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跨學科的著作,反映了作者一貫的學問氣象。米歇爾‧德‧塞爾托以其獨特的視角審視史學和心理分析等學科的實質。他認為史學是一種操作,是一種處于虛構和心理分析之間的學科,是“科學社會可能產生的神話”。談到心理分析、文學和歷史之間的互動關系,塞爾托認為,在心理分析學科建立之初,歷史和文學故事曾經就是弗洛伊德的分析對象;小說是心理分析的文學形式;而文學和歷史的共性就是所謂“可信性”。本書的最後收錄了塞爾托對福柯和拉康的論述,探討前者的環視理論和後者的話語倫理等問題,進一步證實史學和心理分析學科對待文本和“他者”的態度。


米歇爾‧德‧塞爾托(Michel de Certeau)于1925年5月出生在法國的尚貝里城(Chambery),1986年1月9日在巴黎死于癌癥。他才華橫溢,涉獵廣泛,在哲學、歷史以及神學方面接受過嚴格的教育。作為耶穌會士、歷史學家,他深入研究從文藝復興到古典主義時代的神秘學文本,但他同樣關注人類學、語言學和心理分析等學科所采用的方法。塞爾托生前留下了一批標新立異的著作,其主題千變萬化,但始終貫穿著統一的思考,因而保持著某種一致。他著有《歷史編纂》、《多元文化素養︰大眾文化研究與文化制度話語》等名篇。
 

目錄

序 前無古人的道路
 跨學科
 選材和組材
 邂逅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和精神史
 關于本書的出版
第一章 歷史,科學和虛構
 “虛構”
 學科的傳奇性
 歷史的科學性︰信息學
 科幻——時間處所
第二章 心理分析和歷史
 兩種時間策略
 弗洛伊德和歷史
 傳統
 國家層次的偏離
 偏離和前景
第三章 心理分析“小說”——歷史和文學
 歷史假定
 從“科學性”到“小說”
 歷史的悲劇和修辭
 反個人主義的傳記
 情感風格
 詩歌和/或機構
 相信寫作
第四章 米歇爾‧福柯的笑
 智識的實踐
 權力的實踐
第五章 言語的黑太陽︰米歇爾‧福柯
 黑太陽
 從評論到“結構分析”
 理性的間斷性
 連續性的歧義︰“考古”
 外在的思考
 開誠布公的問題
第六章 微觀技術和環視論述︰張冠李戴
 微觀手段的性質和分析
 制造環視虛構的微觀技術
第七章 歷史和結構
 歷史的意外︰17世紀宗教差異
 歷史“過去”的結構
 歷史“現在”的結構
 歷史及其可能的條件(從編年到“解構”)
第八章 歷史的缺席者
 總結,差別研究
 是一種差異性嗎?
 他者的痕跡
第九章 腐朽機構︰Luder(賤人)
 心理分析和神秘學之間
 命名——貴與賤
 從酷刑到招供
 他者之存在
 敗類承擔的傳統
第十章 拉康︰話語倫理
 悲喜劇
 “領先的藝術家”
 謊言及其真實性
 弗洛伊德的回歸
 基督教考古
 倫理形式的理論
 一種話語政治?
索引
譯者後記
 

米歇爾‧德‧塞爾托�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穿越不同的知識領域,這種跨越是獨一無二、渾然天成的。本書收錄的所有章節具體反映了他的跨學科研究︰塞爾托並不自尋煩惱。他無意于費力尋求一張特別通行證或是衛道者的允許;他既不教條,也不夸耀,然而他步伐堅定,毫不踟躕,並全心地展示了一條最佳的探索之路。在他對自己的思考客體所投入的關注中,有一股力量和令人感染的激情;因此塞爾托別無選擇,他更不遲疑拖延。少年時的塞爾托喜歡擊劍,喜歡在家鄉薩瓦爾的山上奔跑,這兩種運動多少影響了他思考辦事的方式。也許體力和腦力的鍛煉最終能夠合二為一,二者必備的素質凝聚成一種他人無法效仿的智識“風格”。塞爾托剛剛辭世的時候,馬克‧奧熱(Marc Auge)對他做出了中肯的描述,贊揚了他“沒有懼怕、不知疲倦和毫不倨傲的才智”。

