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結合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將多元智能的心理學原理和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我國學前教育的實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托幼機構與學校教室之間共同建構一座培養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立交橋”。相信,本書的問世,將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領會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尤其是在促進0—3歲兒童身心發展方面產生更多的實際價值。
作者簡介︰1995年獲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98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碩士學位;2003年獲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于美國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訪學,研究嬰幼兒情感發展;2006至2007年以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訪問學者身份,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學前融合教育。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系副教授、心理研究室主任。致力于研究兒童發展心理、親子關系、0—3歲兒童測評和培養方案建構。出版《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養育一個聰明寶寶》、《自閉癥兒童的社會認知——理論與實驗研究》、《學前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比較與實證研究》等著作。
目錄
發展評價篇
第一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評價的理論和意義
一、評價的理論依據
二、評價的理念意義
三、評價的實踐意義
第二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評價工具的形成和操作
一、評價工具形成的歷程
二、評價實施過程分析
三、評價實施結果分析
第三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評價和意義
一、對方案的全面評價
二、方案評價的意義
附錄一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教學活動評價表
附錄二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評價的訪談提綱
培養方案篇
第四單元 0—3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思考
一、傳統培養方案的反思
二、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形成的理念
第五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詳述
一、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理論基礎
二、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結構特點
三、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實施思路
四、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使用說明
附錄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節選)
環境創設篇
第六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相關理論和實踐
一、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理論背景
二、托幼機構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實踐背景
第七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理念闡述
一、行為指向
二、認知指向
三、社會化指向
四、健康指向
五、視覺指向
六、文化指向
第八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功能定位
一、托幼機構的“臉譜”
二、嬰幼兒的“第三位教師”
第九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初步構思
一、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總體建議
二、多元智能環境戶外場地創設的建議
三、多元智能環境戶內各處環境創設的建議
附錄一 托幼機構活動室區角環境創設的建議
附錄二 部分與托幼機構多元智能主題課程配套的多元智能環境創設
參考文獻
第一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評價的理論和意義
一、評價的理論依據
二、評價的理念意義
三、評價的實踐意義
第二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評價工具的形成和操作
一、評價工具形成的歷程
二、評價實施過程分析
三、評價實施結果分析
第三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評價和意義
一、對方案的全面評價
二、方案評價的意義
附錄一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教學活動評價表
附錄二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評價的訪談提綱
培養方案篇
第四單元 0—3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思考
一、傳統培養方案的反思
二、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形成的理念
第五單元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詳述
一、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理論基礎
二、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結構特點
三、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實施思路
四、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的使用說明
附錄 0—3歲兒童多元智能培養方案(節選)
環境創設篇
第六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相關理論和實踐
一、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理論背景
二、托幼機構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實踐背景
