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題是利用本體技術構建學術資源網絡模型,這是一項頗具挑戰的工作,它突破了傳統的學術資源關聯結構,把語義網技術用于構建學術資源,使學術資源發揮了更大的功效。過去我們對學術資源的分析往往僅限于文獻間的聯系,很難將作者、機構、主題、學科、期刊、論文、圖書以及研究熱點等學術資源構成多維、復雜的知識網絡來綜合考察學術資源,但本體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本書正是利用這一技術構建了學術資源語義網絡,並借助于這個網絡進行了學術影響分析,還進行了針對學術資源的語義檢索探索。可見其研究成果對相關領域有很大的參考借鑒價值。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語義網和本體
1.2 本體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概述
1.3 基于本體的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研究
1.4 信息資源網絡模型的實現
第2章 本體機制研究概述
2.1 本體基礎理論
2.1.1 語義網中的本體
2.1.2 本體的定義及其建模元語
2.1.3 本體的類型
2.1.4 本體描述邏輯和描述語言
2.1.5 敘詞表、元數據和本體
2.2 本體構建方法和技術
2.2.1 本體構建的指導原則
2.2.2 本體構建方法
2.2.3 本體構建技術
2.2.4 本體構建工具
2.2.5 本體學習系統
2.2.6 本體案例分析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CSSCI學術資源本體的系統建模
3.1 CSSCI學術資源服務現狀
3.1.1 CSSCI數據現狀
3.1.2 CSSCI信息檢索服務現狀
3.1.3 CSSCI引文分析服務現狀
3.2 CSSCI本體的研究框架
3.2.1 CSSCI本體構建及應用框架
3.2.2 CSSCI來源數據基本情況
3.2.3 CSSCI_Onto的特點
3.3 CSSCI本體的建模體系
3.3.1 CSSCI本體構建方法
3.3.2 CSSCI本體構建模型
3.3.3 CSSCI本體構建過程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CSSCI_Onto概念模型的構建和描述
4.1 CSSCI本體的概念抽取
4.1.1 CSSCI_Onto主要學術概念的抽取
4.1.2 概念層次結構的建立
4.2 CSSCI_Onto概念屬性的定義
4.2.1 概念屬性的定義
4.2.2 實例屬性值的獲取
4.3 CSSCI_Onto概念模型的描述
4.3.1 CSSCI_Onto概念模型的描述工具
4.3.2 CSSCI_Onto的OWL描述
4.3.3 CSSCI_Onto的圖形化展示
4.3.4 基于Racer推理機的邏輯檢測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CSSCI_Onto的語義標注研究
5.1 基于標準加權的語義關聯解析
5.1.1 主題概念間關聯分析
5.1.2 來源文獻概念間關聯解析
5.1.3 來源期刊概念間關聯解析
5.1.4 學科概念間關聯解析
5.1.5 來源作者概念間關聯解析
5.1.6 部門概念間關聯解析
5.2 基于TF-IDF的概念屬性設置
5.2.1 主題與其他類型概念間關聯分析
5.2.2 基于TF-IDF的關聯屬性設置
5.2.3 基于數理統計的概念屬性設置
5.3 CSSCI學術資源本體集成
5.3.1 主題本體的建立
5.3.2 來源文獻本體的建立
5.3.3 CSSCI學術資源本體集成
5.4 CSSCI_Onto實例的存儲和評價
5.4.1 CSSCI_Onto實例的存儲
5.4.2 CSSCI_Onto的評價方法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于CSSCI_Onto的知識檢索服務平台
6.1 知識檢索服務平台的設計
6.1.1 基于本體的信息檢索系統的一般模型
6.1.2 知識檢索服務平台的功能定義
6.1.3 知識檢索服務平台的系統框架
6.2 基于語義關聯的學術知識推薦
6.2.1 檢索表達式的語義擴展
6.2.2 檢索結果的語義推薦
6.3 基于本體的知識檢索服務
6.3.1 基于本體的知識導航式檢索
6.3.2 基于本體的知識關系檢索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基于CSSCI_Onto的引文分析研究
7.1 基于本體統計屬性的學術影響分析
7.1.1 期刊的學術影響分析
7.1.2 學者的學術影響分析
7.1.3 機構學術影響分析
7.1.4 地區學術影響分析
7.1.5 論著及基金資助論文的學術影響分析
7.2 基于本體的學術資源關聯分析
7.2.1 學科關聯分析
7.2.2 期刊關聯分析
7.2.3 學者關聯分析
7.2.4 部門關聯分析
7.3 基于本體的學科熱點分析
7.3.1 基于高頻主題的學科熱點分析
7.3.2 基于實體影響力的學科熱點分析
7.3.3 跨學科熱點分析
7.3.4 基于主題的關聯對象推薦
7.4 基于本體的研究趨勢分析
7.4.1 研究主題的趨勢分析
7.4.2 學者研究的趨勢分析
