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特殊性源自其特殊的形成發展脈絡、源自在中醫理論構築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古代哲學以及思維方法。釐清這些問題,才能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中醫。本書用輕鬆易懂的語言講述了什麼是中醫、中醫是如何產生的、中醫的特點是什麼、中醫學與中國古代哲學(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中醫學的思維方法(意象思維、中和思想)等。在對中醫學科特點、性質及其歷史演變做出概括性介紹的同時,重在介紹中醫學獨特的思維方法與文化理念,旨在幫助初學者了解中醫,啟迪中醫智慧,增強學習中醫的興趣。
張挺,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從事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0余年。近年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和局級研究課題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主編、副主編《中醫基礎理論學習記憶手冊》《中醫基礎理論習題與解析》、《中醫基礎理論》(雙語版)、《科技論文寫作》等教材和教學輔導用書。曾獲上海中醫藥大學「杏林才俊」「明星教師」「金牌教師」等光榮稱號。
陳慧娟,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中醫基礎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近20年。主持、參與各級科研與教學項目20余項,發表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2篇,通訊作者2篇。編寫國家級規劃教材及其他教學用書9部,參編專著7部。為國家級教學團隊成員,校級金牌教師、校級優秀教學團隊「跨學科教師學習團隊」帶頭人。
朱凌凌,上海中醫藥大學講師。中醫基礎理論專業碩士,中醫醫史文獻專業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金牌教師、校優秀教學團隊主要成員。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醫藥協會、中醫藥文化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0余年。近年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參與30余項局、校級科研項目。作為編委編著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CSCD刊物3篇,教學論文2篇;發表科普文章5篇。曾獲第三屆「中醫藥社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二等獎,作為主創人員「陰陽之美」獲中醫藥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微課堂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