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之本︰《孝經》的哲學詮釋及英譯

生民之本︰《孝經》的哲學詮釋及英譯
定價:168
NT $ 146
 

內容簡介

這兩位作者都是海外研究中國哲學的大家。這部書既是兩位作者研究中國經典《孝經》的精湛專著,同時又包含了兩人對《孝經》的完整翻譯。

在中國傳統中,家庭價值觀是極其突出的,成為整個文化的根本價值。孝是中國人尤其早期儒家最根本最明確的價值觀之一。對中國人來說,孝乃是發展其他德性之必要條件。儒家傳統的人倫思想及其所激發的“成人”觀念植根于親情的涵養之中。

作者對《孝經》歷史、哲學和宗教方面進行了詳細說明,並附以主要術語匯解,導論和翻譯。作者希望它們能幫助讀者融入《孝經》文本本身,既引導他們將之歷史性地放人中國語境中認識,亦有助于理解其對所有社群具有的當代價值。
 

目錄

總序
致謝
序言
第一部分 導論
一 為何研究《孝經》?
二 歷史與文本背景
1.文本概述
2.孔子
3.曾子
4.文本及其歷史語境
三 哲學與宗教背景
1.古典儒家中的“孝”
2.孝的社會一政治維度
3.孝的倫理維度
4.孝與人本宗教性
四 主要哲學術語匯解
第二部分《孝經》譯解
一 開宗明羲章
二 天子章
三 諸侯章
四 卿大夫章
五 士章
六 庶人章
七 三才章
八 孝治章
九 治章
十 紀孝行章
十一 五刑章
十二 �道章
十三 �至德章
十四 �揚名章
十五 諫諍章
十六 感臆章
十七 事君章
十八 喪親章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自史前創始時代,中國文化就始終處于演化中。其于世界文明中獨樹一幟,既緣于其完整的連續性,又因百姓所創造的豐富多樣的制度、物質、觀念等人文產物。這種豐富性和多樣性又使得許多這些人文產物至少部分可在其他文明中找到對等。因此,就很難簡括出某單一使中國文化確然獨一無二之物。

不過,切入中國歷史,某些主題就會呈現出來。它們反復體現于中國人生活的各個不同層面。其中之一就是家庭本位觀念。該觀念至少自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始便一直滲透于中國歷史之社會一政治、經濟、哲學、道德、宗教等各個層面。可以說,中國社會的所有關系——社會、政治以至宇宙關系等都可被理解為家庭性的。學堂里,老師是“,師父”、“師母”,同學為“學姐”、“學弟”;亙古之時,帝王即知為“天子”,乃“父天母地”;之後地方官因代表龍庭亦俗稱“父母官”;宇宙甚至天地乾坤也彼此對應于家庭關系。 固然,家庭結構及其相關價值實存于古今任何文化中。血親關系自人類學這門學科興起以來一直都是其中心課題。從舊約時代起,西方文明發展中家庭價值亦處于突出地位︰《十誡》中有八條言“否”;唯光耀父母之責乃其中兩“是”之一。

但中國家庭價值觀是凸顯的——凸顯到成為整個文化的根本價位。考古學發現祭祖物證最早可溯至公元前5千年。因此,毋庸訝異,孝是中國人尤其早期儒家最根本最明確的價值觀之一。實際上,我們甚至可以說,對中國人來說,孝乃是發展其他德性之必要條件。儒家傳統的人倫思想及其所激發的“成人”觀念( per-sonal realization)植根于親情的涵養。《論語‧學而》有言︰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鑒于親情一直處于儒家人倫思想演化的中心,我們試著立足《孝經》,並借助其他古典哲學著作,說明我們對儒家特有的思想——“角色倫理學”( role ethics)的認識。親情必被視為道德生活發展之基,此“角色倫理學”既是其起點又是其動力。

長久以來,以親情( family feeling)為主題的著作汗牛充棟,其中多為戒勉之作,我們在此要譯的《孝經》(the Classic of Fam,ilyReverence)即為其中重要一部。古典帝制時代的中國,任何對家庭價值重要性持根本懷疑態度的人只要讀了這本小書便會狐疑頓消。

但如果讀之輕率,對該書知之甚少又不假思索一掃而過,《孝經》幾乎必然被視為精英論、家長作風、男權中心而棄置一邊,其教義也立刻被視為強諾壓制。這自然對生活在21世紀家庭日漸萎蕤而人口卻越發擁蹙的此世公民重新思考家庭價值毫無裨益。其實,很容易獲得這種負面解讀。數世紀以來,無數中國男性因受《孝經》激發,理直氣壯壓制家庭其他成員;為數不少的帝王因之做了暴君。不但今天向往自由的人們有可能摒棄該書,懷疑所謂回歸“家庭價值”只不過是那些右翼狂熱派和宗教本質主義者的說辭。許多共和黨保守派們也會對《孝經》貫穿的那些似乎攻訐獨立和個體自由等自由價值觀的思想遲疑畏縮。另外,中國帝史縱容暴君,無人敢違抗他們的號令,大多為官的士人都被迫忽視儒家諍諫之教,而謹慎擇取《孝經》或其他經典中強調忠君從父的章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