7.4.3 學科熱點的趨勢分析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的內涵及展望
8.1 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的內涵
8.2 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研究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1.1 語義網和本體
1.2 本體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概述
1.3 基于本體的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研究
1.4 信息資源網絡模型的實現
第2章 本體機制研究概述
2.1 本體基礎理論
2.1.1 語義網中的本體
2.1.2 本體的定義及其建模元語
2.1.3 本體的類型
2.1.4 本體描述邏輯和描述語言
2.1.5 敘詞表、元數據和本體
2.2 本體構建方法和技術
2.2.1 本體構建的指導原則
2.2.2 本體構建方法
2.2.3 本體構建技術
2.2.4 本體構建工具
2.2.5 本體學習系統
2.2.6 本體案例分析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CSSCI學術資源本體的系統建模
3.1 CSSCI學術資源服務現狀
3.1.1 CSSCI數據現狀
3.1.2 CSSCI信息檢索服務現狀
3.1.3 CSSCI引文分析服務現狀
3.2 CSSCI本體的研究框架
3.2.1 CSSCI本體構建及應用框架
3.2.2 CSSCI來源數據基本情況
3.2.3 CSSCI_Onto的特點
3.3 CSSCI本體的建模體系
3.3.1 CSSCI本體構建方法
3.3.2 CSSCI本體構建模型
3.3.3 CSSCI本體構建過程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CSSCI_Onto概念模型的構建和描述
4.1 CSSCI本體的概念抽取
4.1.1 CSSCI_Onto主要學術概念的抽取
4.1.2 概念層次結構的建立
4.2 CSSCI_Onto概念屬性的定義
4.2.1 概念屬性的定義
4.2.2 實例屬性值的獲取
4.3 CSSCI_Onto概念模型的描述
4.3.1 CSSCI_Onto概念模型的描述工具
4.3.2 CSSCI_Onto的OWL描述
4.3.3 CSSCI_Onto的圖形化展示
4.3.4 基于Racer推理機的邏輯檢測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CSSCI_Onto的語義標注研究
5.1 基于標準加權的語義關聯解析
5.1.1 主題概念間關聯分析
5.1.2 來源文獻概念間關聯解析
5.1.3 來源期刊概念間關聯解析
5.1.4 學科概念間關聯解析
5.1.5 來源作者概念間關聯解析
5.1.6 部門概念間關聯解析
5.2 基于TF-IDF的概念屬性設置
5.2.1 主題與其他類型概念間關聯分析
5.2.2 基于TF-IDF的關聯屬性設置
5.2.3 基于數理統計的概念屬性設置
5.3 CSSCI學術資源本體集成
5.3.1 主題本體的建立
5.3.2 來源文獻本體的建立
5.3.3 CSSCI學術資源本體集成
5.4 CSSCI_Onto實例的存儲和評價
5.4.1 CSSCI_Onto實例的存儲
5.4.2 CSSCI_Onto的評價方法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于CSSCI_Onto的知識檢索服務平台
6.1 知識檢索服務平台的設計
6.1.1 基于本體的信息檢索系統的一般模型
6.1.2 知識檢索服務平台的功能定義
6.1.3 知識檢索服務平台的系統框架
6.2 基于語義關聯的學術知識推薦
6.2.1 檢索表達式的語義擴展
6.2.2 檢索結果的語義推薦
6.3 基于本體的知識檢索服務
6.3.1 基于本體的知識導航式檢索
6.3.2 基于本體的知識關系檢索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基于CSSCI_Onto的引文分析研究
7.1 基于本體統計屬性的學術影響分析
7.1.1 期刊的學術影響分析
7.1.2 學者的學術影響分析
7.1.3 機構學術影響分析
7.1.4 地區學術影響分析
7.1.5 論著及基金資助論文的學術影響分析
7.2 基于本體的學術資源關聯分析
7.2.1 學科關聯分析
7.2.2 期刊關聯分析
7.2.3 學者關聯分析
7.2.4 部門關聯分析
7.3 基于本體的學科熱點分析
7.3.1 基于高頻主題的學科熱點分析
7.3.2 基于實體影響力的學科熱點分析
7.3.3 跨學科熱點分析
7.3.4 基于主題的關聯對象推薦
7.4 基于本體的研究趨勢分析
7.4.1 研究主題的趨勢分析
7.4.2 學者研究的趨勢分析
7.4.3 學科熱點的趨勢分析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的內涵及展望
8.1 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的內涵
