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言
第四版(1949)序言
第三版(1945)序言
第二版(1936)序言
上篇 強制的性道德的失敗
第一章 性機制批判的臨床基礎
一、從道德主義原則到性機制原則
二、弗洛伊德文化理論中的一個矛盾
性壓抑與本能克制
本能滿足和克制
三、次級沖動和道德調節
四、性機制“道德”
第二章 性改革的失敗
第三章 強制性婚姻機構︰性生活矛盾的基礎
第四章 保守的性道德的影響
一、“客觀的、非政治的”科學
二、作為一切性改革的障礙的婚姻道德
海倫妮‧施特克爾
奧古斯特‧福雷爾
“性改革世界聯盟”的瓦解
三、性啟蒙的日暮途窮
第五章 作為教育設施的強制性家庭
一、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二、三角結構
第六章 青春期問題
一、青春期的沖突
二、社會要求與性現實
工人階級的青年
上中層階級的青年
三、青年性交的醫學即非倫理學考慮
成熟期的禁欲
手淫
青少年性交
第七章 強制性婚姻和持久的性關系
一、持久的性關系
二、婚姻問題
婚姻的社會功能
婚姻制度的矛盾
下篇 蘇聯爭取”新生活”的斗爭
蘇聯的性反動
第八章 “消滅家庭”
第九章 性革命
一、進步的立法
二、來自工人的警告
第十章 性革命受阻
一、受阻的先決條件
二、說教,而不是理解與把握
三、性革命受阻的客觀原因
第十一章 反節育法和反同性戀法的廢除及隨後的恢復
一、節育
二、同性戀法的重新引進
第十二章 青年社團中性革命受阻
一、革命青年
二、青年社團
索羅金公社
蘇聯國家政治保安局為少年罪犯所設的“布爾什維”勞動公社
探索新生活方式的青年
家庭與公社之間無法解決的矛盾
三、心理結構上的必要先決條件
第十三章 兒童時期性行為的若干問題
一、建立一種集體的心理結構
二、幼兒心理結構的非權威性塑造
三、假革命的宗教教育
四、青少年犯罪新浪潮
第十四章 蘇聯爭取“新生活”的斗爭將有何結果
附錄︰評威廉‧賴希及其《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