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辭典

中國哲學辭典
定價:336
NT $ 292
 

內容簡介

本辭書是中國當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台灣地區資深學者韋政通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中國哲學辭典》以辭書的形式,把中國哲學思想史上重要觀念和資料分條分類羅列,內容豐寓全面,包括中國哲學的學派、人物、著作、概念、學說及事件等432個條目,涵蓋了中國哲學大部分的重要觀念。《中國哲學辭典》語言平實流暢,結構清晰便于檢索,突出了通俗性、條理性,既是專業人士不可多得的哲學工具書,又是哲學愛好者的良師和益友。


韋政通,1927年生于江蘇丹陽。著名學者。以《中國思想史》奠定學術地位,著有《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中國哲學辭典》、《中國的智慧》、《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傳統的更新》、《中國哲學思想批判》、《倫理思想的突破》、《先秦七大哲學家》、《孔子》、《中國現代思想家胡適》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許多以嶄新的視角解讀中國文化與歷史,對學界有廣泛的影響。
 

目錄

一畫
一氣
一以貫之
一本
一曲之士

二畫
二程
十七世紀思想
十義
十六字傳心
十倫
十翼
七去(七出)
七教
七情
卜筮
八卦

人口論
人文
人文化成
人為萬物之靈
人心
人本
人師
人倫
人極
人的形成
人性論
人定勝天
人理
人禽之辨
人道
人爵
人官

九惠之教
九疇

三畫
三才
三不去
三從
三世
三代與漢唐
三達德
三至
三年之喪
三綱
三表
三事
三教合一

大一統
大丈夫
大義滅親
大心
大同
大學之道
大理
萬物皆備于我


義利之辨
亡天下
小人
小國寡民
小康

鄉原

四畫
歷史進化觀
歷史退化觀
歷史循環觀
王與霸
王學
王學之弊
王道
開物成務
井田

天人之分
天人合一
天人感應
天下一家
天下為公
天子親耕
天生人成
天倫
天論
天運
天志
天和
天命
天命靡常
天鬼
天理
天理、人欲
天道
天德
天爵
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而治
無用之用
無極而太極
無君
無欲
五倫或五教
五行
五行相生
五行相勝
五官
五常
五德終始
不動心
不朽

太極
太和
太虛
止謗
日新

中行
中體西用
中國哲學起源的問題
中和
中庸
內聖外王
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

仁與孝
仁與智
仁與富
仁政
化育
化性起偽

從周
今文學派

分理


氣質之性
反求諸己
反君主專制
六先生
六府
六經注我
文藝復興
文理
文德
方士
為道日損

心與性
心與意
心學
心齋
以吏為師
引蔽習染
引儒人釋


五畫
節用
正心
正名
正統
術數
平等
四維
四端
四德

生之謂性
生生
生死觀
白馬論
樂教

訓詁明則義理明
漢宋之爭
漢學

禮義之統
禮與樂
禮與法

玄學
聖賢氣象
民本
民生
民族思想

六畫

機遇

考亭學派
有與無

臣道
成心
托古改制
至人
至善
夷夏之辨

剛柔
剛健
同異

竹林七賢
先天學
先立乎其大者
先知先覺
先秦諸子
朱陸異同
倫理
自化
自然
血氣心知
全人
全盤西化
雜家

名士
名實
名家
名理
名教
……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我編寫這部辭書,完全沒有任何堂皇的理由,例如要為中國哲學界盡一份應盡的責任,或是要為這類工作的荒原上開闢一塊綠地之類。我從事這一工作的動機,純是個人的。