8.2 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研究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序
本書作者王昊博士在碩士階段就跟隨我學習,畢業後又考入我的博士,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他學習期間刻苦專研,為專業研究打下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應用能力,其博士論文也寫得很好,評審專家對他的博士論文評閱和答辯都給予了優秀的成績。當他向我征詢是否可以將博士論文修改後出版專著時,我積極鼓勵並支持他完成這項工作。經過他一年多的努力,書稿終于完成,我應允寫上數語,是為序。以鼓勵他在未來的研究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本書的主題是利用本體技術構建學術資源網絡模型,這是一項頗具挑戰的工作,它突破了傳統的學術資源關聯結構,把語義網技術用于構建學術資源,使學術資源發揮了更大的功效。過去我們對學術資源的分析往往僅限于文獻間的聯系,很難將作者、機構、主題、學科、期刊、論文、圖書以及研究熱點等學術資源構成多維、復雜的知識網絡來綜合考察學術資源,但本體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本書正是利用這一技術構建了學術資源語義網絡,並借助于這個網絡進行了學術影響分析,還進行了針對學術資源的語義檢索探索。可見其研究成果對相關領域有很大的參考借鑒價值。
1999年我設計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ety Science Cited Index,簡稱CSSCI),但限于數據庫本身的功能,CSSCI很難體現其復雜的信息關聯和語義表達,尤其是通過它*反映各類學術資源的有機聯系較為困難,王昊博士把本體技術用于CSSCI的數據架構,並借助其進行數據分析和科學評價,可以說是我們早期工作的延續,對開發CSSCI的新功能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通過對本體基礎理論的研究,並有效的將其用于描述領域內知識,實現領域知識的語義理解。針對CSSCI學術資源的現有數據組織方式的局限性,利用本體技術優化了原有數據結構,以面向對象形式來描述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資源,從而為CSSCI學術資源語義檢索和挖掘潛在
知識等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
對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專著,我認為其價值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在總結分析國內外現有的本體構建方法和關鍵技術基礎上,結合CSSCI信息服務現狀和CSSCI本體的特點,提出了適合CSSCI本體構建的指導思想和6步驟的循環建模過程。
第二,建立了CSSCI本體概念模型。從CSSCI原始關系數據庫中抽取主要概念,並通過核心擴展的方法獲取輔助概念和下位概念,建立起比較完整的CSSCI概念層次結構;定義每個概念的屬性,具體描述概念屬性的計算方法,為學術資源本體的實例化奠定了基礎;在本體概念模型建立完畢之後,可淋采用protege工具對其進行具體描述、圖形化展示以及邏輯檢測。
第三,CSSCI大規模數據的語義標引。在概念模型的指導下,充分利用CSSCI原始數據結構,采用函數依賴、數理統計、TF一IDF算法、形式概念分析和機率模式算法等對大規模來源數據進行語義標引。在完成各類實例屬性傅設置後,CSSCI實例以面向對象的形式被集成在一個巨大的學術資源網絡中。書中還對該學術資源網絡的存儲方式以及評價方法做了探討。
第四,建立了基于CSSCI本體的知識檢索服務平台。在提出基于本體信息檢索系統一般模型的基礎上,結合CSSCI知識檢索服務功能和特點的分析,建立了適合CSSCI用戶的知識服務平台的系統架構,並開發了一個原型系統用以驗證,試圖提供CSSCI學術資源的語義檢索功能。
第五,提供了基于CSSCI本體的引文分析服務。本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將領域知識以面向對象的結構進行組織,與對象相關的所有知識被存放在對象屬性值中。因此,通過對對象屬性知識的深入分析和相互比較,可以對對象產生深刻的認識。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書中對CSSCI本體實例庫進行了多對象、多方位、多維度的引文分析,借助多維尺度分析方法和數據挖掘技術,實現了CSSCI學術資源的關聯分析、熱點分析以及發展趨勢分析,得到了一些可參考的,較為全面準確的結論。
國內目前對于本體的研究呈現出強勁的勢頭,然而大多是構建理論模型,缺少實證研究。作者在采用文獻調研、專家咨詢、案例分析、方法支持、模型構建、系統開發、實驗論證以及小細討論等研究方法的基礎之上,注重理論方法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力圖在促進我國本體機制研究發展方面做出一定貢獻。
