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微生物學

臨床微生物學
定價:510
NT $ 510
 

內容簡介

力求從臨床醫生的角度對臨床微生物學相關的知識、理論進行系統描述;結合“臨床基礎醫學精讀”系列的要求,體現“精讀、創新、貼近臨床”的原則。全書共有三篇3章。第一篇是臨床微生物學概論,包括10章,分別敘述微生物分類、微生態、微生物免疫、微生物檢測及標本處置、院內微生物感染、真菌感染、抗微生物治療和微生物耐藥等;第二篇是全身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微生物學,由一章組成,包括感染性發熱、急性感染病、新發傳染病的微生物學,以及嚴重感染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敗血癥和感染性休克的微生物等;第三篇為臨床微生物學各論,包括10章,分別是呼吸、消化、心血管、性病泌尿、神經、血液、皮膚肌肉等系統感染,以及眼、耳、鼻、喉感染等的微生物學。《臨床微生物學》的目的是為臨床醫生而編寫,也可作為醫學本科生、研究生、微生物學相關教師以及從事醫學微生物學研究、檢驗和臨床護理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篇 臨床微生物學概詎
第一章 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類
第一節 病原微生物分類概述
第二節 病毒的分類
第三節 細菌的分類
第四節 真菌的分類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二章 微生態學與人類疾病
第二節 微生物種群內個體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正常微生物種群與宿主的關系
第四節 皮膚微生態平衡與失調
第五節 消化道微生態平衡與失調
第六節 呼吸道微生態平衡與失調
第七節 微生態失調的防治原則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三章 微生物感染與機體免疫
第一節 感染與免疫概述
第二節 病毒感染與致病機制
第三節 細菌感染與致病機制
第四節 抗感染免疫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四章 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轉運、儲存、處理及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一節 臨床微生物標本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第二節 標本的采集
第三節 標本的運輸
第四節 標本的處理
第五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五章 臨床微生物診斷技術
第一節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
第二節 細菌鑒定的手動和自動系統
第三節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血清學診斷
第四節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診斷
第五節 檢驗結果分析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六章 醫院感染的微生物學
第一節 醫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醫院感染發生的原因
第三節 醫院感染的常見病原體
第四節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七章 真菌感染
第一節 真菌的形態與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 真菌的致病性及抗真菌免疫
第三節 真菌感染的診斷
第四節 真菌感染的防治
第五節 主要病原真菌感染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八章 感染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
第一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概念、特征與分級
第二節 中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現狀
第三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與通報
第四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調查
第五節 醫療機構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
第六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培訓
第七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制訂
第八節 境外傳人或經交通工具傳播傳染病的防控管理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九章 抗微生物治療
第一節 抗菌治療
第二節 菌群紊亂與微生態制劑
第三節 抗真菌治療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章 微生物耐式
第一節 細菌耐藥機制
第二節 細菌耐藥試驗
第三節 細菌耐藥監測的意義
第四節 病毒耐藥的機制與對策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二篇 全身感染性疾病臨床微生物學
第十一章 感染性發熱疾病的微生物學
第一節 發熱疾病概述
第二節 感染性發熱的特殊臨床表現
第三節 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四節 發熱的處理原則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二章 急病感染病的微生物學
第一節 急癥感染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病毒性急癥感染病微生物學
第三節 細菌性急癥感染病微生物學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三章 新發和突發傳染病的微生物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朊毒體與朊毒體病
第三節 人禽流感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四章 全身炎癥反證綜合征
第一節 SIRS的含義
第二節 SIRS的發病機制
第三節 SIRS的臨床表現
第四節 病情評估與預後
第五節 SIRS的臨床處理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五章 敗血癥
第一節 菌血癥、敗血癥、毒血癥、膿毒血癥
第二節 引起敗血癥的常見病原體
第三節 敗血癥的發生機制
第四節 敗血癥的臨床表現
第五節 敗血癥的實驗室檢查
第六節 敗血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七節 敗血癥的預後、治療和預防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六章 感染性休克
第一節 病原學、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
第二節 臨床表現及監測
第三節 感染性休克的診斷
第四節 感染性休克的治療及預後
第五節 特殊類型的感染性休克及膿毒癥拯救運動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七章 結核菌感染
第一節 結核病流行病學和細菌學
第二節 臨床表現與分型
第三節 相關性疾病介紹
第四節 診斷技術
第五節 化學治療與耐藥
第六節 有待研究改進之處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八章 艾滋病
第一節 病原學與流行病學
第二節 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
第三節 實驗室診斷及診斷原則
第四節 治療與預防
第五節 病毒耐藥及檢測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十九章 機會性感染的微生物學
第一節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第二節 人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三節 EB病毒感染
第四節 多瘤病毒感染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二十章 老年人微生物感染
第一節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第二節 老年人免疫系統的特點
第三節 老年人微生物感染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二十一章 器官移植的微生物感染
第一節 免疫抑制與感染的特殊性
第二節 器官移植微生物感染的診斷
第三節 肝移植後肝炎病毒感染
第四節 繼發感染的處理
參考文獻及簡介
第三篇 幅床微生物學各論
第二十二章 呼吸系統微生物學
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感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性肝病
第二十五章 性病和泌尿生殖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六章 皮膚、軟組織、肌肉和骨骼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七章 神經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八章 心血管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九章 血液系統感染與出血性疾病的微生物學
第三十章 先天性生和圍生期感染
第三十一章 眼、耳、鼻、喉感染的微生物學
 

醫學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又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科學依賴于其他自然科學的發展。基礎醫學教育與臨床醫學實踐的有機結合,是醫學教育學家和廣大臨床醫學工作者多年關注而尚未很好解決的問題。在我國,盡管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教育體系,但基礎醫學教材主要依靠基礎學科專家編寫,教學計劃分為基礎教學和I臨床教學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使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教學在時間和講授方面易于脫節,難以體現各學科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全面掌握醫學科學知識甚為不利。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由于歷史的原因,醫學和醫學教育的發展與國外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基礎醫學研究差距較大,臨床醫學的發展與國外比較接近,甚至某些方面還具有優勢,但我們臨床中所用的藥物、診斷儀器與試劑大都來自國外,我國的臨床醫生能夠從解讀生命現象的本質和疾病的發展規律人手從事臨床醫學實踐活動者較少,中、青年醫生更是如此。

隨著自然科學的快速發展,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各學科在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共同發展的同時,又有各自的發展特征,迫切需要給臨床醫生提供新的基礎知識和從臨床角度應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整合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和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國內相關學科專家編寫了《臨床基礎醫學精讀系列》叢書,該套叢書不同于傳統教材和大型學術專著,力求體現“精讀”和“實用”,貼近臨床,同時體現“科學性”和“創新性”的結合,貫徹“逆向思維和橫向思維”于編寫過程之中。每個章節的編寫均由臨床醫生和基礎學者共同參與,希望能夠架起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橋梁,培養和提高臨床醫生和實習醫生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基礎醫學知識、提高對疾病本質的認識和分析能力,以解決臨床實踐中的一些基礎醫學問題。同時也以此促進臨床醫生對基礎醫學新進展的關注,激發研究興趣。希望這套叢書能夠適應我國醫學教育的發展和醫學實踐的需要,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為醫學教材的編寫和教育的變革探索一條新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樊代明
2008年11月于西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