第七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理念闡述
一、行為指向
二、認知指向
三、社會化指向
四、健康指向
五、視覺指向
六、文化指向
第八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功能定位
一、托幼機構的“臉譜”
二、嬰幼兒的“第三位教師”
第九單元 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初步構思
一、多元智能環境創設的總體建議
二、多元智能環境戶外場地創設的建議
三、多元智能環境戶內各處環境創設的建議
附錄一 托幼機構活動室區角環境創設的建議
附錄二 部分與托幼機構多元智能主題課程配套的多元智能環境創設
參考文獻
序
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之後,在世界心理學界和教育學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因為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智力的多元性和結構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長期以來傳統的單一智力理論和生物遺傳決定論給教育投下的無可奈何的陰影,增加了人們認識、挖掘和發展兒童的多重潛能的信心。但是,如何在學前教育中科學地評估O—3歲兒童的多元智能,並針對0—3歲兒童的身心特點來制定具體的培養方案,則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由三之三國際教育機構吳文宗先生總策劃,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周念麗博士主持的“O—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測評與培養方案”研究課題組,通過四年多的努力對此迸行了很有創意的探索,並在此基礎上編寫了《0—3歲兒童多元智能評估與培養》一書。全書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詮釋了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在構築0—3歲兒童多元智能教育,促進0—3歲兒童的發展的意義。研究認為,多元智能理論啟發教師從新的角度來認識“優秀兒童”和“落後兒童”,能以更多賞識的國光來看待每個學前兒童的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分別設計出使其強、弱項可以互補和提高的具有適宜性的教育活動。倡導多元智能理論,將引發學前教育工作者對托幼機構課程設置更深層次的思考,創設更有利于學前兒童主動探索和發展各種智能的教育環境。還從理論模式、工具研制、測評過程、結果分析等四個方面闡述了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測評的原理和實施過程。在研究的基礎上,對學前教育提出了如下明確的主張︰(1)在生命的律動中提高0—3歲兒童的肢體動覺智能;(2)在空間和線條中培養0—3歲兒童的視覺空間智能;(3)在快樂的音符中培養0—3歲兒童的音樂智能;(4)在全語言教育環境中培養0—3歲兒童的語言智能;(5)在生活中培養0—3歲兒童的數理邏輯智能;(6)在溫馨的氛圍中培養0—3歲兒童的人際社會智能;(7)在自信的心理狀態中培養0—3歲兒童的內省智能;(8)在陽光和空氣等自然環境中培養0—3歲兒童的自然觀察智能。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課題組從語言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8個方面,經過兩次試測和三次修改,研制了13—18個月、18—24個月、25—30個月和31—36個月四個不同年齡段0—3歲兒童的多元智能觀察評測量表。量表的檢測項目則分為測試和家長問卷兩個部分,其中測試部分采用兒董喜歡的游戲的形式進行。根據177名(男孩89名,女生78名)分別來自上海、昆山、蘇州、南京、鎮江5地幼兒園兒童的測試結果的通過率、測試信度和效度的分析表明︰這是一個難度適中、信度較高的適合我國1—3歲嬰兒童多元智能測量的量表。量表采用雷達圖的方式,直觀地呈現了不同年齡段各項智能的發展水平的常模和趨勢。
第二部分討論了O—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培養活動方案的特點和評價。研究者根據多元智能理論,針對18—36個月兒童,設計了O—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培養活動方案。該方案分四個大主題(每個大主題分為五個子主題,每個子主題下按照八大智能設計八個活動),每個年齡段共160個活動,要求在8到10個月內完成。這四大主題活動不僅貼近0—3歲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而且緊密結合O—3歲兒童進入托幼機構的適應過程,便于教師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個體差異,結合幼兒園自身的活動方案進行生成組合和靈活安排。通過三年的反思性教育活動實踐,對0—3歲兒童多元智能活動方案的結構、內容和實施分別逆仃了汗偽。大里的資料馳證了σ卞δ夕兒堇多兀智葩梧Ayj廳案往促進和各觀評價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水平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教師和家長對兒童的了解,提高了教育活動的生活性、情景性和控制度。其整體評價是︰(1)活動方案目標圍繞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理念,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特征,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2)活動方案結構在橫向和縱向形成主題網絡,由淺人深,有利于主題目標的達成;(3)活動方案內容具有年齡適宜性和較強的操作性;(4)活動方案實踐從活動方案修改,到教師組織活動的方式方法的轉變,再到教師的自我反思與提升,體現了活動方案實施的意義和活動方案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促進作用。
第三部分深人地探討了如何認識和創設促進O—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社會生態環境問題。認為社會生態環境,是指以現實社會生活為基礎,蘊含文化、價值觀念和人際關系的環境,是期待性與現實性、相互性與應答性的組合。研究對如何在家庭和托幼機構優化和創設有利于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人文環境和物理環境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從上述三部分內容的介紹不難看出,本書在結合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將多元智能的心理學原理和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我國學前教育的實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托幼機構與學校教室之間共同建構一座培養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立交橋。我相信,本書陶問世,將有助于我們更加深人地領會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尤其是在促進O—3歲兒童身心發展方面產生更多的實際價值。
