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研究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研究
定價:150
NT $ 149
  • 作者:高子平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457279
  • ISBN13:9787807457275
  • 裝訂:平裝 / 23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民營企業家作為新興社會階層,無論在經濟體制改革領域,還是在社會文化領域,都扮演了非常顯眼的角色。相應地,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學術研究,對民營企業家的成長過程,以及民營企業的發展前景,也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本書對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作了深入的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的緣起
二、關于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的文獻回顧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營企業家隊伍的形成
第一節 民營企業家發展歷程回顧
一、中國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初步形成階段
(1978~1991)
二、中國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快速發展階段
(1992~2003)
三、中國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優化升級階段
(2003~ )
第二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的主要模式
一、自主創業型民營企業家
二、改制型民營企業家
三、職業型民營企業家
第三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基本特性
一、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特質︰民營
二、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基本特征
三、轉型時期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成長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外部條件
第一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制度環境
一、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政治制度環境
二、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經濟法律制度
三、制度變遷對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模型分析
第二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社會文化條件
一、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社會文化環境
二、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社會輿論氛圍
第四章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內部機制
第一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產權制度
一、民營企業的產權模糊
二、民營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
第二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企業管理模式
一、民營企業家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二、家族管理模式演進與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路徑依賴
第三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的企業文化
一、民營企業家在民營企業文化形成中的主導作用
二、民營企業文化的欠缺折射了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的不完整
第五章 優化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形成機制
第一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投資機制
一、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類型
二、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投資的主體
三、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投資中的幾組關系
四、民營企業家培訓中心︰完善人力資本投資機制的重要環節
第二節 民營企業家市場流動機制
一、企業家人力資本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二、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市場的一般分析
三、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市場建設的具體路徑
第三節 民營企業家激勵約束機制
一、薪酬激勵約束機制
二、控制權激勵約束機制
三、聲譽激勵約束機制
四、市場競爭激勵約束機制
第四節 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評價機制
一、企業家人力資本價值與價格的一般分析
二、民營企業家人力資本評價機制建設的基本框架
結束語
一、民營企業家是人才嗎?
二、民營企業家能撐起中國民營經濟的明天嗎?
參考文獻
後記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民營企業家作為新興社會階層,無論在經濟體制改革領域,還是在社會文化領域,都扮演了非常顯眼的角色。相應地,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學術研究,對民營企業家的成長過程,以及民營企業的發展前景,也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當然,這其中,既洋溢著褒揚與仰羨,也少不了批評與疑惑,甚至是對所謂“原罪”的追討。姑且不論民營企業自身的發展軌跡,以及在制度變遷過程中的是非得失,縱觀整個近代中國工商業發展的興衰起落,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崛起,都不啻是一個奇跡。

遺憾的是,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對民營企業家的關注雖多,但不時夾雜著一些炒作,或者是傳統意識形態的偏見,而嚴謹的研究較少。比如︰民營企業家是人才嗎?如果是,為什麼?如果不是,是什麼?這種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背後隱含的是社會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問題,以及民營企業家的定性與定位問題。進而言之,可以溯及千年以來“士農工商”的先後排序及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問題。如果是人才,那麼,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就必然要納入到“人才引進政策”的考慮範圍之內去。事實是︰除非他們已經創業成功,腰纏萬貫,否則,哪個城市會將那些懷揣夢想卻不名一文的農民兄弟納入到“人才引進計劃”之中呢?盡管早期的大部分民營企業家都是泥腿出身,在“二次轉型”期,肯定也還會再出現一批。

這就是中國社會的“身份”問題,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以前的身份是什麼,或者說,“出身”問題。當下的中國,雖然不再需要在簡歷上注明每個人的家庭出身,世俗評判的眼光卻是非常務實的,甚至已經制度化。一個普通的創業者,即使磨破了嘴皮,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財產作抵押,銀行是不會受理他的貸款請求的,但如果換了一個國有企業的老總呢?二是現在的身份是什麼,如果是成功者,就必須在穿著打扮、舉手投足等方面體現出成功後的新“身份”,否則,你的樸素和節儉只會讓人懷疑你的真實財產狀況。換言之,一旦成了民營企業家,首先必須通過顯性的修飾體現自身的成功,並通過MBA學習、出國考察等方式,與自己相對平淡的過去進行區分隔離,向社會公布某種信息︰我創業成功了!也就出現了洋酒比拼、高調征婚、高速飆車,等等。

這就需要慎重分析一個基本問題︰中國的制度變遷過程為民營企業家的成長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制度環境,以及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民營企業家是如何成長並取得成功的。

第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制度變遷過程中,扮演“不確定性”的承擔者。歸根到底,企業家就是不確定性、主要是市場不確定性的承擔者,成熟的制度環境、規範的市場操作將大大降低創業成本,而這恰恰是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而不是現實。在這一創業過程中,創業行為不僅僅是張維迎筆下的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的契約,實際上,通常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的三維契約,社會資本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制度變遷過程中,創業者必然會努力改變公共政策制定與發布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狀態,想方設法地獲取相關的政策動向,以有效降低市場選擇中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市場主體培育過程中,成為政府的“優先培育”對象,甚至維持與體制內的某種穩定的商業聯系(如︰政府定向購買服務)往往是規避市場風險的較優選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9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