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競爭力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資源基礎和林業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概念,主要包括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能力、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服務能力、林業資源的開發和綜合利用能力、林區的建設和發展能力,是一個以不斷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為主要目標的綜合競爭力體系。本報告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規范與實證相統一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借鑒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地界定了林業競爭力的含義,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的特點、變化趨勢及其原因,並遵循可持續發展、科學性、系統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原則,構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省域林業競爭力指標體系及數學模型;然後據以對2004~2006年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的林業競爭力進行了比較分析和評價,揭示了不同省域林業競爭力的異同點、優勢領域和薄弱環節,從而為提升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提供有價值且有較強針對性的理論指導。
本報告共有3篇35章,各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如下。
第一篇分析了省域林業競爭力的相關理論及研究方法。本篇主要包括第一、二兩章,其中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省域林業競爭力研究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狀況,以及省域林業競爭力的主要特點。第二章則重點介紹了省域林業競爭力的評價模型選擇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在評價模型的選擇上,經過充分分析和比較,選用了層次分析法;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各級指標的權重確定方面,經有關專家的多次分析論證,構建了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含了1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和73個四級指標;在此基礎上,對省域林業競爭力評價指標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分析論證,重點分析了評價指標的標准化方法及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主要采取多重、多次的專家咨詢法以確定各個指標的相應權重。
第二篇為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的總體評價報告。本篇包括第三、四兩章,其中第三章首先對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的林業競爭力基本狀況進行了綜合分析評價,明確了這31個省份2004~2006年林業競爭力的排序情況及各年度的總體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分別就省域林業資源競爭力、林業生態競爭力、林業產業競爭力、林業基本建設競爭力和林業發展支撐競爭力等五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具體包括各省域5個二級評價指標的最終排名情況及評價分析狀況。第四章則分析了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的總體變動類型與指標類型,在此基礎上,著重分析了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變化的總體規律,並提出了提升我國省域林業競爭力的基本思路。
第三篇為中國31個省份的林業競爭力分報告。本篇為報告的主體部分,共有31章(第五至三十五章),分別對2004~2006年港澳台地區之外的全國31個省份的林業競爭力進行了全面、深入、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各章分別從各個省域的林業資源競爭力、林業生態競爭力、林業產業競爭力、林業基本建設競爭力和林業發展支撐競爭力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並以專題報告的形式體現最終的分析和評價結果,以揭示我國不同省域林業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並指出各省域在林業競爭力方面的優勢領域和薄弱環節,從而為各省域針對自身林業競爭力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