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杰西‧利弗莫爾(台譯︰杰西李佛摩)詳細完整地介紹了自創的“利弗莫爾市場方法”,其要素包括時間元素、關鍵點、分批買入、集中投資等。並詳細附表,解釋如何自己動手,制作股價走勢以預測下一步動向和決定買賣時機。他同時還以自己的投資經歷為例子,提出諸如捕捉市場信號、不要相信內幕消息、不要理會市場的小幅波動、反復驗證關鍵點、不要急于套現或者買入等投資原則,時至今日仍然行之有效。
為了更切合現在的市場需求,本書特別邀請原基金經理張翎審訂並導讀。張翎結合目前的中國證券市場和自己十多年的投資經歷,以全新的角度詮釋利弗莫爾的投資原則,使全書更加具備實效性。
金融行業從業者,一般投資者。
杰西‧利弗莫爾
(台譯︰杰西李佛摩)上個世紀初期華爾街最富傳奇色彩的“股票作手”。被稱為“華爾街之熊”、“華爾街獨狼”等。15歲時開始第一次投機,並獲利3.12美元,30歲時賺到第一個百萬美元,1929年股市大崩盤時賺到一億美元。一生大起大落,數度破產又東山再起。1934年又一次宣告破產,1939年總結其一生投資經驗,寫成《股票作手沉思錄——利弗莫爾價格狙擊方程式》,隨後于1940自殺。
曾有人以其投資為藍本,寫成《股票作手回憶錄》,成為無數投資人士的必讀經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投機的挑戰
第二章 如何判斷股價走對了
第三章 追隨龍頭股
第四章 自己管理手中錢
第五章 關鍵點
第六章 沉痛的教訓
第七章 大賺三百萬美元
第八章 利弗莫爾的市場要訣
第九章 實戰攻略
後記
第一章 投機的挑戰
第二章 如何判斷股價走對了
第三章 追隨龍頭股
第四章 自己管理手中錢
第五章 關鍵點
第六章 沉痛的教訓
第七章 大賺三百萬美元
第八章 利弗莫爾的市場要訣
第九章 實戰攻略
後記
序
投資是一個玻璃瓶,外面看簡單透明,似乎誰都能一眼看穿。但投資又是個萬花筒,因為等你真正上手仔細看,里面的玄妙又會讓人暈頭轉向。
這本《股票作手沉思錄》是《股票作手回憶錄》的姊妹篇,如果說被譽為“證券期貨界聖經”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中的內容更有傳奇色彩,那麼這本書自然就更為寫實。在本書中,杰西‧利弗莫爾用簡樸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看穿投資這個萬花筒。事實上,當你跟隨本書在利弗莫爾的引領下逐漸看透了其中的奧妙,投資就正如一個玻璃瓶那麼簡單清澈且從來不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技法與心法
一本投資書籍究竟能給讀者帶來什麼?
初入市場的人都希望能迅速得到一本“秘笈”幫助自己練成低買高賣的絕世神功,從而笑傲江湖。但事實是。信息社會已經讓投資沒有一點點秘訣可言,至少從投資技巧上。你能想到的20世紀偉大的投資天才們,威廉‧江恩、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等等,都已經通過著作一五一十地告訴大家如何像他們一樣去投資。可是,他們的投資業績是否也像他們的著作那樣能輕易復制呢?利弗奠爾說過︰ “我深深意識到,數百萬人在期貨市場投機,很少有人花全力去研究投機藝術。然而,在我看來,這是一項專業的工作——也許不止是一項工作。也許這是一種職業,來者攘攘,出類拔萃的卻很少。”這句話說明,投資這一行的壁壘很高,往往是90%的人為10%的人貢獻利潤。
從事投資這個行業十幾年來,我認為,投資終究是“悟”的藝術。所謂方法和技巧。永遠都是那麼一些,投資者即使讀破萬卷書,然而取得的成績卻大相徑庭,秘密緣于領悟力差異。 明末大畫家石濤有語日︰“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這可以說是所有技藝所追求的境界寫照。“嘔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嚙雪一團”是悟道後境界上的升華,繪畫當然是需要嘔心瀝血的功夫,但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不能停留在技巧的追求上,而應超越技巧。由技而進于道。繪畫成功的關鍵不是知識,而是智慧,因為它是只看結果的藝術。這和投資世界是多麼地相似,無論是利弗莫爾還是巴菲特、索羅斯,他們達到被人仰視的高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高深的技法,而是他們對市場看得深悟得徹,運用簡單的真理畫出了最完美的投資曲線。
那麼針對本節第一句話所提出的問題,讀完利弗莫爾的書,也許能為正在求道中的投資者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啟發。
投資與投機
在我身邊,有人崇拜利弗莫爾,他渴望能在交易上獨孤求敗;有人膜拜巴菲特,他期盼用時間換來玫瑰。听起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取向,所以坊間也難得有人把利弗莫爾和巴菲特聯系在一起,就像絕大多數人都想當然地認為投資和投機完全是兩碼事一樣。但是,我認為,一筆交易行為若一定要作出區分的話,那只有成功的投資和失敗的投資之分,而投資和投機這兩扇看似並無交叉的大門後,只有一條路通向成功的投資。這個必經路徑就是風險控制能力。
所以,投資和投機無非是在做好風險控制前提下的兩種不同資金運用形式而已。如果之前你曾對投資或者投機有任何愚蠢的偏見,那趕快迷途知返還來得及。
