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邊疆社會研究

西北邊疆社會研究
定價:378
NT $ 329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7個章節,主要對西北邊疆社會學作了探討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西北民族與邊疆治理、西北邊防與邊政建設、西北地方行政與社會控制、西北生態與環境變遷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西北史研究一直是西北師范大學歷史學研究的一大特色。其中,西北邊疆史研究是穩定而又鮮明的一個研究方向。近年來,我們不斷凝聚團隊力量,拓寬研究領域,在西北邊疆史研究中繼續保持較高的科研水平,取得了一系列學術成果。
 

目錄

前言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
一 歷史上的中國疆域與西北疆域問題
二 西北疆域地位的演變與古代西北疆域的形成
三 民族問題與西北疆域
四 國防安全與西北疆域
第一章 西北民族與邊疆治理
第一節 漢代對西北邊疆的經略管理
一 河隴地區的郡縣屬國制
二 西域地區的都護府制
三 羌族地區的郡(縣)(屬)國與護羌校尉並行的雙軌制
第二節 魏晉五涼時期河西民族融合中的羌化趨勢
一 羌族的優勢地位與盧水胡等的羌化
二 羌族的政治經濟地位與鮮卑等的羌化
第三節 北宋經略西北吐蕃的軍事原因
一 西北吐蕃對北宋軍事形勢的影響
二 西北吐蕃對北宋邊防力量的影響
三 西北吐蕃對北宋戰馬來源的影響
四 西北吐蕃對北宋邊疆安寧的影響
第四節 宋朝治理西北邊疆民族的思想和實踐
一 從重內輕外到積極防御的思想
二 控蕃御夏和開邊拓地的思想
三 宋朝政府對西北部族的管理
第五節 蒙元統治下的西夏故地
一 蒙古國時期西夏人的遭遇
二 元朝時期對西夏地區的統治
三 西夏境內各族的徙入
四 西夏故地的民族融合
第六節 明朝與西北蒙藏地區關系及政治互動
一 明朝與西北蒙藏民族地區政治互動的背景與策略
二 明朝與西北蒙古地區的政治互動模式
三 明朝與西北藏區的政治互動模式
四 明朝對西北蒙藏兩族互動的控馭
第七節 楊增新時期哈薩克族在中國境內遷徙與西北邊疆安全
一 哈薩克族遷徙的直接動因
二 哈薩克族遷徙的外部因素
三 楊增新應對哈薩克族遷徙措施的評價
第二章 西北邊防與邊政建設
第一節 秦漢西北長城與邊防制度
一 秦朝西北邊疆的「因河為塞」長城
二 西漢西北邊疆的塞城
三 秦漢西北邊疆各具功能的邊防制度
第二節 北宋西北蕃兵制度
一 蕃兵的建立
二 蕃兵制度的完備
三 蕃兵的地位和作用
四 蕃兵的歧視待遇
第三節 明代甘肅鎮邊境保障體系
一 甘肅鎮的獨立地位
二 甘肅鎮的組織管理體系
三 甘肅鎮的內部防御體系
四 甘肅鎮的外部拱衛體系
第四節 明清嬗代與西北邊陲的變遷
一 河西軍事格局的變動
二 屯田、衛所與防衛體系的變遷
三 貿易點的西移與嘉峪關的職能轉變
第五節 陝甘寧邊區食鹽運銷及對邊區的影響
一 邊區食鹽產銷熱潮形成的原因
二 邊區政府支持食鹽產銷的措施
三 邊區鹽業發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第三章 西北邊臣疆吏與地域治理
第一節 南宋的陝西籍武將群體
一 南宋陝西籍武將群體人物概況
二 南宋陝西籍武將群體的特征
三 南宋陝西籍武將群體涌現的原因
第二節 彭澤與甘肅之變
一 彭澤的舉措失當及其影響
二 正德時期對彭澤在甘肅之變中責任的爭論
三 彭澤與封疆之獄
第三節 左宗棠整飭甘肅吏治
一 左宗棠整飭前甘肅吏治的狀況
二 左宗棠對甘肅吏治的整飭
三 甘肅吏治人才的改良與吏治環境的好轉
第四節 楊增新治新時期的民族政策
一 羈縻與牽制政策
二 區別對待各民族
第五節 馮玉祥治理西北的思想與實踐
一 社會革新的思想與實踐
二 經濟治理的思想與實踐
三 馮玉祥治理西北的思想與實踐評價
第四章 西北地方行政與社會控制
第一節 漢代河西的行政區划與職官建置
一 郡(屬國)縣制在河西的確立
二 漢代河西的職官建置
三 漢代河西行政區划與職官建置的特點
第二節 從吐魯番文書看唐代西州縣以下行政建制
一 西州鄉里村坊制度之執行與「村」之闕載
二 西州「城」之考察
三 西州「城主」為執掌城門者
