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最早預言者的再次警示
本書講述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世界看中國”、“中國救世界”的論調不斷被媒體拋出,甚至有報道說美國效仿“中國特色”,于是,中國舉國抱著“西方停滯不前、中國一枝獨秀”的陶醉無限意淫。
但表象絕不代表事實,我們甚至認為這場危機並不是讓中國毫發無損,中國經濟今天輕松地就返回了正軌,反倒是我們的憂慮所在。
本書作者從多個角度對比日中兩國的經濟歷史和發展形勢,針砭時弊,引經據典,闡述了中國目前的危險前景。這場危機事實上加劇了中國的經濟問題,也許今天光鮮的表面卻在為明天的另一場嚴重得多的災難埋伏筆。對于中國經濟在危機中的表現,那些只要對日本泡沫經濟的起落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感到害怕而絕對不是沾沾自喜。
韓和元,來自湘西,身上僅流著1/8的漢族血統的偽漢。卻曾以中國子民的身份先後供職于美資的經濟研究所、投資管理公司,並出任後者的合伙人兼首席經濟學家。美國《經濟觀察家》雜志認為,韓和元是此次金融危機的最早預警者。出版有經濟著作《告別恐慌——經濟興衰的密碼與復蘇之路》。
目錄
大國興衰的驅動力思考
——價值中國網創辦人林永青
自序
引言︰中國經濟真可幸免于危機之外?
第一篇︰鄰居和我們
第一章︰從日本“第一”到中國奇跡
楔子︰絢麗的中國2009
第一節︰隔壁的日本
第二節︰總是跑偏的預言家們
第三節︰我們自己的奇跡
第二章︰破譯“中國奇跡”
第一節︰中國經濟沒有謎
第二節︰有人又有錢
第三節︰咱們中國有智慧
第四節︰世界級的“經濟助推器”
第二篇︰望聞問切說“內傷”
第三章︰營養不良的根底
第一節︰危險的富士山傾向
第二節︰日本“病例”
第四章︰兜里揣著的鈔票還穩妥嗎?
第一節︰到達極限的98經濟新政
第二節︰出口還是自銷
第三節︰失去平衡的分配機制
第四節︰利息少了,錢往哪里花?
第五節︰“兩座大山”的困惑
第五章︰身後的人還有那麼多嗎?
第一節︰勞動生產率這個怪東西
第二節︰從人口紅利到人口負債
第三節︰氣喘吁吁的老齡化
第四節︰拖後腿的要素
第五節︰退縮的底氣
第六章︰人民幣升值不是好辦法
第一節︰讓歷史教育我們
第二節︰日元升值綜合癥
第三節︰貨幣失衡的根源
第七章︰倍增計劃的藥效
第一節︰擴大內需勢在必行
第二節︰走向繁榮的寬廣大路
第三節︰共同的計劃
第四節︰不可被忽視的中國影響力
第五節︰至關重要的著力點
第三篇︰我們和世界
第八章︰一個時代的終結
第一節︰危機不只是屬于歐美的
第二節︰泡沫過後的國王新衣
第三節︰反思傳統消費價值觀
第四節︰新的革命,新的重建
第五節︰自然的恩賜
第六節︰我們沒有“公有地”
第七節︰打折未來的利益
第八節︰沒有“東方”“西方”,只有世界
第九節︰價值體系的邊緣
第四篇︰“第五次工業革命”
第九章︰碳排放的冬天
第一節︰“碳發展”
第二節︰轉型期的到來
第十章︰低碳經濟來了,我們拿什麼應對?
第一節︰中國必須學會關注整個世界
第二節︰穿上“低碳外袍”
第三節︰金融助力低碳經濟
第五篇︰鄰居走錯門,難道我們還要跟著走?
——價值中國網創辦人林永青
自序
引言︰中國經濟真可幸免于危機之外?