利弗莫爾之所以不是濱中泰南或者陳久霖,是因為他懂得遵守紀律,尊重市場的普遍規律,從不孤注一擲或者逆市而行。巴菲特也一樣,他尊重自己的交易體系和價值觀,對風險的控制和對投資安全邊際的現身說法堪稱完美。他們倆的投資套路並不一致,但對投資風險的理解和閱讀市場的能力卻體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在他們手中。一項大宗的投資只不過是一個個平常例行套路的延續而已,既不神秘,也不復雜.只不過外界對他們的稱呼一個是天才的投機客.一個是偉大的價值投資者,而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在做自己最熟悉和擅長的事情而已,順便賺到了錢。
所以,投資的樂趣全不在表面上軋空多少噸棉花的驚心動魄或者滾多大的雪球的魅力無限。投資者讀完本書後會明白我想說的話,懂得鎖定風險,超額利潤不請自來。
……
這本《股票作手沉思錄》是《股票作手回憶錄》的姊妹篇,如果說被譽為“證券期貨界聖經”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中的內容更有傳奇色彩,那麼這本書自然就更為寫實。在本書中,杰西‧利弗莫爾用簡樸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看穿投資這個萬花筒。事實上,當你跟隨本書在利弗莫爾的引領下逐漸看透了其中的奧妙,投資就正如一個玻璃瓶那麼簡單清澈且從來不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技法與心法
一本投資書籍究竟能給讀者帶來什麼?
初入市場的人都希望能迅速得到一本“秘笈”幫助自己練成低買高賣的絕世神功,從而笑傲江湖。但事實是。信息社會已經讓投資沒有一點點秘訣可言,至少從投資技巧上。你能想到的20世紀偉大的投資天才們,威廉‧江恩、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等等,都已經通過著作一五一十地告訴大家如何像他們一樣去投資。可是,他們的投資業績是否也像他們的著作那樣能輕易復制呢?利弗奠爾說過︰ “我深深意識到,數百萬人在期貨市場投機,很少有人花全力去研究投機藝術。然而,在我看來,這是一項專業的工作——也許不止是一項工作。也許這是一種職業,來者攘攘,出類拔萃的卻很少。”這句話說明,投資這一行的壁壘很高,往往是90%的人為10%的人貢獻利潤。
從事投資這個行業十幾年來,我認為,投資終究是“悟”的藝術。所謂方法和技巧。永遠都是那麼一些,投資者即使讀破萬卷書,然而取得的成績卻大相徑庭,秘密緣于領悟力差異。 明末大畫家石濤有語日︰“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這可以說是所有技藝所追求的境界寫照。“嘔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嚙雪一團”是悟道後境界上的升華,繪畫當然是需要嘔心瀝血的功夫,但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不能停留在技巧的追求上,而應超越技巧。由技而進于道。繪畫成功的關鍵不是知識,而是智慧,因為它是只看結果的藝術。這和投資世界是多麼地相似,無論是利弗莫爾還是巴菲特、索羅斯,他們達到被人仰視的高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高深的技法,而是他們對市場看得深悟得徹,運用簡單的真理畫出了最完美的投資曲線。
那麼針對本節第一句話所提出的問題,讀完利弗莫爾的書,也許能為正在求道中的投資者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啟發。
投資與投機
在我身邊,有人崇拜利弗莫爾,他渴望能在交易上獨孤求敗;有人膜拜巴菲特,他期盼用時間換來玫瑰。听起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取向,所以坊間也難得有人把利弗莫爾和巴菲特聯系在一起,就像絕大多數人都想當然地認為投資和投機完全是兩碼事一樣。但是,我認為,一筆交易行為若一定要作出區分的話,那只有成功的投資和失敗的投資之分,而投資和投機這兩扇看似並無交叉的大門後,只有一條路通向成功的投資。這個必經路徑就是風險控制能力。
所以,投資和投機無非是在做好風險控制前提下的兩種不同資金運用形式而已。如果之前你曾對投資或者投機有任何愚蠢的偏見,那趕快迷途知返還來得及。
利弗莫爾之所以不是濱中泰南或者陳久霖,是因為他懂得遵守紀律,尊重市場的普遍規律,從不孤注一擲或者逆市而行。巴菲特也一樣,他尊重自己的交易體系和價值觀,對風險的控制和對投資安全邊際的現身說法堪稱完美。他們倆的投資套路並不一致,但對投資風險的理解和閱讀市場的能力卻體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在他們手中。一項大宗的投資只不過是一個個平常例行套路的延續而已,既不神秘,也不復雜.只不過外界對他們的稱呼一個是天才的投機客.一個是偉大的價值投資者,而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在做自己最熟悉和擅長的事情而已,順便賺到了錢。
所以,投資的樂趣全不在表面上軋空多少噸棉花的驚心動魄或者滾多大的雪球的魅力無限。投資者讀完本書後會明白我想說的話,懂得鎖定風險,超額利潤不請自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