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娃對兩千年來籠罩在中西方文明之間的神秘面紗作了某種原創性地揭曉。她憑借在哲學、人類學、精神分析學和符號學等人文學科理論上的廣博知識,抓住母性和性別差異的主題,以中國家庭為橫坐標,以中國歷史為縱坐標,從政治、宗教和文學等各個方面作出以點帶面的全景式分析。全書理論性強,由於眾多學科理論的綜合運用,使得《中國婦女》較為艱澀難懂,《中國婦女》的論述立場也曾受到佳亞特里·斯皮瓦克等女性主義作家的質疑,在有關殖民主義理論、身份和統一性等等問題的討論史上具有典型意義。同時由於客觀翔實的記錄部分,對於促進中國婦女運動和女性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1974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該年5月,作為法國左翼知識分子論壇《原樣》(Tel Quel)的一員,朱麗婭·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和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菲利普·索列爾(PhilippeSollers)以及《原樣》雜志主編馬爾塞林·普雷奈(Marcelin
Pleynet)等人對中國作了為期兩個多月的參觀訪問。這次訪問,產生了大批的相關著述。克里斯蒂娃應法國婦女出版社之約,當年就發表了這本紀實游記。
朱麗婭·克里斯蒂娃,教授(Julia
KristeVa,1941一),原籍保加利亞,法國著名符號學理論家、精神分析學師和小說家。現為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常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符號學:符義分析研究》(1969)、《詩歌語言的革命》(1974.)、《愛情傳奇》(1983年)、《感性的時間:普魯斯特和文學體驗》(1994)、《反抗的未來》(1998),天才女性系列如《漢娜·阿倫特傳》(1999)、《獨自一個女人》(2006)以及《德瑞莎,我的愛人》等,論述多達二十余種,曾經提煉出互文性、詩性語言等重要術語。她多次獲得人文社科類的重要獎項,如1997年獲法國最高榮譽「榮譽勛位騎士勛章」,2004年獲得「霍爾堡人道獎」和「漢娜」阿倫特政治思想獎」。2008年還發起了「西蒙·德·波伏瓦女性自由獎」並擔任評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