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從事影視美學研究撰寫發表的系列性論文。舉凡影視藝術的對象和范圍,影視藝術的美學本性,影視藝術與前於它的六個門類的關系,電影與電視劇同質異量但部屬於第七藝術,以及中國影視藝術的美學特色等。作者多年從事電影創作,能夠廣為結合早期乃至現今中外影視藝術的實例,從美學和哲學層面上對影視藝術進行探討和闡述,允分展示影視藝術兼備視覺、聽覺、時間、空間所蘊涵的審美潛能。
張瑤均,1930年生。河北省束鹿縣人。1947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軍區參軍。曾在南開大學中文系學習。曾任人民日報社編輯、北京電影制片廠編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自序
論電影美學的對象和范圍
電影藝術與形象思維
論電影藝術的美學本性
電視劇與電影是同質異量的藝術
影視美學系統觀
略論中國影視藝術的美學特色
情感與象征——談影視藝術中的自然景色
領略聲畫中的意蘊
談影視藝術的四維空間
人的自覺與電影藝術的自覺
附錄一
對影視美學的探求
附錄二
電影文學劇本《傷逝》
《傷逝》:從小說到銀幕
略論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論電影美學的對象和范圍
電影藝術與形象思維
論電影藝術的美學本性
電視劇與電影是同質異量的藝術
影視美學系統觀
略論中國影視藝術的美學特色
情感與象征——談影視藝術中的自然景色
領略聲畫中的意蘊
談影視藝術的四維空間
人的自覺與電影藝術的自覺
附錄一
對影視美學的探求
附錄二
電影文學劇本《傷逝》
《傷逝》:從小說到銀幕
略論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序
我曾從事電影藝術創作,參與劇本的編寫和相關的攝制工作。影視藝術較其他藝術擁有無與倫比的為數眾多的觀賞者,又是國際可比的藝術。我熱切企望我們的影視具有新的觀念、新的開拓。因此,我對影視藝術從美的哲學、審美心理學和藝術社會學的結合上,進行了一些研討。
我認為,影視藝術是日新月異的科技傳播媒介和源遠流長的文學藝術及美學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人類形象思維最突出的最具確切意義的體現。影視藝術將前於它的建築、雕刻、繪畫、音樂、舞蹈和詩(即文學,包括抒情文學、敘事文學和戲劇文學)六個門類藝術作為元素化合於其中,卻漸次剝離了它們各自的特性和局限。人類的第一信息載體是語言,第二信息載體是文字。影視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憑借第三信息載體即電磁波,可以直接訴諸視覺聽覺,在時間上延續,在空間中展示。所以,影視藝術的美學本性是在最大限度地再現客觀世界中最大限度地表現主觀世界。正由於此,影視藝術具有遠未窮盡的審美可能性。
如果說,哲學是時代精神中抽象性的精華,那麼影視藝術則應是時代精神最具象性的精華。文學藝術被認為是人類思維中具有理知性的情緒記憶,影視藝術則是最具清晰度的理知性的情緒記憶。
人們世世代代朝思暮想的終極的藝術在哪里?我認為它們將產生於影視藝術之中。為此,我們必須奮力開拓前行。
謹將我探求尋索的印記,呈獻於此。
我認為,影視藝術是日新月異的科技傳播媒介和源遠流長的文學藝術及美學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人類形象思維最突出的最具確切意義的體現。影視藝術將前於它的建築、雕刻、繪畫、音樂、舞蹈和詩(即文學,包括抒情文學、敘事文學和戲劇文學)六個門類藝術作為元素化合於其中,卻漸次剝離了它們各自的特性和局限。人類的第一信息載體是語言,第二信息載體是文字。影視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憑借第三信息載體即電磁波,可以直接訴諸視覺聽覺,在時間上延續,在空間中展示。所以,影視藝術的美學本性是在最大限度地再現客觀世界中最大限度地表現主觀世界。正由於此,影視藝術具有遠未窮盡的審美可能性。
如果說,哲學是時代精神中抽象性的精華,那麼影視藝術則應是時代精神最具象性的精華。文學藝術被認為是人類思維中具有理知性的情緒記憶,影視藝術則是最具清晰度的理知性的情緒記憶。
人們世世代代朝思暮想的終極的藝術在哪里?我認為它們將產生於影視藝術之中。為此,我們必須奮力開拓前行。
謹將我探求尋索的印記,呈獻於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