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將他對西方社會尤其是西方自由主義的認識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反思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從而形成其獨特的政治哲學思想。這一思想可以歸結為以自由、民主和平等制度以及民力、民智、民德為雙重保障,以長治久安為終極目標的“治道”理想,以及對實現這一理想的具體方式的設想。對“治變”關系的思考構成了這一設想的基本線索,于是他從最初的救亡圖存到後來的富國強兵,最後發展到要尋求良治社會——既能使國家富強又能使國家長久保持富強。對嚴復政治哲學思想在經過長達一個世紀的研究之後,已經有豐碩的成果,但是,新的時代和新的環境又要求對其思想重新作出解釋和評價。“中國向何處去”不僅是嚴復的執著追問,也是我們今天要面對的政治哲學命題。
王建龍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現為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較研究、政治哲學等。主要科研成果︰《論自由、民主與平等理念的張力及其在近代中國的被誤讀》、《試論嚴復憲政思想的終極目標》、《從救亡圖存到尋求富強——對近代中國救亡思潮嬗變軌跡的考察》、《論憲政思想的核心內涵——兼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憲政改革的關系》等。
目錄
自序
導言
第一章 追求“治道”——變“治亂興衰”為“長治久安”
第一節 從救亡圖存到尋求富強
第二節 從尋求富強到追求“治道”
第二章 近代西方觀念的引入
第一節 對傳統“治道”的反思︰治道與變道的分裂
第二節 自由、民主和平等觀念的引入
一、自由意識的覺醒
二、“人人皆平等”
三、從反君權到求民主
第三節 西方觀念的雙重緊張
一、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內在張力
二、對西方觀念的誤讀和混用
第三章 分疏與重構——對自由、民主和平等觀念的有機統一
第一節 對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重新分疏
一、從《論自由》到《群己權界論》
二、“庶建”民主和“賢政”民主
三、機會平等和“勢均”觀念
第二節 “治道”理念的有機統一︰治道與變道的整合
一、以自由為中心的有機體
二、“治道”理念的道德特征
第四章 進化論的介入——治道與變道的進一步整合
第一節 進化的兩個層面︰前進性和循序性
第二節 “治道”及其理念的進化特征
第五章 落實和推進——變中求治與治變統一
第一節 “治道”理念的制度落實
一、體用之辯
二、與民力、民智和民德的提高相協調
三、且守且進︰以君主立憲制度為範本
第二節 民力、民智和民德的提高
一、學術作風和思維方式的轉變
二、知識視閾的擴展
三、自私自利與個人主義的辨析
四、傳統倫理的新發掘
結論(一)︰對嚴復政治哲學思想的評價
結論(二)︰中國向何處去?
主要參考文獻
附︰嚴復政治哲學思想研究綜述
後記
導言
第一章 追求“治道”——變“治亂興衰”為“長治久安”
第一節 從救亡圖存到尋求富強
第二節 從尋求富強到追求“治道”
第二章 近代西方觀念的引入
第一節 對傳統“治道”的反思︰治道與變道的分裂
第二節 自由、民主和平等觀念的引入
一、自由意識的覺醒
二、“人人皆平等”
三、從反君權到求民主
第三節 西方觀念的雙重緊張
一、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內在張力
二、對西方觀念的誤讀和混用
第三章 分疏與重構——對自由、民主和平等觀念的有機統一
第一節 對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重新分疏
一、從《論自由》到《群己權界論》
二、“庶建”民主和“賢政”民主
三、機會平等和“勢均”觀念
第二節 “治道”理念的有機統一︰治道與變道的整合
一、以自由為中心的有機體
二、“治道”理念的道德特征
第四章 進化論的介入——治道與變道的進一步整合
第一節 進化的兩個層面︰前進性和循序性
第二節 “治道”及其理念的進化特征
第五章 落實和推進——變中求治與治變統一
第一節 “治道”理念的制度落實
一、體用之辯
二、與民力、民智和民德的提高相協調
三、且守且進︰以君主立憲制度為範本
第二節 民力、民智和民德的提高
一、學術作風和思維方式的轉變
二、知識視閾的擴展
三、自私自利與個人主義的辨析
四、傳統倫理的新發掘
結論(一)︰對嚴復政治哲學思想的評價
結論(二)︰中國向何處去?