我從事心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已經有20多年,也曾多次給學生講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但也僅僅是評介而已。如何結合我國的文化背景、教育的實際來編制高信度的多元智能測評量表,創設發展兒童多元智能的培養方案,使這樣一個有獨創栓的理念轉化為一個可以操作的行動方案,並使其在促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卻是我敢想而不敢為的事情。因為我深深地知道,這一課題研究本身的難度和工作量都是巨大的。這類研究課題的完成是對科研人員,尤其是對課題負責人專業理論水平、研究能力和科研組織能力以及敬業精神的挑戰。正是懷著這份對本課題科研人員連續四年來潛心研究、默默耕耘的深深感佩,我在先睹為快地拜讀佳作之後,不惜貽笑大方地寫下這篇讀書筆記的序言,以此鞭策自己,鼓勵後生。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方俊明
2009年6月30日
第一部分詮釋了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在構築0—3歲兒童多元智能教育,促進0—3歲兒童的發展的意義。研究認為,多元智能理論啟發教師從新的角度來認識“優秀兒童”和“落後兒童”,能以更多賞識的國光來看待每個學前兒童的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分別設計出使其強、弱項可以互補和提高的具有適宜性的教育活動。倡導多元智能理論,將引發學前教育工作者對托幼機構課程設置更深層次的思考,創設更有利于學前兒童主動探索和發展各種智能的教育環境。還從理論模式、工具研制、測評過程、結果分析等四個方面闡述了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測評的原理和實施過程。在研究的基礎上,對學前教育提出了如下明確的主張︰(1)在生命的律動中提高0—3歲兒童的肢體動覺智能;(2)在空間和線條中培養0—3歲兒童的視覺空間智能;(3)在快樂的音符中培養0—3歲兒童的音樂智能;(4)在全語言教育環境中培養0—3歲兒童的語言智能;(5)在生活中培養0—3歲兒童的數理邏輯智能;(6)在溫馨的氛圍中培養0—3歲兒童的人際社會智能;(7)在自信的心理狀態中培養0—3歲兒童的內省智能;(8)在陽光和空氣等自然環境中培養0—3歲兒童的自然觀察智能。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課題組從語言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8個方面,經過兩次試測和三次修改,研制了13—18個月、18—24個月、25—30個月和31—36個月四個不同年齡段0—3歲兒童的多元智能觀察評測量表。量表的檢測項目則分為測試和家長問卷兩個部分,其中測試部分采用兒董喜歡的游戲的形式進行。根據177名(男孩89名,女生78名)分別來自上海、昆山、蘇州、南京、鎮江5地幼兒園兒童的測試結果的通過率、測試信度和效度的分析表明︰這是一個難度適中、信度較高的適合我國1—3歲嬰兒童多元智能測量的量表。量表采用雷達圖的方式,直觀地呈現了不同年齡段各項智能的發展水平的常模和趨勢。
第二部分討論了O—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培養活動方案的特點和評價。研究者根據多元智能理論,針對18—36個月兒童,設計了O—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培養活動方案。該方案分四個大主題(每個大主題分為五個子主題,每個子主題下按照八大智能設計八個活動),每個年齡段共160個活動,要求在8到10個月內完成。這四大主題活動不僅貼近0—3歲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而且緊密結合O—3歲兒童進入托幼機構的適應過程,便于教師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個體差異,結合幼兒園自身的活動方案進行生成組合和靈活安排。通過三年的反思性教育活動實踐,對0—3歲兒童多元智能活動方案的結構、內容和實施分別逆仃了汗偽。大里的資料馳證了σ卞δ夕兒堇多兀智葩梧Ayj廳案往促進和各觀評價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水平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教師和家長對兒童的了解,提高了教育活動的生活性、情景性和控制度。其整體評價是︰(1)活動方案目標圍繞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理念,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特征,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2)活動方案結構在橫向和縱向形成主題網絡,由淺人深,有利于主題目標的達成;(3)活動方案內容具有年齡適宜性和較強的操作性;(4)活動方案實踐從活動方案修改,到教師組織活動的方式方法的轉變,再到教師的自我反思與提升,體現了活動方案實施的意義和活動方案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促進作用。
第三部分深人地探討了如何認識和創設促進O—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社會生態環境問題。認為社會生態環境,是指以現實社會生活為基礎,蘊含文化、價值觀念和人際關系的環境,是期待性與現實性、相互性與應答性的組合。研究對如何在家庭和托幼機構優化和創設有利于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人文環境和物理環境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從上述三部分內容的介紹不難看出,本書在結合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將多元智能的心理學原理和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我國學前教育的實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托幼機構與學校教室之間共同建構一座培養0—3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立交橋。我相信,本書陶問世,將有助于我們更加深人地領會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尤其是在促進O—3歲兒童身心發展方面產生更多的實際價值。
我從事心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已經有20多年,也曾多次給學生講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但也僅僅是評介而已。如何結合我國的文化背景、教育的實際來編制高信度的多元智能測評量表,創設發展兒童多元智能的培養方案,使這樣一個有獨創栓的理念轉化為一個可以操作的行動方案,並使其在促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卻是我敢想而不敢為的事情。因為我深深地知道,這一課題研究本身的難度和工作量都是巨大的。這類研究課題的完成是對科研人員,尤其是對課題負責人專業理論水平、研究能力和科研組織能力以及敬業精神的挑戰。正是懷著這份對本課題科研人員連續四年來潛心研究、默默耕耘的深深感佩,我在先睹為快地拜讀佳作之後,不惜貽笑大方地寫下這篇讀書筆記的序言,以此鞭策自己,鼓勵後生。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方俊明
2009年6月30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