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史重讀與美學建構
1.中國早期電影理論中的真實觀念
2.寫意、傳奇和中景——論中國早期電影的美學特征和文化背景
3.“和弦論”︰回歸電影本體,重構電影美學——鐘惦�美學思想疏證
4.直面現實的藝術審美深度——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審美表現探究
5.我國當代現實主義電影思潮變化與發展
6.多元嬗變理性重建——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電影美學
7.百年中國電影研究的現狀與難題分析
8.“意象”美學︰中國影視美學體系再認識
9.論中國電影美學的特點與建構
文化比較與意識形態分析
10.社會與主體性︰中國情節劇的政治經濟學
11.“十七年”中國電影中的基本美學形態與國家意志
12.作為類型的政治運動︰“十七年”電影中的象征與意識形態關聯
13.電影理論是什麼?——紀念安德烈‧巴贊誕辰90周年和逝世50周年
14.理解巴贊︰攝影影像本體論與紀實美學——是數字技術的挑戰還是攝影技術的挑戰?
15.論本雅明對現代電影理論的貢獻及其局限性——兼涉對超越本雅明的思考
敘事媒介與技術倫理
16.論沖突在影視劇中的敘事特質
17.論電影敘事中的“空間畸變”與“間離效果”
18.觀眾的倫理訴求與故事的人文價值
19.“跨媒介”視野下的電影敘事二題
20.電影演員影像表演的美學價值
21.電影制作和發行過程中的安全漏洞分析
22.從市場進路化解P2P文件共享網絡(軟件)的侵權紛爭——基于數字音樂和美國版權法
附錄
1.向中國電影致敬
2.電影寫實美學的當代反思與“在地”訴求——“紀念安德烈‧巴贊誕辰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理論筆記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