主要參考文獻
附︰嚴復政治哲學思想研究綜述
後記
序
這個簡短的序言由我自己來寫最合適,因為我可以通過這個序言告訴讀者我寫這本書的一些想法。
這本書的大標題是“長治久安︰理念、制度及其推進”,這個標題概括了我對嚴復政治哲學研究的全部內容和著力點。嚴復一生的政治理想是尋求“中國向何處去”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在尋求這個答案的過程中,不斷地推進自己的思路,從最初的救亡圖存到後來的富國強兵,最後發展到尋求良治社會︰既能使國家富強又能使國家長久保持富強。為此他用一生的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是,能使國家富強的方案和能使國家長久保持富強的方案是一樣的,那些只能保證國家富強卻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方案最終會使國家失去富強。因此,必須要用使國家長久保持富強的方案去實現國家的富強。為了這個原因,他被人嘲笑為迂腐,但是他始終堅持,因為這個觀點得到了他的哲學理論的支持,同時這個觀點也是他對現實困境反思後痛定思痛的結論。他的哲學理念是“變與不變的平衡理論”再加上“進化論”,這兩個理論的共同點在于通過好的量變的積累達到好的質變,也就是用漸論來實現穩定性的發展;而在現實中他看到了中國歷史中的治亂交替,也看到了西方窮兵黷武的戰爭惡行,這些現實使他希望找到一個消除這些困境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今天的我們看嚴復,一方面應該感慨嚴復是那麼的單純,看不到現實政治勢力並不想為良好治理的社會奮斗,而只是想獲取現實的政治利益而已;另一方面我們則看到了嚴復是那麼地直接和犀利,他告訴我們如果不能夠從更為長遠的利益去設計人類的制度並且耐心地推進,任何社會都必然無法真正實現長治久安。
嚴復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對西方政治理念的理解是非常準確和細膩的,他對它們的形成背景和發展邏輯都非常了解,因此他能夠明確指出中國人對這些理念的理解是多麼地想當然並存在諸多乖謬。即使在今天看來,他仍然無愧為我們追求和實踐自由、民主與平等這樣一些理念時的導師。
今日中國是一個值得我們對其抱有足夠渴望的國家,因為它已經擺脫了嚴復們所擔心的亡國滅種的危險,而且還發展為一個極富希望的國度,這種希望使得我們不由自主地對其未來發展成為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持樂觀態度,也因為如此,我們多麼渴望我們親愛的祖國能夠把握住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長遠考慮,認真準備,為完成這一偉大功業做出我們的努力。
這本書的“結論(二)︰對談錄之中國向何處去?”這一部分的討論就是我們進行這一努力的一些思考,雖然很不成熟,但是仍然特別希望讀者朋友能專門看看這一部分內容,這既是我本人對嚴復政治哲學研究的進一步思考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也是對嚴復老先生純樸的熱情表達的一種無上的敬意。
這本書的大標題是“長治久安︰理念、制度及其推進”,這個標題概括了我對嚴復政治哲學研究的全部內容和著力點。嚴復一生的政治理想是尋求“中國向何處去”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在尋求這個答案的過程中,不斷地推進自己的思路,從最初的救亡圖存到後來的富國強兵,最後發展到尋求良治社會︰既能使國家富強又能使國家長久保持富強。為此他用一生的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是,能使國家富強的方案和能使國家長久保持富強的方案是一樣的,那些只能保證國家富強卻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方案最終會使國家失去富強。因此,必須要用使國家長久保持富強的方案去實現國家的富強。為了這個原因,他被人嘲笑為迂腐,但是他始終堅持,因為這個觀點得到了他的哲學理論的支持,同時這個觀點也是他對現實困境反思後痛定思痛的結論。他的哲學理念是“變與不變的平衡理論”再加上“進化論”,這兩個理論的共同點在于通過好的量變的積累達到好的質變,也就是用漸論來實現穩定性的發展;而在現實中他看到了中國歷史中的治亂交替,也看到了西方窮兵黷武的戰爭惡行,這些現實使他希望找到一個消除這些困境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今天的我們看嚴復,一方面應該感慨嚴復是那麼的單純,看不到現實政治勢力並不想為良好治理的社會奮斗,而只是想獲取現實的政治利益而已;另一方面我們則看到了嚴復是那麼地直接和犀利,他告訴我們如果不能夠從更為長遠的利益去設計人類的制度並且耐心地推進,任何社會都必然無法真正實現長治久安。
嚴復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對西方政治理念的理解是非常準確和細膩的,他對它們的形成背景和發展邏輯都非常了解,因此他能夠明確指出中國人對這些理念的理解是多麼地想當然並存在諸多乖謬。即使在今天看來,他仍然無愧為我們追求和實踐自由、民主與平等這樣一些理念時的導師。
今日中國是一個值得我們對其抱有足夠渴望的國家,因為它已經擺脫了嚴復們所擔心的亡國滅種的危險,而且還發展為一個極富希望的國度,這種希望使得我們不由自主地對其未來發展成為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持樂觀態度,也因為如此,我們多麼渴望我們親愛的祖國能夠把握住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長遠考慮,認真準備,為完成這一偉大功業做出我們的努力。
這本書的“結論(二)︰對談錄之中國向何處去?”這一部分的討論就是我們進行這一努力的一些思考,雖然很不成熟,但是仍然特別希望讀者朋友能專門看看這一部分內容,這既是我本人對嚴復政治哲學研究的進一步思考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也是對嚴復老先生純樸的熱情表達的一種無上的敬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