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電影教程

蘇俄電影教程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吳小麗 張成杰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71670
  • ISBN13:9787309071672
  • 裝訂:平裝 / 21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一部有關蘇俄電影的參考教材,在上編中對蘇俄電影的歷史發展、創作觀念、社會背景、風格樣式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介紹;在下編中重點介紹了塔爾科夫斯基、索庫洛夫、米哈爾科夫等六位享譽影壇的蘇俄電影導演,並從思想、藝術等諸方面對他們蜚聲世界的代表作品進行了詳盡的讀解和分析,以使讀者對蘇俄電影的創作現象和文化內涵及其復雜性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並激起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吳小麗 女,1950年生,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著有《九十年代中國電影論》、《影視批評︰理論與實踐》(合作)等著作。
 

目錄

前言
上編 蘇俄電影發展簡介
 第一章 20世紀20年代︰ 大師輩出的黃金時代
  一、庫里肖夫
  二、維爾托夫
  三、普多夫金
  四、愛森斯坦
 第二章 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初︰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一、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提出、基本原則及其發展
  二、戰時和戰後電影的曲折與發展
 第三章 20世紀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 蘇聯電影的“新浪潮”
  一、政治“解凍”帶來的創作觀念轉變
  二、“新浪潮”代表作品
  三、“新浪潮”使蘇聯電影發生的根本性變化
 第四章 20世紀60年代中至80年代中︰ 題材與風格的多樣化
  一、兩個發展階段
  二、題材與風格的多樣化
  三、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第五章 蘇聯解體之際和解體之後的電影狀況
  一、1985—1991年︰全面改革帶來的影壇變化及其代表作
  二、1991年至今︰解體之後的俄羅斯電影
下編 蘇俄電影重要導演及其作品分析
 導論
  一、作者‧影像‧文本
  二、民族‧風格‧文化
 第六章 電影大師︰ 塔爾科夫斯基
  一、塔爾科夫斯基的生平及其創作概況
  二、塔爾科夫斯基電影的創作特點
  作品分析︰ 《鏡子》——夢、回憶與第二現實
  作品分析︰ 《鄉愁》——“1+1=1”
 第七章 嚴肅深邃的電影作者︰ 索庫洛夫
  一、索庫洛夫的生平及其創作概況
  二、索庫洛夫的代表作品
  作品分析︰ 《母與子》——鏡像中的“自我”和人性意識的表達
  作品分析︰ 《俄羅斯方舟》——穿越時空的文化迷航
 第八章 傳承與創新的影像力量︰ 薩金采夫
  一、薩金采夫的生平及其創作概況
  二、薩金采夫的代表作品
  作品分析︰《回歸》——影像構建的當代“神話”
 第九章 民族身份的自我確認︰ 帕拉讓諾夫和阿布拉澤
  一、帕拉讓諾夫的生平及其創作概況
  二、阿布拉澤的生平及其創作概況
  作品分析︰《石榴的顏色》——虛構的自由
  作品分析︰“阿布拉澤三部曲”——民族性的覺醒與地域身份的自我確認
 第十章 跨出國界的文化擴張︰米哈爾科夫
  一、米哈爾科夫的生平及其創作概況
  二、米哈爾科夫的代表作品
  作品分析︰《烈日灼人》——歷史與現實的思考
  作品分析︰《西伯利亞理發師》——走向世界的俄羅斯
 

當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影像通過娛樂業商人的吆喝而被全球觀眾所消費時,沒有人會想到電影這一現代奇技能有朝一日成為學科譜系的一部分,成為人類知識傳授與學習鏈中的重要一環,進入大學的講堂。

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電影學或關于電影的學問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定位問題所困擾。在傳統文史哲學科面前,電影學不過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不可避免地受到以文史哲為基礎形成的多種學科的影響,並因此而出現了符號學、語言學、心理分析、文化研究等對電影研究的強烈滲透。但另一方面,在以廣播電視學、數字媒體研究為主形成的新興學科或領域面前,電影學又似乎已步入了不惑之年,雖然對新興學科或研究領域不乏借鑒意義,但又不時顯現“貴族化”的傾向。

在西方,電影教育的發展經歷了從注重實踐與動手能力到強調電影史、電影研究與制作技能並重的過程。由于電影學科早在電視出現以前就進入了大學講堂,因此電影和電視學科之間的分野比較明顯,各自均發展出了一套彼此有所區別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在中國,電影學科的建設幾乎與電視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繁榮同步,由此導致了電影電視之間學科界限模糊、影視並稱和混同的局面。盡管中國藝術研究院早在1982年和1994年就單獨設立了電影學碩士和博士專業,但隨著電影電視教育迅速在中國普通高校講堂上形成規模,影視一體化教育傳統日益強化。翻看近年出版的很多教科書和學術著作,“影視”並舉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一影視聯姻、影視一家的現象更因新世紀以來媒體融合、跨學科研究漸成學術前沿的潮流而出現了合法化的趨勢。

我們認為,與西方相比,電影學在中國還相當年輕,遠未形成自己的學科特色。在這種情形下,將電影電視乃至新興媒體混為一談不利于電影學科的建設。與之相應,中國高校電影教育也應該強化自身的課程特質,樹立自己有別于電視和其他媒體教學的特殊品牌。這並不是說我們否認電影與電視和其他媒體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是說中國電影學和電影教育因為起步較晚的緣故,尚未經歷一段“媒介特殊性”(mediaspecmcity)的洗禮,而西方對電影“特殊性”的認識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因蘇聯形式主義電影理論的興起而蔚為傳統。

正是基于以上認識,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依靠自身在電影學和電影教育方面的優勢,並整合國內電影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撰寫出版了這套《當代電影學教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了很多電影學方面的專著,其中尤以譯介性文字貢獻巨大。但這些專著,或因晦澀艱深,或因寫作體例問題而不能成為普通高校的電影教學用書。就我們所知,國內目前開設電影專業和電影課程的高等院校已達數百家。因應這一發展趨勢,近年來國內也零星出版了一些電影教育方面的書籍,但真正體現當下學科發展水平的比較完整的電影學教程系列尚未出現。《當代電影學教程》的出版,意在為迅速發展的中國高校電影教育做一些基礎性的耕耘工作,俾使該領域更上一個台階。

教材寫作往往是一項出力而不討好的苦差事。出力者,是說教材寫作必須結合前沿理論和學術成果,在廣泛而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最新研究動態的基礎上,以比較淺白的語言和教科書特有的體例進行敘述與結構。不討好者,是因為教材寫作在學術研究的層級結構中,處在比較“低”的基礎地位,在某些研究機構,甚至不屬于獨立的學術成果。令人感慰的是,參加這套教程寫作的同仁,雖然都是各自領域卓有成就的專家與學者,但卻本著為高校電影學科建設出力的奉獻精神,欣然加入到該套教程的策劃與撰寫隊伍中,從根本上確保了系列的前沿性和質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