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了保持本書作為經典的生命力,在上一譯本——《解釋性交往行動主義——個人經歷的敘事、傾听與理解》——的基礎上,我們組織譯、校者經過進一步加工處理,推出該書的新譯本,並更名為《解釋互動論》。

作者從解釋互動論的視角,嘗試將普通人問題重重的生活經歷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互動論者所要做的即是去解釋生活世界的種種意義與表象。該項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則包括表演性文本、自我民族志、詩歌、小說、開放的創造性訪談、文獻分析、語義學、生活史研究、自我故事、參與式觀察和深度描述等。

本書以下面三點假設作為謀篇布局的基礎︰第一,在人類經驗的世界中,唯一存在的是解釋。第二,將日常生活中的解釋呈現出來,人們就可以達成理解,那些旨在解決社會問題的計劃也能得以更加有效的實施。第三,所有的解釋都是暫時性的,永遠處于未完成狀態。因此,本書鼓勵讀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理解解釋互動論到底是指什麼。


諾曼‧K.鄧金,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教授,傳播學、社會學及人文學科領域的資深研究員,已出版過許多專著,包括《解讀種族︰好萊塢與種族暴力電影》、《解釋性民族志︰21世紀的民族志實踐》、《電影社會︰偷窺的目光——後現代社會的形象》、《研究行動︰社會學方法論導論》、《解釋互動論》、《好萊塢——一槍接著一槍》、《康復的酗酒者》、《酗酒者的自我》。由于在符號交往行動領域的學術貢獻,鄧金1988年獲得查爾斯‧庫利獎,1997年獲得喬治‧赫爾伯特‧米德獎。他曾擔任《社會學季刊》、《文化研究》(月刊)的編輯,合作主編者《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本書中文版2007年初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和《質性探究》,此外,他還主編過“符號交往行動研究系列叢書”。
 

目錄

第1章 第七時刻的解釋標準
何時使用解釋性的方法
研究者與社會世界
第七時刻的解釋標準
道德批評與立場選擇
各解釋類型之間的界限模糊化
公共領域的重構
寫作規範
表演民族志
表演轉向
表演文本
敘事集錦、表演性寫作與表演文本
里德洛奇、蒙大拿︰經歷與表演
表演性解釋、創造地方史
蒙大拿爵士
死去的印第安人
表演蒙大拿
第2章 解釋性的觀點
表演種族記憶
閱讀安德森女士的表演
個人傳記
澄清術語
一個範例
解釋性方法的發展
開啟解釋的世界
主體的經歷與心靈發現
心靈發現的類型
定位心靈發現
心靈發現的界限、表現與結構
普遍的個體
什麼是解釋互動論
存在主義的互動文本
個人的與範式的研究
薩特的過程——回溯法
文學自然主義
解釋性研究者的分類
解釋性的研究者能做什麼
後實證主義與獨立研究假設
解釋與科學
傳記與研究
針對實證主義的女性主義批評
評價研究的解釋標準
歷史、權力、情感與知識
歷史
權力
意義與作用
情感
知識
權力與解釋
解釋的標準
解釋場景定位
深度描述
解釋與理解
描述的兩種類型
解釋的類型
議事日程
結論
第3章 搜尋生平經歷
第4章 解釋過程
第5章 解釋的場景定位
第6章 深度描述
第7章 進行解釋
第8章 結論︰解釋互動論
術語表
參考文獻
 

近些年來,從歷史、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等角度對現代知識進行質疑的力度日益加深,許多人均不由自主地像福柯等人那樣對現代知識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厭惡與否定。與此同時,又有許多人覺得;人文社會學者自身的社會位置與處境也逐漸由以啟蒙大眾自居于世的“立法者”變成了只能偏安一隅對自我進行啟蒙的“解釋者”,而一旦想去謀求更多的听眾,就要麼是空想,要麼擔心即使能這樣做,也會被人認為是在追求“權勢”。

在這種形勢下,為什麼從事社會學寫作?社會學寫作能夠(或應該)表達什麼樣的“故事”?便成了由于各種原因落人社會學領域的作者們必須予以深思的基本問題。總之,質疑現代知識並在質疑之後尋找合適的寫作理由與主題(所謂“合適”是指能讓人“心安理得”,甚至獻出自己一生的探索熱情),這一點可以作為理解鄧金這部著作的精神前提。

從理論上講,光是去質疑現代知識,而且不必像福柯那樣,將對現代知識的批判隱藏在漫長繁重的歷史探索之中,人文社會學者便可以將自己的學術生涯安排妥當,也就是一輩子只寫批判現代知識的理論性著作。有些人事實上就是這樣做的,甚至因此成了以解構現代人文社會知識(或文本)著稱于世的“後現代哲學家”。

這似乎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僅可以“宣泄”長期以來在“現代性的生存結構”中苦苦掙扎的壓抑心情,而且能夠“避免”承受那些“玩世不恭地或是真誠地轉向右派”(伊格爾頓語)的人們所承受的公共輿論壓力,始終以“精神界戰士”的形象保全自己。然而,這樣做卻無法省略另一種顧慮,這就是可能會讓人覺得沒有創作出真正具有建設意義的作品,為人們提供另一種關于事實的知識。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鄧金的選擇非常清楚,他不僅要去批判現代知識,而且要以自己的現實主義探索生產現代知識體系當中沒有的知識。他說︰“我們想去搜尋人們的日常生活故事,傾听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的成功,理解他們曾經有過的創傷、恐懼、焦慮、夢想與希望。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平凡卻意義豐富的故事。無疑,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解釋計劃,而我們所要承受的挑戰也很清楚,這就是描述那些身不由己、沒有選擇的人們是如何度過各自的人生歷程的,並將這些歷程‘表演’出來”。我們之所以給鄧金的著作加這樣一個標題——個人經歷的敘事、傾听與理解,正是為了點出鄧金的求知興趣。

由于是寫一本側重于方法論的專著,鄧金並沒有向我們完整地展示一些普通個體的生活經歷及其意義,而只是在論述的過程中,不時點綴一些人的經歷片段,其中有挨打的妻子、酗酒者等一一盡是些在公共領域沒有發言資格的普通大眾。鄧金對這些人有過專門的研究(Denzin,1987a,1987b,1987c),在他看來,任何旨在幫助他們的社會計劃都必須以對他們的真正理解為基礎,而許多社會計劃之所以會失效,就是因為沒有做好一點。借助于“解釋互動論”,鄧金向人們展示了他的理解方式,一種不同于邏輯實證主義和常規解釋主義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是盡力讓生活世界中的“沉默者”(這些人要麼不在社會科學中“出現”,要麼出現了也是扮演一個“沉默”的“任人宰割”的無名者)自己開口說話,說出自己對于自身處境的理解。至于如何進行這種社會學寫作實驗,鄧金在這本專著以“深度描述”的方式對每一個步驟做了詳細介紹,雖然這樣介紹方法,會讓讀者覺得過于羅嗦了一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