四 西州無「村」現象之思考
第三節 元代西北地方統治與驛道
一 甘肅行省的設立與沿革
二 甘肅行省的職掌
三 甘肅行省的諸驛道
四 元朝在脫思麻地區的軍政建置
第四節 元明清治理甘青民族地區的制度創新
一 從羈縻制到土官制的歷史演變
二 元明清時期甘青民族地區的土司制度
三 元明清時期甘青地區的土官、土司與流官的關系
四 元明清時期甘青土官、土司制在政治文化上的創新
第五節 縣長難為:民國時期甘肅省縣級官員的艱難處境
一 軍政大於民政:作為軍隊軍需官的縣長
二 控制與消解:縣長與地方士紳的權力博弈
三 權勢不固:頻繁的縣長更迭及后果
四 縣庫空虛:政令推行維艱
第六節 苯教傳播與甘南藏區社會治理
一 甘南藏區的苯教現實
二 苯教在甘南藏區的傳播與發展
三 佛苯斗爭以及苯教的衰微
第五章 西北經濟開發與商業貿易
第一節 漢簡所見漢代西域屯田與經濟開發
一 西漢在西域的屯田
二 東漢在西域的屯田
三 兩漢西域屯田的歷史意義
第二節 明代甘肅鎮與西域朝貢貿易.
一 確保絲路暢通和貢使安全是甘肅鎮的主要功能之一
二 甘肅鎮對進出嘉峪關貢使的驗行
三 甘肅鎮對西域貢使行為的規范
第三節 清代西北民族貿易
一 清朝與哈薩克、布魯特等民族的絹馬貿易
二 清朝西北邊疆的民間貿易
三 烏什之變后清朝邊疆貿易政策的變化
第四節 近代西北回族商人及其貿易網絡
一 近代甘寧青回族商人
二 羊毛貿易交易程序和運輸
三 甘寧青羊毛貿易的轉運市場
四 回族的社會關系網絡
第五節 陝甘寧邊區的金融業與通貨膨脹
一 邊區政府的金融政策和貨幣發行
二 陝甘寧邊區通貨膨脹的原因
三 邊區政府反通貨膨脹的措施
第六章 西北生態與環境變遷
第一節 歷史時期祁連山區林草植被的破壞與演變
一 西漢大規模開發前祁連山林草植被狀況
二 漢至北魏時期植被的破壞與變遷
三 唐至西夏時期植被的破壞與變遷
四 明清時期植被的破壞與變遷
第二節 歷史時期河西走廊綠洲邊緣荒漠植被的破壞
一 漢代綠洲邊緣植被的破壞
二 唐至西夏時期綠洲邊緣植被的破壞
三 明清時期綠洲邊緣植被的破壞
第三節 宋代西北森林資源的消耗形態及生態效應
一 宋代西北森林資源的分布
二 宋代西北森林資源的消耗形態
三 宋代西北森林資源破壞的生態效應
第四節 元明清治理甘青民族地區的防災減災思想和實踐
一 甘青民族地區歷史上的主要災荒及其發生頻率
二 防備災荒的思想、政策和措施
三 救濟災荒的思想措施和特點
四 災后恢復生產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節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開發與環境變遷
一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開發
二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開發與環境變遷
第六節 左宗棠與近代西北生態環境治理
一 近代西北生態環境的現狀
二 左宗棠治理西北生態環境的思路
三 左宗棠治理西北生態環境的措施
四 左宗棠治理西北生態環境的成效
第七章 西北文化和社會生活
第一節 甘肅古代墓室磚畫藝術
一 魏晉十六國時期的墓室磚畫藝術
二 唐宋西夏時期的墓室磚畫藝術
三 甘肅古代墓室壁畫的地位和藝術價值
第二節 兩漢河西地區的十六時制
一 傳世文獻和筒牘所見十二時制和十六時制
二 從漢簡使用頻率看河西地區的十六時制
第三節 唐宋時期敦煌地區的學生生活
一 理想與追求
二 信仰與情感
三 快樂與煩惱
第四節 吐蕃入遷河西及其影響
一 吐蕃對河西地區的占領
二 吐蕃向河西地區的遷入
三 吐蕃對當地民族的涵化
四 從地名看入遷河西地區的吐蕃移民
第五節 西夏時期河西走廊的教育
一 西夏對儒學的看重與實踐
二 「蕃書」的創制和推廣
三 西夏發展河西教育的原因及影響
第六節 清朝甘青寧民族地區的教育
一 清朝的教育政策與官學的發展
二 清朝甘青寧書院的普遍建立
三 清朝甘青寧義學、社學和家塾的驟增
四 清末甘青寧地區的教育改革
五 清朝甘青寧民族地區教育的特點和成就
第七節 民國時期甘肅毒品吸食及其影響
一 毒品吸食人數及階層
二 吸食毒品的影響
第八節 抗戰時期的移民潮對西北社會的影響
一 抗戰時期西北移民活動的特點
二 抗戰時期西北移民活動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