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化社會學和社會史的研究方法,從宏觀着眼、微觀着手、將實證研究與理論思辨相結,從新學的民族定位、舊學走向新學的內在動因,戊戍新學的內容與特征、新學的制度化內容、新學的歷史命運及其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論述,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示近代新學的歷史進程、時代特征及其在近代化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近代新學: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嬗變與重構》論理明白、論點新鮮、史料宏富、文字更流暢。新學的民族定位及其體系和基本內容是中國近代史領域和思想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認為”新學即西學”。
目錄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學術史的回顧
三 本書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第一章 民族定位——新學民族性問題的再思考
一 「西學」說的歷史考辨
二 「新學」的指屬范圍
三 「新舊」之爭的啟示
四 邏輯的結論
第二章 經世致用——舊學走向新學的內在動因
一 經世思潮與學術文化的歷史轉向
二 「經世」之學的時代特征
三 從「經世」之學到「學習西方」
四 「經世致用」與近代「新學」
第三章 洋務運動——溝通「中西」學的橋梁
一 西學傳入與新學形成的時差
二 「中西之爭」與「華夷之辨」
三 「致用」——接通中西學的切入點
四 「化西學為中學」
第四章 戊戌「新學」——近代「新學」的初步形成
一 「新學」形成的歷史際遇
二 「萬木草堂」的「新學」體制
三 戊戌「新學」中的西學
四 戊戌「新學」與今文公羊學
第五章 興學堂——近代「新學」的制度化建設
一 舊學體制內的變動趨向
二 新學制的探索與嘗試
三 張之洞與晚清新學制
四 新學體制的最終形成及其特征
第六章 新舊比較——「新學」形成發展的歷史軌跡
一 「即中即西」之學
二 歷史軌跡與基本內容
三 走向衰亡的「舊學」
四 國學的興起與新學的命運
第七章 中體西用——近代新學的文化模式
一 從「道器」論到「本末」論
二 「中體西用」模式的形成
三 「體用」模式的演變
四 「體用」模式的歷史作用
第八章 新學與社會文明轉型的幾點思考
一 近代社會文明的歷史需求
二 「新文化」的歷史前提
三 新學與現代化——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學術史的回顧
三 本書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第一章 民族定位——新學民族性問題的再思考
一 「西學」說的歷史考辨
二 「新學」的指屬范圍
三 「新舊」之爭的啟示
四 邏輯的結論
第二章 經世致用——舊學走向新學的內在動因
一 經世思潮與學術文化的歷史轉向
二 「經世」之學的時代特征
三 從「經世」之學到「學習西方」
四 「經世致用」與近代「新學」
第三章 洋務運動——溝通「中西」學的橋梁
一 西學傳入與新學形成的時差
二 「中西之爭」與「華夷之辨」
三 「致用」——接通中西學的切入點
四 「化西學為中學」
第四章 戊戌「新學」——近代「新學」的初步形成
一 「新學」形成的歷史際遇
二 「萬木草堂」的「新學」體制
三 戊戌「新學」中的西學
四 戊戌「新學」與今文公羊學
第五章 興學堂——近代「新學」的制度化建設
一 舊學體制內的變動趨向
二 新學制的探索與嘗試
三 張之洞與晚清新學制
四 新學體制的最終形成及其特征
第六章 新舊比較——「新學」形成發展的歷史軌跡
一 「即中即西」之學
二 歷史軌跡與基本內容
三 走向衰亡的「舊學」
四 國學的興起與新學的命運
第七章 中體西用——近代新學的文化模式
一 從「道器」論到「本末」論
二 「中體西用」模式的形成
三 「體用」模式的演變
四 「體用」模式的歷史作用
第八章 新學與社會文明轉型的幾點思考
一 近代社會文明的歷史需求
二 「新文化」的歷史前提
三 新學與現代化——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