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行銷42年 銷量超過20000000冊

英國著名生物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利斯驚世駭俗之作

知名翻譯家何道寬傾力奉獻

“裸猿三部曲”全譯本

“裸猿”三部曲分別是《裸猿》、《人類動物園》和《親密行為》。《裸猿》從比較動物學和生物人類學的角度研究原始先民和部落人的行為模式,涉及的主題有人類進化、性行為、育兒、探索、領地、進食、安撫以及人與動物的比較。該書研究我們祖先的進化過程,對人類根深蒂固的生物學特性條分縷析,生動形象、妙筆生花、立論嚴謹、令人信服。讀者從中頓悟︰現代人的行為模式和遠古的祖先息息相關,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是在樹棲猿——地棲猿——狩獵猿的進化過程中確定的。

《裸猿》和《人類動物園》對古今裸猿的行為模式做了宏觀的比較,有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人類的生物學基礎非但不能回避,而且要認真研究。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在這一點上,莫利斯無疑成了比較動物學、生物人類學的權威。和弗洛伊德一樣,他發動了一場“人的科學”的革命。弗洛伊德從無意識和心理分析去研究人的動物性,莫利斯從數百萬年進化中形成的行為模式去研究人的動物性;弗洛伊德偏重研究人的非正常行為,莫利斯偏重的卻人的正常行為。莫利斯研究的基礎始終是古今裸猿行為的比較以及人類和其他動物尤其哺乳類和靈長目的比較。

德斯蒙德‧莫利斯說,在193種猿猴中,只有一種猿猴全身赤裸,他們自詡為“智人”,實際卻是“裸猿”。于是,他寫的每個字都成為受了創傷的“智人”爭論的對象——《裸猿》成為禁書,地下流通的書被沒收,教會將其付之一炬;人類進化的思想遭到譏笑——卻讓《裸猿》三部曲賣了20000000冊。三十年後,當“裸猿”再版時,莫里斯依然倔強,他在序言中聲稱一字不改,因為盡管我們創造了瑰麗的文明,仍然受制于基本的生物規律。

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人類的行為真的被莫利斯言中,我們該怎麼辦?莫利斯給出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卻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你是曠世無雙、無與倫比的物種里的一員。請理解你的動物本性並予以接受。
 

目錄

中譯者第二版序
中譯者第一版序
作者謝詞
作者1994年序
緒論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性行為
第三章 育兒
第四章 探索與游戲
第五章 爭斗︰地位與領地
第六章 覓食與進食
第七章 整飾與安撫
第八章 人與動物
各章文獻
主要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譯者簡介
 

英國動物學家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是世界知名學者,《裸猿》是其代表作之一。該書1967年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暢銷書。美國戴爾出版有限公司在1969年3月到1970年11月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重印了15次,其暢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一本講生物人類學的學術著作,為何會得到廣大讀者強烈的喜愛、熱烈的反響?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作為權威的動物學家和生物人類學家,作者佔有最新穎、最權威的素材。

第二,清新、樸實的文字明白如話,精當、幽默的比喻引人入勝,強烈、鮮明的對比入木三分,使作品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第三,作品定名為《裸猿》是別具匠心的。對于這一點,作者在書末有一個很好的說明︰對于人類的輝煌成就本來可以大唱贊歌,之所以未唱贊歌,是想給作品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攻擊性、領地欲、戰爭威脅、人口爆炸等問題上,仍然暴露出人的生物學屬性;在強調文化的生物學基礎方面,作者故意說了一些過頭的話,故意給人以當頭棒喝,故意給人一些失之過簡、失之過偏的印象︰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冷靜、嚴肅地思考當代(60年代)人類最緊迫的幾個問題︰人口爆炸、生態失衡、“核”雲壓頂。

為什麼要引進這本書?它對中國讀者有何價值?譯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肯定︰

第一,社會生物學、生物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迄今為止在國內幾為空白,亟需予以介紹。關于社會生物學(人類社會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已有《新的綜合》(收入“走向未來叢書”)引進。關于文化人類學,我們應盡快介紹美國人類學家霍爾(E. T. Hall)的四部曲;所幸的是,三聯書店已準備陸續將其介紹進來。關于生物人類學,莫利斯的著作具有極大的權威性和代表性。

第二,本書在物種水平上研究人類基本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新的綜合》在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人類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兩本書構成互補的關系,參照閱讀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

第三,本書在縱橫兩根軸上進行博大精深的比較。在橫軸上,作者以精湛的知識、廣闊的視野、比較動物學的權威,對比了人類行為和動物行為尤其人類近親靈長目的行為,追溯其淵源、展示其聯系。在縱軸上,作者以高屋建瓴之勢,博采和綜合從達爾文以來各家的結論和假說,提出獨到的人類起源和人類進化的理論,其標新立異、首創精神感人至深,其新穎觀點、精湛學識令人瞠目。

第四,人類學在我國蟄伏幾十年後,一般讀者對人類學不甚了了,這種精彩的普及讀物能引誘發人們對人類學的興趣和關注。

本書確有驚世駭俗、令人震撼、說話過頭之處。讀者諸君如能記住本書問世(1967年)的時代背景,自然就能和作者求得更多共同的語言。當時西方人(尤其知識界)最憂慮的三大問題(人口爆炸、生態失衡、“核”雲密布)迫使作者以最冷峻的語言為人們敲響警鐘。記得國際上最早、最權威的民間學術團體“羅馬俱樂部”的警鐘曾被我們斥之為“資產階級腐朽沒落的悲觀派”。可是現在我們對這樣的悲觀派倒是抱著感激的心情。沒有他們的警鐘長鳴,也許不少人還在“高枕無憂”呢。

話又說回來,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傳統和視角,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傳統和視角,批評、爭論、分歧是在所難免的。沒有一位學者的意見是“聖經”,我們大可不必對任何個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何道寬
1987年7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