第一篇︰鄰居和我們
第一章︰從日本“第一”到中國奇跡
楔子︰絢麗的中國2009
第一節︰隔壁的日本
第二節︰總是跑偏的預言家們
第三節︰我們自己的奇跡
第二章︰破譯“中國奇跡”
第一節︰中國經濟沒有謎
第二節︰有人又有錢
第三節︰咱們中國有智慧
第四節︰世界級的“經濟助推器”
第二篇︰望聞問切說“內傷”
第三章︰營養不良的根底
第一節︰危險的富士山傾向
第二節︰日本“病例”
第四章︰兜里揣著的鈔票還穩妥嗎?
第一節︰到達極限的98經濟新政
第二節︰出口還是自銷
第三節︰失去平衡的分配機制
第四節︰利息少了,錢往哪里花?
第五節︰“兩座大山”的困惑
第五章︰身後的人還有那麼多嗎?
第一節︰勞動生產率這個怪東西
第二節︰從人口紅利到人口負債
第三節︰氣喘吁吁的老齡化
第四節︰拖後腿的要素
第五節︰退縮的底氣
第六章︰人民幣升值不是好辦法
第一節︰讓歷史教育我們
第二節︰日元升值綜合癥
第三節︰貨幣失衡的根源
第七章︰倍增計劃的藥效
第一節︰擴大內需勢在必行
第二節︰走向繁榮的寬廣大路
第三節︰共同的計劃
第四節︰不可被忽視的中國影響力
第五節︰至關重要的著力點
第三篇︰我們和世界
第八章︰一個時代的終結
第一節︰危機不只是屬于歐美的
第二節︰泡沫過後的國王新衣
第三節︰反思傳統消費價值觀
第四節︰新的革命,新的重建
第五節︰自然的恩賜
第六節︰我們沒有“公有地”
第七節︰打折未來的利益
第八節︰沒有“東方”“西方”,只有世界
第九節︰價值體系的邊緣
第四篇︰“第五次工業革命”
第九章︰碳排放的冬天
第一節︰“碳發展”
第二節︰轉型期的到來
第十章︰低碳經濟來了,我們拿什麼應對?
第一節︰中國必須學會關注整個世界
第二節︰穿上“低碳外袍”
第三節︰金融助力低碳經濟
第五篇︰鄰居走錯門,難道我們還要跟著走?
序
2008年注定將是一個屬于中國的年份,多年後驀然回首,一些印象必將注定或多或少地帶有中國的印記而浮現在人們的記憶中。正是這一年,一場60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從美國華爾街悄然發端,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證券……這些百年巨頭在曼哈頓的街頭轟然倒塌,所騰起的恐慌猶如原子彈的蘑菇雲,籠罩著整個歐美世界,金融危機肆虐下的世界經濟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正是這一年,一場罕見的冰凍災害和一場同樣罕見的大地震降臨到中國人身上。但這個有著5000年文明的民族,帶著劇烈的傷痛,在這一年的8月8日向全世界奉獻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為恢弘壯觀的奧運盛會。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作為全球唯一保持增長的經濟體,完成了歷史上的又一次跨躍——經濟總量突破30萬億元,佔世界經濟的份額達到7.3%,穩居世界第三位。
再沒有哪個時代的中國像今天這樣受到世界的關注︰無論是三十年不變的經濟高速增長,還是金融危機中奇跡般地率先回暖,都讓深陷經濟危機的西方國家充滿了探究的熱情,他們想弄清中國的發展動力,更希望中國能夠成為抵御風暴的中流砥柱,引領世界走出危機。
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這30年里,中國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中國的GDP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增長,在10%左右徘徊的驚喜數字,讓很多國家的經濟學家大跌眼鏡——中國的確締造了一個世界經濟的奇跡。就經濟增長速度而言,中國在世界上已經領先了三個十年。其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份額由1979年的1.9%增加到2009的7.3%,中國經濟的總量則很可能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
在2l世紀第二個十年到來的時候,思考中國高速增長的奇跡能否延續這一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假如中國能夠像過去三十年那樣,仍然享有9%以上的年增長率,同時考慮到世界主要貨幣幣值變動的因素,那麼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結束不久,中國的經濟總量便有可能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2l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便會成為改寫世界經濟版圖的一個決定性的十年。
哈耶克曾經說過︰“在人們對繁榮樂觀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對未來給予恐懼”。對于這種樂觀的態度,我們同樣應該抱有這種敬畏,我們甚而認為那種樂觀的態度甚至有些放任且盲目的味道。任何只要經歷過日本泡沫經濟和2001年至2008年經濟起落的人,都有理由去質疑那種想法。
當然他們的觀點也許在一個時間段里是對的,但正如羅伯特‧J‧希勒教授曾經在他的那本偉大的《非理性繁榮》里為遏制資本市場的非理性泡沫經濟而做的建議那樣,在有的時候為維護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必要的針鋒相對也是有必要的。這種道理又何嘗不能用到更為廣泛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呢?