王昊同志作為一名青年學者,虛心好學,勤于思考,他作為優秀的博士生畢業後選留本校做教師。可以說,博士畢業既是他學業的終結,也是他事業的起點,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學術專著。作為他的導師,衷心的期望他以這本著作的出版為契機,不斷進步和發展,為我國信息管理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本書的主題是利用本體技術構建學術資源網絡模型,這是一項頗具挑戰的工作,它突破了傳統的學術資源關聯結構,把語義網技術用于構建學術資源,使學術資源發揮了更大的功效。過去我們對學術資源的分析往往僅限于文獻間的聯系,很難將作者、機構、主題、學科、期刊、論文、圖書以及研究熱點等學術資源構成多維、復雜的知識網絡來綜合考察學術資源,但本體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本書正是利用這一技術構建了學術資源語義網絡,並借助于這個網絡進行了學術影響分析,還進行了針對學術資源的語義檢索探索。可見其研究成果對相關領域有很大的參考借鑒價值。
1999年我設計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ety Science Cited Index,簡稱CSSCI),但限于數據庫本身的功能,CSSCI很難體現其復雜的信息關聯和語義表達,尤其是通過它*反映各類學術資源的有機聯系較為困難,王昊博士把本體技術用于CSSCI的數據架構,並借助其進行數據分析和科學評價,可以說是我們早期工作的延續,對開發CSSCI的新功能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通過對本體基礎理論的研究,並有效的將其用于描述領域內知識,實現領域知識的語義理解。針對CSSCI學術資源的現有數據組織方式的局限性,利用本體技術優化了原有數據結構,以面向對象形式來描述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資源,從而為CSSCI學術資源語義檢索和挖掘潛在
知識等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
對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專著,我認為其價值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在總結分析國內外現有的本體構建方法和關鍵技術基礎上,結合CSSCI信息服務現狀和CSSCI本體的特點,提出了適合CSSCI本體構建的指導思想和6步驟的循環建模過程。
第二,建立了CSSCI本體概念模型。從CSSCI原始關系數據庫中抽取主要概念,並通過核心擴展的方法獲取輔助概念和下位概念,建立起比較完整的CSSCI概念層次結構;定義每個概念的屬性,具體描述概念屬性的計算方法,為學術資源本體的實例化奠定了基礎;在本體概念模型建立完畢之後,可淋采用protege工具對其進行具體描述、圖形化展示以及邏輯檢測。
第三,CSSCI大規模數據的語義標引。在概念模型的指導下,充分利用CSSCI原始數據結構,采用函數依賴、數理統計、TF一IDF算法、形式概念分析和機率模式算法等對大規模來源數據進行語義標引。在完成各類實例屬性傅設置後,CSSCI實例以面向對象的形式被集成在一個巨大的學術資源網絡中。書中還對該學術資源網絡的存儲方式以及評價方法做了探討。
第四,建立了基于CSSCI本體的知識檢索服務平台。在提出基于本體信息檢索系統一般模型的基礎上,結合CSSCI知識檢索服務功能和特點的分析,建立了適合CSSCI用戶的知識服務平台的系統架構,並開發了一個原型系統用以驗證,試圖提供CSSCI學術資源的語義檢索功能。
第五,提供了基于CSSCI本體的引文分析服務。本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將領域知識以面向對象的結構進行組織,與對象相關的所有知識被存放在對象屬性值中。因此,通過對對象屬性知識的深入分析和相互比較,可以對對象產生深刻的認識。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書中對CSSCI本體實例庫進行了多對象、多方位、多維度的引文分析,借助多維尺度分析方法和數據挖掘技術,實現了CSSCI學術資源的關聯分析、熱點分析以及發展趨勢分析,得到了一些可參考的,較為全面準確的結論。
國內目前對于本體的研究呈現出強勁的勢頭,然而大多是構建理論模型,缺少實證研究。作者在采用文獻調研、專家咨詢、案例分析、方法支持、模型構建、系統開發、實驗論證以及小細討論等研究方法的基礎之上,注重理論方法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力圖在促進我國本體機制研究發展方面做出一定貢獻。
王昊同志作為一名青年學者,虛心好學,勤于思考,他作為優秀的博士生畢業後選留本校做教師。可以說,博士畢業既是他學業的終結,也是他事業的起點,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學術專著。作為他的導師,衷心的期望他以這本著作的出版為契機,不斷進步和發展,為我國信息管理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