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18世紀歐洲歷史中極為重要的思想材料,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 全書共12章,分上下兩卷。前六章為上卷,後六章為下卷。上卷敘述盧梭於1712年出生之後到1742年來到巴黎之前的生活。下卷主要是寫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寫他同百科全書派的關系、與他們的恩恩怨怨以及他的幾部重要作品的創作。書中所體現的強烈的個性解放精神,重視情感、熱愛自然的人文思想,及在哲學、藝術、審美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深刻地影響了19世紀歐洲思想和文學的發展。

本書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盧梭於晚年撰寫的自傳體小說。盧梭在書中以驚人的誠實、坦率的態度和深刻的內省,敘述了自己從出生到1766年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講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為和內心世界。
 

目錄

上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下卷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盧梭(1712—1778),生於日內瓦一個新教徒家庭,祖輩是法國人。在他出世後不幾天,母親便去世,他隨其做鍾表匠的父親生活,由其姑母撫養。10歲時,其父因打傷一貴族而逃亡他鄉。16歲起,他便離開了日內瓦,漂泊瑞士和法國各地,當過仆人、學徒、家庭教師。由於天資聰穎,特別是經過長期勤奮的自學和個人奮斗,獲得了廣博的知識,成了音樂教師,抄譜作曲,而且在這方面還小有名氣,受到歡迎。1741年,他來到巴黎,結識了啟蒙主義者、百科全書派的狄德羅、孔迪亞克、達朗貝爾等人,替《百科全書》寫稿。1750年,應征第戎學院的有獎征文,寫出了第一篇著名論文《論科學與藝術》,大獲成功,名聲鵲起。1755年,他又應征該學院的征文,寫了第二篇著名文章《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在這兩篇論文里,他譴責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礎上的現代文明;論述了天賦人權和人類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歸自然」,回歸「自然人」的口號,反映了小資產階級力圖摧毀封建專制制度和特權階層,確立小私有制的要求。1756年,他離開巴黎,在蒙莫朗西過隱居生活。在此期間,他同狄德羅、伏爾泰、達朗貝爾等人因觀點分歧失和。1762年,他出版了《社會契約論》,提出了由公民選舉領袖的共和制的政治綱領,對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的雅各賓黨人的政治觀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由於其觀點的激烈,再加上為人孤高,蔑視權貴,所以受到統治者的迫害,亡命各地,幾無立足安身之所。終於於1778年7月,因貧病交加去世。

盧梭作為18世紀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以其如下的三部名著在法國文學史上占據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一部是1761年發表的《新愛洛伊絲》。這是一部書信體長篇小說,描寫的是一位貴族小姐朱麗同在其家中擔任家庭教師的平民知識分子聖普樂這對青年人的愛情悲劇。盧梭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立場,譴責了封建的門當戶對的思想,要求個性解放,呼吁自然的愛的結合。作品對於書中人物的感情和大自然的細膩描寫,特別是通過人物的感觸去描寫自然,使自然和人物的感情水乳交融,使這部小說成為啟蒙文學中的獨樹一幟的作品。

1762年,盧梭發表的《愛彌兒》是一部哲理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教育論著,該書的副標題就叫《論教育》。它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展。該書因其反封建性而給作者招來不斷的災難。書一出版便在巴黎被禁被焚,盧梭也被迫逃亡瑞士。

第三部,也是最重要、最為人傳誦的,就是他的《懺悔錄》。這是一部別開生面、獨具匠心、無出其右之作,在它之前的舊的文學中不曾有過這樣的先例。盧梭不取名《回憶錄》,而叫《懺悔錄》,其用意是非常明顯的。「懺悔」一詞,據《辭海》所作之解釋,「乃佛教名詞,『懺』為梵文『懺摩』音譯之略,『悔』是它的意譯,合稱『懺悔』,原為對人發露自己的過錯,求容忍、寬恕之意。按佛教制度規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舉行誦戒,給犯戒者以說過悔改的機會。」西方天主教、基督教等教派的善男信女,為求得上帝的饒恕,不時地前去教堂找神甫進行懺悔。盧梭為自己的這部著作取此書名,也正緣於此,他在第一章一開頭便道出了自己的初衷:「我在從事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業。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通過全書,作者是在以驚人的誠實、坦率的態度描寫自己,毫不隱諱自己最下流最可恥的行為。

全書共12章,分上下兩卷。前六章為上卷,後六章為下卷。上卷敘述盧梭於1712年出生之後到1742年來到巴黎之前的生活。其中,第一章寫他1712年到1728年,亦即16年的生活;第二章寫1728年3月到同年12月,亦即9個月的情況;第三章是寫1728年12月末到1730年4月底,一年半的時間;第四章是1730年4月底到1731年10月初,共17個月;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從1731年10月初到1741年秋天,兩章共包括10年的時間。下卷主要是寫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寫他同百科全書派的關系、與他們的恩恩怨怨以及他的幾部重要作品的創作。其中,第七章是寫1741年秋到1749年夏,前後共8年;第八章從1749年秋到1756年4月,共六年半;第九章從1756年4月到1757年12月末,共一年半的時間;第十章從1757年12月末到1760年12月末,前後3年;第十一章從1760年12月末到1762年6月,共兩年半;第十二章,從1762年6月到1765年10月底,共三年半。盧梭卒於1778年,最後的13年沒有寫,但他繼續寫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可以視作《懺悔錄》的續篇。

《懺悔錄》是盧梭在其晚年寫成的,從1766年,他已54歲的時候開始寫,一直寫到1770年,前後四年多方告完成。它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數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後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丑惡腐朽。該書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吶喊」,並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卑賤者」傾注了深切的同情。他在書中對後人留言,囑咐他們等到1800年之後,再發表這一作品,因為到那時,書中所寫到的人物都已作古。但上卷於1782年即已出版,下卷於1789年也出版了。

盧梭由於兒時所受的不幸,一種正義感便在他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這種感情伴隨了他整個的一生,並且構成了他信念的基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