有時候,塞爾托也受到指責,有人認為他在邊緣穿行,沒有任何一種固定的職業身份,沒有任何立場或者大量著述可以界定他的角色。我們又如何能夠識別他的身份呢?在迅忽、多變、創新的歷程里,在大量的著作中,塞爾托呈現給讀者一系列的身影︰首先是耶穌會士,對1540—1640年間耶穌會創立之初的文本進行研究;繼而是歷史學家,對神秘主義從文藝復興到古典主義時期進行介紹;他還饒有興致地觀察當今的歐洲和拉美社會;他是基督徒,卻受到1968年學運的“觸動”,他急于看到“現代化”措施的出現,而後又以歷史學家的眼光審視歷史認識的特殊性;他以寬大的胸懷思考社會關系的建立和對公眾差別的肯定;更令人驚奇的是,他還是“行為藝術”的鑒賞者,並用這些“藝術”來組織日常生活;他執著而巧妙地合並近年來社會和人類科學的建樹及操作程序[2],並將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他如此多變和艱深的思想有時令人暈眩,這難免會令人懷疑其學術是否成體系,或者懷疑他是否在試圖掩蓋自己的浮淺。塞爾托是耶穌會的一名不同凡響的歷史學家。他的史學研究喚起了人們對某種史學的記憶,這種史學源自啟蒙時期,在19世紀被一再重復,它與耶穌會分庭抗禮,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它是晦澀不明的。人們通常簡單地解釋這一點︰長期以來,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就指出,社會契約規定並表現著個性,規避社會契約從來就非易事。在解釋自己的研究手段時,米歇爾‧塞爾托通常說自己只能“擦邊而過”。

跨學科

塞爾托為何在眾多的學科、疑問和主題之間游移不定呢?他為何總是橫向地提出問題呢?當塞爾托繼續一個產生于彼岸的問題,當他在原來的領域里找不到滿意的答復時,他必然從一個知識領域轉移到另一個知識領域。塞爾托的游移不是為了打亂既已劃定的學科,也不是借口知識的共性或主體條件的一致性來混淆所有知識及其方法。作為歷史學家,塞爾托關注“史學操作”,他用這個詞來指稱史學所處的真實條件(而不再是史學原則);盡管專家們更願意強調其思維傳統的有效性,並強調各學科“精于內”和“差于外”的合理性,塞爾托卻強調歷史範疇(一種文化背景、學術級別、對史學地位和任務的社會駕馭等)的概念,認為歷史範疇駕馭著整個史學,影響著史學的界定和分類。每每出現新的知識,人們就要階段性地重新審視學科之間的種種差別和劃分;塞爾托承認學科劃分的用途和功能,認為它可以調控各專業的內部慣例及其與相鄰學科之間的關系。塞爾托知道,重要的是各學科的標志及其合法程序能夠獲得承認,這樣一來,各學科的專家也就能從中確立自己的身份。專家們可以根據學科標志和程序建立最基本的協議,共同確定原則、方法、術語等一系列的手段,以此來積累專業經驗和成果,繼而通過清晰的理論言簡意賅地交流。塞爾托深諳17世紀的學儒以及20世紀初盛行的方法論,他通過對典籍的思考,以洞察的眼光看待知識世界;這種眼光得益于他的博覽群書,他出乎意料地融人和借用了卡爾‧波普(Karl Popper)、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和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等人有關哲學和社會科學的思想。[3]在加利福尼亞的時候,塞爾托就初現了這種反傳統的端倪。讀者可以從本書有關米歇爾‧福柯的章節中看到某些痕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