所幸的是當前尚未出現那種極端樂觀的情緒一面倒的現象,對于那種極端樂觀情緒的批評甚至針鋒相對的言論經常見諸于各種媒介。雖然這種觀點或許並不見得融于主流意識,也或許並不見得正確,但我們期待的是,人們對于這種潑出來的冷水應該采取一種更為包容的態度。正如哈耶克所說的︰“正是源自人們不同經驗的不同觀念之間的爭論和相互批評,被認為推動了對真理的發現。”
對于中國經濟在危機中的表現,那些只要對日本泡沫經濟的起落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感到後怕而絕對不是沾沾自喜的。
……
也正是這一年,一場罕見的冰凍災害和一場同樣罕見的大地震降臨到中國人身上。但這個有著5000年文明的民族,帶著劇烈的傷痛,在這一年的8月8日向全世界奉獻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為恢弘壯觀的奧運盛會。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作為全球唯一保持增長的經濟體,完成了歷史上的又一次跨躍——經濟總量突破30萬億元,佔世界經濟的份額達到7.3%,穩居世界第三位。
再沒有哪個時代的中國像今天這樣受到世界的關注︰無論是三十年不變的經濟高速增長,還是金融危機中奇跡般地率先回暖,都讓深陷經濟危機的西方國家充滿了探究的熱情,他們想弄清中國的發展動力,更希望中國能夠成為抵御風暴的中流砥柱,引領世界走出危機。
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這30年里,中國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中國的GDP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增長,在10%左右徘徊的驚喜數字,讓很多國家的經濟學家大跌眼鏡——中國的確締造了一個世界經濟的奇跡。就經濟增長速度而言,中國在世界上已經領先了三個十年。其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份額由1979年的1.9%增加到2009的7.3%,中國經濟的總量則很可能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
在2l世紀第二個十年到來的時候,思考中國高速增長的奇跡能否延續這一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假如中國能夠像過去三十年那樣,仍然享有9%以上的年增長率,同時考慮到世界主要貨幣幣值變動的因素,那麼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結束不久,中國的經濟總量便有可能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2l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便會成為改寫世界經濟版圖的一個決定性的十年。
哈耶克曾經說過︰“在人們對繁榮樂觀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對未來給予恐懼”。對于這種樂觀的態度,我們同樣應該抱有這種敬畏,我們甚而認為那種樂觀的態度甚至有些放任且盲目的味道。任何只要經歷過日本泡沫經濟和2001年至2008年經濟起落的人,都有理由去質疑那種想法。
當然他們的觀點也許在一個時間段里是對的,但正如羅伯特‧J‧希勒教授曾經在他的那本偉大的《非理性繁榮》里為遏制資本市場的非理性泡沫經濟而做的建議那樣,在有的時候為維護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必要的針鋒相對也是有必要的。這種道理又何嘗不能用到更為廣泛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呢?
所幸的是當前尚未出現那種極端樂觀的情緒一面倒的現象,對于那種極端樂觀情緒的批評甚至針鋒相對的言論經常見諸于各種媒介。雖然這種觀點或許並不見得融于主流意識,也或許並不見得正確,但我們期待的是,人們對于這種潑出來的冷水應該采取一種更為包容的態度。正如哈耶克所說的︰“正是源自人們不同經驗的不同觀念之間的爭論和相互批評,被認為推動了對真理的發現。”
對于中國經濟在危機中的表現,那些只要對日本泡沫經濟的起落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感到後怕而絕對不是沾沾自喜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