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它承《詩經》之余緒,融合南方楚地文化特色,獨創一體,別具一格,以其浪漫奇絕之形態,閃耀着不朽的光輝,澤被了后世百代詩壇和文壇。此次出版本書,采用南宋朱熹的《楚辭集注》本。朱熹為程朱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楚辭集注》在前人舊注基礎上重新注釋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並着重闡述對屈原創作意旨之理解,歷來受到高度重視。本書所用的版本為現存《楚辭集注》最早最完備的宋端平本。
此書為我社「大學經典」叢書之一種,由專家撰寫導讀,並匯集了后人的評點,為讀者理解作品、認識本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朱熹,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遡翁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授泉州同安主簿。歷秘書郎,直秘閣,知漳州,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提舉南京鴻慶宮。韓侂胄專政時,行偽學黨禁,落職罷祠。生平主要從事著述和講學,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有《楚辭集注》八卷、《詩集傳》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無名氏編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宋寧宗時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建安書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並附王遂輯續集十一卷及余師魯輯別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續有增補、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