先感到春的氣息的,是蟄伏在泥土里的小蟲。然而它們並未醒來,只是懶懶地伸伸手腳,依然瞌睡著。甦醒過來的,是枯黃了一冬的草木。草葉雖沒有轉青,草根已變得溫潤鮮嫩。枯直的樹枝也已變得柔軟而有彈性,如果折下一根細條,你便看得到它內芯的綠了。孩童們已經不去結冰的河上玩鬧,因為東風過後,冰凍開始消融,而另一種熱鬧已攪得他們小小的心靈蠢動不安。
他們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東郊的廟里,他掌管著春的氣息以及整個一年的收成,他甚至還會給有福的人增加多年的壽命。他小小的廟宇在樹木的深處,人跡罕至,在冬日將盡的時節,滿山的樹木像還沒來得及點染的枯筆水墨畫,顯得頗為荒涼。然而整個春天將由此發動。
立春的前一天,寂靜的郊外突然變得騷動起來。遠處的村邊小道上,一條長長的充滿威儀的隊巨逶迤而來。從那非同尋常的鼓樂聲就可以聽出,是天子前來迎春了。滿天的青旗,掩映著天子和他身後的三公九卿,一路浩浩盪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