我的《中國的智慧》寫完以後,下一步打算在中國思想史方面做點工作,這是我蓄之已久的願望,如不趁精力旺盛的年歲,做這一繁難的工作,將來恐怕就很難著手。十五年來,我斷斷續續地在研讀這方面的著作,每讀完一本書,就編制一冊分類觀念索引,原先準備在二十年內,要讀完一百部書,可是十五年下來,經由仔細閱讀並編有索引的,僅三十二種,其他的只是選讀,不夠徹底。前年夏天,為了想使這一百冊名著觀念索引的工作早日完成,曾邀請了幾位學哲學的朋友一齊來商量,打算花二三年功夫,把它做出來出版。後因這一工作,從稿費到出版,需要一筆很大資金,一時找不到出版人合作,只好作罷。但我個人為思想史所做的預備工作,卻不能停頓,決心先把多年來讀過的書,做一番整理,這時候才開始想到,如果用一部辭書的方式,把這些資料分條分類地羅列出來,不但便己,也可以利人。于是和出版社簽約,這樣可以迫使自己在一定期間內完成這件工作。

辭書的內容,雖以資料為主,但因經過一番設計,並予以細心分類,有些重要觀念和哲學問題條文內的分類標題,無異就是一篇論文的架構,這樣對初學者,不僅可以提供資料線索,且有助于對一個問題的思考。這一點也許就是哲學辭書和一般辭書不同的地方。

在432條條文中,包括了中國哲學大部分的重要觀念,其中有少數新條文,如“中國哲學起源的問題”、“十七世紀思想”,是基于個人研究興趣而設想到的。又如“文藝復興”、“中體西用”、“全盤西化”、“民族思想”、“科玄論戰”等,則是為了使這部辭書的內容不限于過去,使讀者對現代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問題也能有些了解,同時由此也可以認識到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之間的綿延性。

條文方面,由于過分瑣細,事後才發現,如“知”與“智”,“十翼”與“易傳”,“人性論”與“氣質之性”,“靜”與“虛靜”,“師”與“尊師”,“天理”與“天理、人欲”,“天”與“天論”等,如合起來處理,將更簡便。其中尤其是“先秦諸子”與“諸子”兩條的重復,則是我的疏忽,發現時由于印刷廠版已排妥,已無法更動。不過讀者仍不妨同時讀,因兩條征引的資料不盡相同。

當我研讀了大量中國哲學的文獻以後,曾一再想到近年來常想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中國傳統哲學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引發我去想這個問題,是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培在“智慧之路”中所說的一段話,他說︰“中國、印度與西方三個發展的‘平行’說法,雖然在史實上是正確的,但它也會帶給我們一種歪曲印象,令人以為這種說法便對三者賦予同樣的重要性。對于我們(西方人)而言,情形並不這樣。縱然亞洲思想中的若干識見,是不可缺少的,但那些能夠激發我們的主要觀念仍然在于西方哲學。惟有在西方哲學中,我們才能找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明晰區分,各種問題的精確陳述公式,以及一種持續不斷的思想。”這些話對我而言,是一個不小的刺激,使我不斷地做深切的反思。如果我們承認雅斯培的話有相當的正確性,我們將如何自處?我們是否確知中國哲學的價值,而這些價值又為雅斯培所不知?

最近項退結教授在《西洋哲學辭典》的中文版序言中說︰“中國哲學思想著重道德問題及內心的體悟,對純智性的分析、區別、解釋、推論、系統化、方法等思想步驟均嫌簡陋。西洋哲學這方面的優點適足以補充我們的不足,可以幫助我們使許多隱性題材成為顯性。”項先生和雅斯培的立足點相同,他們都是以西方哲學的長處和中國對比,在此對比下,中國哲學在這方面的缺點,是極為明顯的。我們必須承認,在純智性方面的發展,中國不如西方遠甚。但我們又不可不知,中國哲學對純智性部分在先秦經過初步的發展即告停頓,是因為中國哲學的主要目的不在成就知識,而是要成就德性化的人格。當然他們也不斷思考,但他們主要的不是為建構思想而思考,而是針對成就自己的人格這一目的而思考。許多傳統哲學家,只留下很少的文字,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在成就德性人格的要求下,語言文字的表達,以及精心的巧思,不僅是次要的,甚至是有所妨害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